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宁调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宁调元1883—1913

湖南醴陵人
近代民主革命者,烈士。曾任上海《洞庭波》杂志(后改名《汉帜》)主笔,北京《帝国日报》主编,三佛铁路总办等职。著有《明夷诗钞》、《南幽百绝句》及《太一遗书》等。
字:仙霞
号:士逸、太一、大乙
别号:辟支、辟支生
别名:仙甫、民遗、齐王门下鼓瑟人、林士逸、屈魂、楚囚

宁调元1873—1913

近代民主革命者。字仙霞,别号太一,湖南醴陵人。早年就读长沙明德中学,深受教师黄兴革命思想影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日留学,加入同盟会。同年回国,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并与洪江会首领龚春台等相联络。1906年,因和禹之谟在长沙为陈天华、姚宏业举行安葬仪式与示威游行,遭到缉捕。后在友人掩护下逃至上海,举办《洞庭波》杂志。不久走避日本,任《民报》编辑。萍浏醴起义时,回国赴义,但到长沙时起义已失败,乃从醴陵转赴岳阳,途中被捕。三年后出狱,在北京任《帝国日报》总编辑。武昌起义后,奔走于两湖,进行革命活动。1912年任广东三水到佛山的铁路总办。次年宋教仁被刺,愤而辞职,在上海、武汉策划讨袁,被黎元洪逮捕,押在武昌监狱,不久被杀害。能诗,有杜甫遗风,其狱中诗作抒发了昂扬的志士情怀。其遗著由柳亚子在1915年编成《太一遗书》刊印行世。

宁调元

宁调元革命纪略
宁君调元
宁调元、熊越山被害案
刘谦湖南官纸印刷局20页
民国1914年1年6期
近代史资料1962年1期
宁调元生年考
南社诗人宁调元
诗魂热血宁调元
宁调元(1873-1913)
宁烈士太一传
愿播热风高万丈 风雨不住泣神州——革命诗
人宁调元
杨光辉
周颂
王卫民
张敏孝
邹鲁
曾永玲
近代史研究1980年2期
新湘评论1981年1期
*近代中国1982年28期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81页
中国国民党史稿第6册第1499页
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第401页
新闻界名人介绍:宁调元(1883-1913)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81页
宁调元(1885-1913)
宁调元和周实
南社社友事略:宁太一
自祭文
宁烈士太一传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杨天石 刘彦成
郑逸梅
宁调元
柳弃疾
近代诗选第464页
南社第100页
南社丛谈第108页
南社(南社编)1912年第6集文录第20页
南社(南社编)1917年第20集文录第55
页,南社丛选第5册9卷第11页
宁调元刘谦*革命人物志第9集第352页

宁调元

十种辞书工具书民国人物生卒年订补(23)宁调
元应改标为(1883—1913)
王学庄近代史研究1986年3期
湖湘名人宁调元革命事略
宁调元爱国主义思想述论
黄兴与宁调元
纵论武装反袁的先驱——宁调元
宁烈士太乙传
宁烈士太一传
宁调元先生事略
革命家和诗人——宁调元
刘湘雅
刘湘雅
刘湘雅
刘湘雅
柳弃疾
柳弃疾
刘谦
刘湘雅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6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3期
广清碑传集第二十卷第1364页
辛亥人物碑传集第198页
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第213页
辛亥革命在湖南第403页

4

(词)清·宁调元

江山处处荆和棘,老泪潸然。

图个安便。

流水年华感逝川。

留溪差可桃源拟,梅柳门边。

鸡犬云间。

不必飞升却是仙。

(词)清·宁调元

金笼鹦鹉年年困,毛也飘零。

羽也纵横。

陇月汉云空复情。

前途可有翱翔处,山有鸣矰。

水有鱼罾。

孤掌难鸣死不能。

(词)清·宁调元

此身争比双飞燕,来是春深。

去是秋深。

犹自年年返故林。

悠悠天意无凭准,更漏沉沉。

花信沉沉。

问息寻消直到今。

(词)清·宁调元

满城风雨重阳近,白了芦花。

苍了蒹葭。

孤负年华与岁华。

穷愁肯向人前诉,出也无车。

归也无家。

撒手悬崖计又差。


3

(《南社词集》作“赠人”。)
(词)清·宁调元

四壁秋虫叹。

向孤灯、重门静掩,听残更箭。

百辈时交休说起,略略山移物⑴换。

便各自、兽离禽散⑵。

十事九场都一样(《南社词集》作“归结幻”。),悔⑶年来、不著孤游论(《南社词集》作“猜透人情半”。)。

差看破(《南社词集》作“都脂韦”。),世情半⑷漫漫长夜何⑸当旦。

待安排、一丘黄土⑹,埋头盖面(《南社词集》作“不曾一面”。)。

水复山穷⑺谁料得,直道而今还见。

纵万死、也都无怨。

何况青蝇能作吊,只瞻韩、未展平生愿。

算此是,平生恨。

(词)清·宁调元

可有安身处。

更谁何、千金市骏,草庐一顾。

富贵功名堪弃置,难断情缘一缕。

倘后且、重提杨素。

红拂有灵应懊悔,惯荒唐、朝暮行云雨。

平添我,愁无数。

于今一律归黄土。

待回头、风流尽歇,夕阳如故。

纵有英雄能偶辨,对影山鸡自舞。

已觉得、身移数主。

地下香君如可起,合情航、别向眉楼渡。

询佛子,休嗔怒。

(词)清·宁调元

白日沉江底。

有绵绵、乱愁无数,被风吹起。

万仞重墙遮不住,不合与愁同死。

又不认、知愁何似。

该早分离还更忍,想平生、总为多情累。

重会面,不消已。

当时便悟成追悔。

到今番、海枯石烂,情离貌是。

日与魂挑终冒昧,贫贱论交如此。

到不如、相交还未。

■■■■■■■,忍回思、■■英华■。

纨扇在,泪如洗。


2

(词)清·宁调元

独处无郎良夜误。

宋玉东墙住。

红豆是前身,粒粒相思,谁复卿卿误。

旧时为雨为云处。

分手天如雾。

只有梦堪勋,梦到醒时,更不堪云雨。

(词)清·宁调元

陇首秋云飞作雨。

打得人心怖。

才过了中秋,又过重阳,悔把佳期误。

年年花下闭门住。

啼血化为树。

银汉隔红墙,诗句题将,知流到何处。


2

(词)清·宁调元

光阴老却棋枰。

锁江城。

何处霜砧敲一两三声。

魂欲堕,星欲小,隔天明。

恼乱不堪离别万般情。

(词)清·宁调元

年年地角天涯。

各分飞。

心事除非天外有天知。

长醉梦,频起视,夜何其。

九死一生怎得个归时。


2

(词)清·宁调元

玉莲女士者,牧稀之细君也。吴头楚尾,久感离居。牧稀朝暮抱其小照,思之不已,餐食为减。倚此调之。

蝶散蜂愁,已往事休重道。

芳凉千里花依草。

鸟啼空树,待倚危栏眺。

绿阴渐渐干云表。

凤去雌飞,为汝餐眠都少。

河鱼天雁消息杳。

但祝今后,恩爱能长保。

何必暮乐朝欢好。

(词)清·宁调元

爱锁情枷,何物天公铸造。

重重叠叠相围绕。

一年好景,算愁多欢少。

几时能够圈儿跳。

人寿无多,便等闲头白了。

辜负香衾春不晓。

无聊无赖,偏怨春归早。

明日落红慵重扫。


2

(词)清·宁调元

相思正苦。

惆怅黄昏雨。

恰好月圆刚十五。

知有闲愁几许。

青鸾不递愁书。

天河又隔双鱼。

移取吴郎玉斧,替侬情种锄除。

(词)清·宁调元

听残更鼓。

诉与谁知苦。

惆怅横塘旧时路。

唯有落红如雨。

年年地角天涯。

茫茫后会难猜。

晓起不堪临镜,鬓毛零乱千丝。


2

(词)清·宁调元

题哀蝉《沧桑红泪词》云:“《沧桑红泪词》,奉题《望江南》一阕,希教正焉。”该函作于1908年6月,词当亦作于同时。)

① (1908年6月)。(宁调元《致高旭书》(十)

繁华梦,梦到几时醒。

风景都非人事改,只余皓月射疏棂。

还似旧时明。

(词)清·宁调元

君且住,世事已如斯。

满眼沧桑多少恨,凄凉只有泪痕知。

珍重写新词。


2

(词)清·宁调元

心空境净。花鸟不传门外信。

渺渺云山。梦见虽多相见难。

明灯不照。世事茫茫成瞎闹。

秋雨秋风。忍向斜阳泣故宫。

(词)清·宁调元

一天情绪。遇著西风吹作雨。

雨雨风风。听到黎明耳也聋。

好事休说。好月易圆行复缺。

猛些回头。各散芳筵各自愁。


2

(词)清·宁调元

休矣。休矣。

时世不消说起。醉生梦死风光。

谁省湘亡路亡。亡路。

亡路。丘墓安排何处。

(词)清·宁调元

人影。人影。

一个清清冷冷。夜阑难觅知音。

相与商量古今。今古。

今古。独自商量正苦。


2

(词)清·宁调元

境渐艰难人渐瘦。

伤心正是黄昏候。

空廊周折百千回,从今后。

红红豆。

一片殷勤心莫彀。

(词)清·宁调元

庭院深深长日闭。

独立东风何限意。

一场春梦几时闲,花满地。

苔痕细。

闲怨闲愁空省记。

那更堪宵深雨坠。

把一片芳心滴碎。

苦侬消受此时情,人不寐。

空流泪。

孤影年年堪作对。


2

(1909年10月)
(词)清·宁调元

一瞬年华过眼忙。魂断王昌。

肠断秋娘。世情都向苦中尝。

更了星霜。换了炎凉。

多谢和风与旭阳。出也寻常。

人也寻常。不消前境细思量。

梦是甜乡。醉是仙乡。

(词)清·宁调元

黄叶萧萧故国秋。明月如钩。

好梦如鸥。问天贮有许多愁。

朝葬蜉蝣。暮听猿猴。

隔一年前事记不。遮莫回头。

望岳阳楼。华年抛掷万般休。

十载幽囚。九十仇雠⑴。


1

(词)清·宁调元

庭院无风,闲花自落,凭他泪眼相看。

今夜如何,柝声击到更阑。

相思一寸凭谁寄,奈水遥、还更云山。

待何时、重与温存,说尽艰难。

明知未了荷珠愿,任云翻天上,雨覆人间。

旧事殷勤,不消重挂心端。

思量百遍该如此,又偏偏、为损餐眠。

算窗头、明月来临,还似从前。


1

(词)清·宁调元

正啼彻、千山鶗鴂。

绿染川原,红迷巷陌。

风景当时,不堪重到都更迭。

芳华与汝干甚事,恶作剧。

眼见为吹开,又为一枝枝吹折。

凄绝。

更随风荡漾,飞向城南城北。

忒无情绪,忍轻与、旧游人别。

枉负了、一片殷勤,曾几度、培根护叶。

算换有、翠罗衫上,泪珠千叠。


1

(词)清·宁调元

风横雨狂。销魂断肠。

夜阑无奈秋凉。又更长漏长。

颓垣断墙。来狼去羊。

思量多少兴亡。付愁乡醉乡。


1

(词)清·宁调元

卅年潦倒。

值风吹潮卷,天荒地老。

几曾料、如此艰难,负万种情怀,一生襟抱。

苦苦辛辛,向故国、山河萦绕。

到如今收局,凤锁鸾囚,忧愁不了。

旧事何堪重道。

似林青月黑,鬼哭天晓。

醒来时、独自思量,觉爱恋都空,韶华大好。

剩汝和高谓哀蝉,犹题寄、数联诗草。

剧悲歌、赏音寥落,解人茫渺。


1

(词)清·宁调元

穷阴杀节。

扑面凉沙起。

云水一重重,对如此、江山信美。

汉唐明宋,几个旧名词,寻历史。

今犹是。

神鼎潜移矣。

人生至此,悲愤何时已。

落叶下空林,问身世、飘零胡底。

流光壮志,渐渐暗消磨,上帝死。

天还圮。

且住樊笼里。


3

(词)清·宁调元

和卢莫起病根深。

冷眼看人心。

满径杨花,一场春梦,更万里天阴。

倏生倏灭倏升沉。

泡影苦追寻。

历劫孽缘,几重魔障,长夜对孤灯。

(词)清·宁调元

思君情比洞庭深。

谈笑隔年心。

当时城郭,几回风景,零落剩花阴。

拚将身与陆俱沉。

踪也渺难寻。

借问阿谁堪作伴,一螺艇,与渔灯。

(词)清·宁调元

九重更比九关深。

虎豹攫人心。

一龙一蛇,一上一下,负廿载光阴。

向天搔首夜沉沉。

羊去更休寻。

世道迷离君和我,算还是,两明灯。


14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黄昏又挂梢头月。

梢头月。

知他千古,几回圆缺。

愁丝绾就同心结。

凭风吹入空冥灭。

空冥灭。

哪堪回首,旧欢重说。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陌头杨柳年年折。

年年折。

何消屈指,初交时节。

北风夜吹城南缺。

枕衾相对人悲咽。

人悲咽。

一身如寄,梦阑成铁。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相思又值清秋节。

清秋节。

停辛伫苦,几番风月。

关河遍地凝霜雪。

重重并入须毛白。

须毛白。

繁华是也,旧情衰歇。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风烟漠漠关山隔。

关山隔。

去时容易,归时难说。

芝田暗老甄妃色。

江花江草都更迭。

都更迭。

为君憔悴,年年月月。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情愁付与流莺说。

流莺说。

六朝佳丽,桃根桃叶。

临歧握手空更叠。

从今一纸书难达。

书难达。

去程凝望,芦花似雪。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塞鸿不度音书绝。

音书绝。

一腔心事,凭谁将说。

晨鸡处处都啼彻。

疏星未落东方白。

东方白。

微风吹起,闲愁叠叠。

(1909年9月21日)
(词)清·宁调元

序:黑狱曼曼,见天无望。每忆旧游,生离死别,各成隔世。偶诵《清真》“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之句,不觉有所触感,凄然达旦,泪如零雨。晓起,倚声成《伤别词》十阕,聊以写忧,非敢示外人也。八月初八午前十二时,仙甫自记。

伤离别。

长亭短堠相连接。

相连接。

怜他今夜,断云残月。

此时此恨和谁说。

角声吹变江城色。

江城色。

珠帘慵卷,晓寒侵骨。

(词)清·宁调元

序:余著《伤别词》成后,饮酒半斗,微有豪兴。因检近人词数卷,随手翻阅,或且朗诵,至徐女士《金缕曲》一阕,因词涉璇卿,不禁不能成声。夫璇卿与余不过一面之识,路人皆知,诚不审其何以伤心至此也。岂所谓兔死狐悲耶。因补成一阕,以媵其后。

伤离别。

虹桥载酒当时节。

当时节。

徐娘虽老,豪游能说。

偏偏好事多磨折。

一生一死交情绝。

交情绝。

江山如此,泪珠盈睫。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黄莺打起愁难说。

愁难说。

萍飘蓬断,水遥天阔。

他乡千里蒹葭色,可怜三五盈盈月。

盈盈月。

独眠独宿,唾壶敲缺。

(词)清·宁调元

月何极。

明明长照红颜色。

红颜色。

疑云疑雨,楚王宫北。

相思相忆头丝白。

欢娱已往今非昔。

今非昔。

温柔乡路,安排抛掷。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星河欲转残灯灭。

残灯灭。

罗衾扪遍,冷魂凄绝。

千山万水难飞越。

流光又是他时节。

他时节。

名花零乱,不堪攀折。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西风卷地梧桐叶。

梧桐叶。

哀蛩啼露,孤鸿唳月。

居平只苦欢娱歇。

沈腰潘鬓堪愁绝。

堪愁绝。

沉沉梦境,迹痕都灭。

(词)清·宁调元

伤离别。

秋娘庭院天涯隔。

天涯隔。

暮蝉续断,夕阳明灭。

当时泪与星星血。

重来处处棠梨发。

棠梨发。

从今岁岁,佳期虚设。

(词)清·宁调元

萧条极。

年年人面桃花色。

桃花色。

萍踪无定,江南江北。

明眸未和东方白。

相偎相倚成畴昔。

成畴昔。

几何人寿,暗中偷掷。


1

(1909年9月28日)
(词)清·宁调元

序:调元邸湘狱,阅中秋者三。今年为己酉也,啸樵师洎牧稀、式南、弼虞、荩生、钝子、虚竹诸君子,相约聚饮于此。年时师友不改旧观,此意已不克承仰,况复有加过。岂今日人面驴鸣之世所睎几哉。忆丁未,锡予、若中在焉。戊申■■在此,若中亦与焉。曾几何时,各一日月。俯仰今昔,歔欷三数。对月倚声,未知明年更何似也。

月明又被云遮住,空老桂华枝。

想应天上,今宵未忍,还照孤凄。

几回欢聚,几番离散,剩惹追思。

旧人赢得,晨星数点,犹是年时。


1

(词)清·宁调元

曾记北风同赋。

历尽风波辛苦。

傥中途乖弃,结成仇怨,有何名誉。

些小一时嫌隙,愿大家付与,东流去。

奇愁难诉。

想天时、也有明兼晦,何况侬和汝。

好相与、炼将娲石,补上情天缺处。


1

(词)清·宁调元

楚天低。

四围凝望,乡关何处都迷。

担一抹夕阳如画,遥遥数点秋山,衬湘水西。

蝉声又唱隋堤。

怎奈余音凄苦,无端触动愁思。

因想念,春阴乍晴天气,海棠初吐,牡丹开处,知他燕燕莺莺几许,花儿围定差池。

料归迟。

繁华万般那时。


1

(词)清·宁调元

岭梅花著,喜噪庭前鹊。

木公金母三生约,订同时出世,福命休嫌薄。

好容易,经过六十年华各。

便古稀非寿,更百年欢乐。

还一个,二郎昨,万万千千里,为采长生药。

老莱子,堂前戏彩应相若。


1

(1909年4月5日)
(词)清·宁调元

终夜不曾眠。

雨打梨花月似烟。

一个花朝愁不了,偏偏。

又把花朝逢闰年。

独自倚床前。

何限心情锦瑟边。

已是今生缠缚苦,千千。

莫再相逢兜率天。


1

(题原缺,据《南社词集》补。)
(词)清·宁调元

帝子花衰还种。

寄语东皇珍重。

风雨夜如何,叶叶枝枝断送。

沉痛。

沉痛。

又了一场春梦。


1

(词)清·宁调元

天心墨墨长沉醉。

万事从前都是悔。

该今生,为情死。

惆怅旧欢成隔世。

问何时,重聚会。

欲待说他不是。

又怕娇嗔惹起。

月明人千里。


1

(词)清·宁调元

巫峡女。

总为行云行雨苦。

朝朝暮暮痴应语。

隔江有个人独处。

知交许。

化为顽石甘心汝。


1

(词)清·宁调元

怜他泪点,爱他心情,思他心事。

霎时尽尝遍,一般般滋味。

翠袖单衾俱是泪。

通宵辗转不成寐。

容光为谁减,问君能知未。


1

(词)清·宁调元

片石嶙峋,谁教绘出,缺憾情天千载。

百炼娲皇,想弥缝功大。

料容易,巧被康回触裂,却又后羿弯弓弄坏。

依旧飞沉,在诸方三界。

叹残山剩水都淘汰。

算他总阅尽沧桑态。

多少雨打风吹,尚岿然长在。

忆南山,没羽当时快。

霸陵尉,只有侵陵耐。

正待汝,越样珍存,补上苍旻再。


1

(词)清·宁调元

① 《南社词集》作“赠别牧稀、静森,用稼轩韵”。

一天凄楚菖蒲雨,把行人送将去。

故乡风味知何似,历历树云堪数。

留不住。

看一骑红尘,独⑴自长亭路。

也应自语。

曾记得来时,杨花满径,化作沾泥絮。

难为我,事业功名尽误。

词人还动⑵天妒。

张衡纵草归田赋,漫与人间陈诉。

歌且舞。

便竹马⑶交情,大半成尘土。

思量忒苦。

好准备相逢,知他魂梦,今夜在何处。


1

(词)清·宁调元

故国莺花一梦阑。

不堪回首问,旧河山。

思量却有泪汍澜。

时流千百辈,可儿艰。

卅年迟暮美人欢。

头颅如此好,付谁看。

会将携手抵幽燕。

明珠珍重些,莫轻弹。


1

(1909年1月21日)
(词)清·宁调元

一年容易。

唯闻更鼓,口声流替。

五度除宵,家园客子,断肠各自。

二老料知何似。

误一片、倚门心事。

天若有情,念侬孤苦,也应回睇。


1

(词)清·宁调元

芳春欲暮。

正草长莺飞,落红如雨。

千里江南一色,佳期又误。

欢娱对此肠堪断,更何况、我愁无数。

从今只恐,浮萍万点,漂流还苦。

浑不为、愁人少住。

且登山临水,送将归去。

灯灺酒阑,莫向无情天诉。

场场这样轻离别,问良辰美景何趣。

纵然梦里,相逢能彀,也无凭据。


1

(1909年6月11日)
(词)清·宁调元

瓠瓜留恋几星霜。

渐颓唐。

剧堪伤。

岁月无情,空为少年忙。

佳节良辰抛掷便,堪细数,又端阳。

不消回首故乡望。

思茫茫。

泪千行。

故友还能,樽酒慰凄凉。

便抵他年重会聚,提此景,定难忘。


1

(词)清·宁调元

今生怎了。

奈⑴天儿不黑,夜儿难晓。

倦倚篷窗,万事暗伤怀抱。

又微风,吹雨到。

家乡南望孤鸿杳。

一片归情,诉与谁知道。

魔障孽缘,总特地来缠绕。

渐一庭,秋色老。


1

(词)清·宁调元

惺惺最是惜惺惺。

卿怜我我怜卿。

月照孤踪,离别分明。

又鸳鸯梦不成。

纵他生、历千万劫,为禽填海,此恨难平。


1

(词)清·宁调元

棘地荆天,悠悠愁到何时了。

容光正老。

苦说韶华好。

廿载奔波,水月因缘扰。

思量巧。

泪珠多少。

湿透罗衣表。


1

(词)清·宁调元

寂寞黄昏,有人正、独自伤离伤别。

怎奈衣满啼痕,和衣也消灭。

刚屡日、鱼沉雁断,万千事、欲和伊说。

小院筝琶,荒城角鼓,都助悲咽。

待重觅,絮果兰因,总翻覆场场堕奇劫。

双鬓莫教频照,怕新来似雪。

便寿命、河清得俟,却又知、在那时节。

想见思妇楼中,金钱暗掷。


1

(词)清·宁调元

绿成阴,花易谢。

渐渐入初夏。

隔院鹦哥,悄向东皇骂。

为何点翠缀红,到头时节,总一个、弄真成假。

日西下。

可怜雨惨风凄,芳春再难借。

凤鸟长囚,鹃咽到深夜。

料知今日来年,埋愁何地,更肠断、不堪筹划。


1

(词)清·宁调元

过清明,还谷雨。

杨柳丝丝,化作愁千缕。

倚遍阑干天又暮。

归梦悠悠,付与归鸿苦。

又莺啼,和燕语。

试问阿谁,解道江南句。

今日人仍当日处。

只是韶光,暗暗偷将去。


5

(词)清·宁调元

帝阍暖暖空延伫。狐狸豺狼继续。

凤鸟鸱鸮为伍。憔悴高丘女。

众人皆醉侬何补。不管欧涛亚雨。

博个关门闭户。算是龙为鼠。

(词)清·宁调元

两情苦苦相萦绕。看一轮明月皎。

又三五疏星小。惆怅忘天晓。

思量何处堪长老。化作双栖小鸟。

寻个蓬莱仙岛。默向天神祷。

(词)清·宁调元

梦魂飞上温柔岛。昨夜寒风陡峭。

万里惊回难掉。此恨知多少。

别时何似欢时好。朝暮相偎相抱。

行雨行云不了。此景休重道。

(词)清·宁调元

夜来辛苦风和雨。零落繁华如许。

破碎金瓯谁补。愁肠忘天曙。

当时折赠芳馨处。有梦也留难住。

有泪也挥难去。扯与屠沽伍⑴。

(词)清·宁调元

安排身付温柔老。把事业功名了。

把风景山河掉。做哑装聋妙。

阶前待种忘忧草。浊酒三升易倒。

粗粝三餐易饱。似此收场好。


4

(词)清·宁调元

桃也红。

面也红。

旧日相看今梦中。

愁多欢又匆。

西山西,东墙东。

塞雁河鱼消息通。

相思可是同。

(1908年春)
(词)清·宁调元

桃花妍。杏花妍。

风景不殊人各天。匆匆过一年。

思绵绵。恨绵绵。

一夜烦纡数起眠。便梦也难圆。

(词)清·宁调元

魂成痴。梦成痴。

寻到金微路不知。闲庭月上时。

忧无涯。意无涯。

写寄新词复旧词。秋鸿归去迟。

(词)清·宁调元

贫相思。病相思。

日祝君归君未归。相思花满枝。

柳如丝。鬓如丝。

摇落秋风秋雨时。忧愁只自知。

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

诗人。字仙霞,又字太一。湖南醴陵人。早年参加华兴会、同盟会,编辑《洞庭波》等刊物,鼓吹反清革命。1906年自日本回国参加家乡起义,次年被捕入狱。在狱中与高旭等通讯联系筹组南社,为早期南社诗人。1910年任北京《帝国日报》总编辑。辛亥革命后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1913年在武汉讨袁时被捕牺牲。他的早期诗作乐观、豪放,表现献身祖国革命事业的忠贞;革命后的作品显得悲怆凝重。著有《太一遗书》。

☚ 许寿裳   陈墨香 ☛
宁调元

宁调元1873—1913

字仙霞,号太一。湖南醴陵人。曾就读于长沙明德学堂,为华兴会会员。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上海主编《洞庭波》(后改名《汉帜》)杂志,宣传革命,遭清吏疾视,遂避往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被系长沙狱三年。其间曾以书信联系,参与筹建南社。1910年去北京主编《帝国日报》。辛亥革命后,一度到汉口秘密进行反对袁世凯篡夺革命政权的活动,事泄被捕,不久在武昌遇害。其诗大部分为狱中之作,深有唐风,尤受杜甫影响。为南社著名作家。有柳亚子所辑《太一遗书》行世。

☚ 曾朴   黄小配 ☛
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

字仙霞,号太一。湖南醴陵人。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长沙明德学堂。次年,入革命组织大成会和华兴会,创办渌江中学堂。光绪三十一年,赴日入早稻田大学。次年,入同盟会,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易名为《汉帜》),鼓吹革命。受通缉,赴日避难。旋回国策应萍浏醴起义,于光绪三十三年初被捕。在狱中近三年,读书写作不稍懈。清末帝宣统元年(1909)九月,被保释出狱。次年,至北京任《帝国日报》总编辑,继续抨击时政。武昌起义后,任湖南驻沪特派员。一度参加民社,任《民声日报》总编辑。1912年,赴粤任三佛铁路总办。次年,赴武汉策划反袁,被黎元洪逮捕,英勇就义。早年曾呼吁诗坛革命。在长沙狱中,曾以通讯形式参与筹划南社的创建事宜,为南社著名诗人之一。感时愤世之作悲壮苍凉。风怀诗缠绵悱恻,意境幽深。著有《朗吟诗草》三卷、《明夷诗钞》二卷、《太一诗存》四卷、补遗一卷,1916年版《太一遗书》和1983年版《宁调元集》均予收录。生平事迹见柳亚子《宁调元传》,杨天石、曾景忠《宁调元年谱》。

☚ 宋教仁   苏曼殊 ☛
宁调元

179 宁调元1883—1913

报刊活动家。字仙霞,湖南醴陵人。20岁肄业于黄兴等人主办的长沙明德中学,在校参加了华兴会,开始倾向革命。1905年谋刺端方不成,赴日留学,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06年与陈家鼎、景定成等合作创办《洞庭波》改名《汉帜》,继续担任主编,并兼任同盟会总机关报《民报》经理并负责发行等方面的工作。1907年冬,为组织武装起义事回国,在岳阳被捕入狱。1910年春获释即潜赴北京担任《帝国日报》总编辑,利用合法舆论阵地揭载有关清廷丧权辱国残害百姓的大量事实,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民主革命热情。民国成立后,在上海创办《民声报》。二次革命爆发,积极讨袁。1913年在汉口被捕,同年9月25日,在武昌被害。辑有《太一遗书》12卷,逝世后不久由柳亚子等人编次付印。

☚ 胡文虎   陈撷芬 ☛
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

字仙霞,号太一。醴陵人。早年就读于渌江书院,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 入长沙明德师范速成班学习,加入华兴会。1905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法学,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与创办中国公学,与禹之谟在长沙发起公葬陈天华、姚宏业,在上海主编《洞庭波》杂志等,受清廷所忌,再走日本,任《民报》庶务。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被捕遭禁三年。1910年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武昌起义爆发后,南归奔走湘鄂间,任湖南都督谭延闿秘书。南北议和成,至上海参与发起组织“民社”,创办《民声日报》,不久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宋案”发生后,他电促谭延闿独立,并偕熊樾山入鄂策动反袁,事泄被捕遇害。遗著有《太一遗书》,今人出版有《宁调元集》。

☚ 孔宪教   冯锡仁 ☛
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

革命家、名记者。字仙霞,号太一。醴陵人。曾肄业于明德中学,并参加华兴会。1905年谋刺湖南巡抚端方不成,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1906年与傅熊湘、陈家鼎等合作,创办《洞庭波》 (后改名 《汉帜》),鼓吹革命。1907年冬回湘组织起义,在岳阳被捕。1910年获释,后潜赴北京,任《帝国日报》总编辑,大量揭露清廷罪恶,激发读者的革命思想。民国成立后,在上海创办《民声日报》,旋辍。二次革命爆发后,积极投入武装讨袁斗争,1913年9月在武昌被害。遗著由柳亚子等辑为《太一遗书》12卷。

☚ 杨笃生   陈范 ☛

宁调元1883~1913Ning Tiaoyuan

modern poet

宁调元1873—1913

字仙霞,号太一。近代湖南醴陵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留学日本,入同盟会。次年在湖南创办《洞庭波》杂志,宣传革命。曾因参加萍浏醴起义,被捕入狱,囚禁三年。1912年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次年因参预讨袁(世凯)活动被捕遇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