译经使兼润文兼官,由宰相兼。
职源唐已有宰相兼译经使之制。北宋于天禧五年十一月六日始以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长编》卷97丁丑)。庆历五年四月二十三日降麻制始入衔(《宋宰辅》卷5)。元丰五年七月八日罢(《长编》卷328丁亥)。
职掌挂衔提领传法院译佛经事。
简称❶译经润文使。《宋史·宰辅表》卷5,庆历五年:“四月戊申 昌朝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长编》卷97,天禧五年十一月丁丑:“以司空兼门下侍郎、太子少师、平章事丁谓为译经使兼润文。” ❷译经使。《春明退朝录》上:“每岁诞节,必进新经,……前一月,译经使、润文官又集,以进新经,谓之‘闭堂’。” ❸使。略称。《长编》卷103庚午:“唐译经使以宰臣明佛学者兼领之,国朝翻译经论,初令朝官润文,及丁谓相,始置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