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反应性精神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反应性精神病

又称“心因性精神病”。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创伤引起的精神障碍。其症状与精神创伤有密切联系,解除精神创伤或改善环境后,即可恢复正常。本病多发生于具有某些人格易感素质的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抑郁及幻觉、妄想。反应性精神病约占刑事鉴定案件的3%,多为受妄想和幻觉的影响以及在惊慌失措中实施伤害、侵犯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等罪行。反应性精神病常常涉及赔偿问题。

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

由于急剧的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所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失常。躯体疾病、精神发育不全等与本病有一定关系。随着精神因素的消除,短时间内可以好转或恢复正常。医学临床上分为:
❶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由于急剧的精神刺激所引起,表现为突然意识模糊,定向判断力障碍,可出现原始防御反应,极度恐慌,有的出现运动性抑制以至木僵状态,一般数分钟或数小时可恢复正常。
❷持久性反应性精神病。常由于较长时期起作用的精神因素刺激所致。症状复杂而持久,多与精神创伤和情感体验有关。这种类型又分为a反应性抑郁症:表现为持久的精神抑郁,但无运动性抑制,有自责、自罪甚至自杀念头。b反应性妄想症:常见者为敏感多疑,关系妄想与被害妄想等,但其内容只涉及到与发病因素有关的事情上,且具有强烈的情感反应。这种病的治疗,首先着重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了解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病、治疗、预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药物治疗可用调整神经系统的药物。(阿 木)医学心理学 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医学领域中各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亦即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1852年,德国医学、哲学教授洛采出版了《医学心理学》,首次使用这一名称。目前,医学心理学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也进一步专门化,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较为盛行的有:
❶临床心理学,研究诊断、治疗、护理等整个医疗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❷变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异常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❸神经心理学,研究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功能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❹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指导护士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❺心理卫生学,研究如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❻缺陷心理学,研究躯体有某种缺陷的儿童或成人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 精神分裂症   健康心理学 ☛

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

系由于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异常。此种精神病不仅起病时间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而且症状也常反应精神因素内容。年龄在16~45岁之间,女性为多。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结合而致,如战争、地震、大火、洪水、亲人病故等外界因素强烈刺激与巨大打击;病人素质,如性格脆弱、患有慢性病、脑功能状态低下等因素结合便可发病。临床表现可有意识模糊状态、抑郁状态及偏执状态。治疗:应尽量消除致病因素,结合药物治疗。

反应性精神病

是一类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异常。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状态、抑郁状态及偏执状态。主要采取药物、中医及精神治疗。

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

系由剧烈的或持久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精神失常。前者多引起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如因突然、意外的刺激所引起的木僵、恐惧、意识模糊等。后者多引起慢性反应性精神病,其中以忧郁、焦虑症状为主的称反应性忧郁症;以猜疑、紧张症状为主的称反应性妄想症。致病因素一旦消除或改变发病时的处境,并给予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又称心因性精神病,是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异常。其起病不仅与精神因素在时间上密切相关,而且症状也与精神因素常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其病程和预后取决于精神因素是否能及早解除。
本病由Wimmer(1916)首次提出,作为与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并列的功能性精神病。这一诊断名称在北欧国家使用较为广泛,但在英美等国并不通用。《国际疾病分类》第8版和第9版,以及我国的精神疾病分类草案(1979),都把本病作为独立疾病。
在我国,本病在各类精神病中约占3~4%。患者发病年龄多在16~45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据Strmgren统计,本病在丹麦占精神病院住院病例的15~20%。精神因素是发生本病的直接原因。这类因素包括: 使患者惊恐或危及其生命财产的意外事件、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工作受到严重挫折、家庭纠纷或婚姻问题、长期的思想矛盾等。一般说来,都必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引起患者强烈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才能致病。
个性属胆小、孤僻、多疑、敏感、急躁、易激动者,家族有精神病遗传史者,患有躯体疾病或过度疲劳者,易发生本病。
Str⍥mgren研究了一组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的家族史,并以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患者作对照,发现这三组精神病患者的兄弟姐妹中同类疾病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疾病的发病率,从而说明,反应性精神病同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一样,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三者相互有别。据国内资料,反应性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者为15.0~24.3%; Faergeman的一组病例为57.1%。
本病大多数发病急骤,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五个方面。
1. 反应性意识模糊状态。常在遭受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生,可表现为情感休克、木僵状态或意识朦胧状态。情感休克患者,情感反应突然缺失,目光茫然,或伴有无目的动作。木僵状态的患者,不动不语、表情呆滞、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处于朦胧状态的患者,意识模糊,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不佳,表情紧张、恐怖,或冲动毁物,或向外奔跑,事后不能回忆,有的患者可有梦样体验及生动心因性幻觉,并可伴有相应的表情和言语。
2. 反应性抑郁状态。在强烈精神创伤之后出现抑郁状态的患者情绪低沉,或追忆往事,独自叹息,或倾诉内心的忧伤,悔恨自责,常伴有失眠、厌食、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也可出现焦虑、紧张或疑病观念。严重者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
3. 反应性兴奋状态。少数患者表现为情绪兴奋、言语动作增多、欣快、夸大,甚至躁动不安。
4. 反应性偏执状态。在精神因素持续影响下,逐渐出现敏感、多疑、关系妄想或被害妄想。有的病例可出现幻觉,以幻听较多见。这类患者的幻觉和妄想,与其精神因素和情感体验常有一定联系,当环境改变或精神因素消除后,即可消失。
5. 拘禁性精神病。为反应性精神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发生于被拘禁的人中,其临床表现可与内源性精神病很相似,获释之后,迅速恢复正常。但病程较短,或在部分病例上述症状可混合出现。一般说来意识模糊状态病程较短,数小时或数天即可恢复;抑郁状态或偏执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可历时数月之久。大多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残留神经官能症症状。
K. Jaspers (1913)提出反应性或心因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为:
❶反应必须起源与某种体验。
❷反应的内容与引起体验之间必须有可了解的联系。
❸反应状态与引起它的体验在时间上必须是相应的,在临床实践中,这些标准在原则上是适用的。
国内外长期的资料表明,本病误诊率可高达23~50%,大多为精神分裂症误诊为本病,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应鉴别的疾病和要点为:
❶精神分裂症。起病前可有个性改变,症状泛化,情感淡漠,有思维联想障碍或逻辑紊乱,病程迁延或反复波动。
❷抑郁症。有明显运动抑制现象,症状显示昼重夜轻的节律性变化,病程迁延达数月之久,而以往亦可有躁狂或抑郁发作。
❸癔症精神发作。这类患者的情绪反应具有尽情发泄的特点,其精神症状常有夸张或表演色彩,病程多反复而出现间歇,以往有类似发作或具有癔症性格特点。
治疗有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精神治疗最为重要,应尽可能祛除病因,让患者脱离造成精神创伤的处境,采取环境治疗。精神因素暂时难于除去者,则宜鼓励患者正确对待,面对现实,克服困难。药物治疗,急性起病,兴奋激动的患者,可给予镇静作用较强的抗精神病药物;幻觉妄想明显的病例,宜选用酚噻嗪类药物,但症状消失后不需长期维持治疗。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抗抑郁药物。自杀企图严重者,可考虑作电抽搐治疗,以促使症状缓解。

☚ 偏执性精神病   神经官能症 ☛
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

是由外部事件诱发的一组精神病,发病与该事件有病因学的因果联系。这些事件有个人损失、居丧、凌辱、自然灾害等。这类精神病大多数为期短暂,常随诱发因素的消退而缓解。其形式和内容倾向于反映诱因的性质,可分为3个亚型:即意识障碍(如意识错乱)型、情感障碍(如抑郁)型和妄想(偏执)型。

☚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   非成瘾物质滥用 ☛

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

亦称“心因性精神病”。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症状反映精神创伤内容,病因消除或改变处境后即可恢复预后良好。女性病人多于男性,可发生于各个年龄,但以青年及老年人较多。平素性格胆小,孤僻,敏感多疑或急躁,易激惹。患躯体疾病时更易发病。在和平时期,多数由于严重自然灾害、沉痛的意外事件及人际间冲突,引起不愉快的强烈情感体验而发病。根据起病形式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的临床类型有: (1)意识模糊状态;(2)木僵状态; (3)兴奋状态。病程较短,多数在一周之内恢复。慢性反应性精神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有: (1)反应性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沮丧,内疚,自责,对正常境遇久久不能忘怀; (2)反应性偏执状态,患者紧张多疑,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妄想是对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曲解,内容不荒谬,病程经过较长。

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

亦称“心因性精神病”(psychogenicpsychosis)。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本病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联,症状反映精神创伤的内容,病因消除或改变处境后即可恢复,预后良好。女性病人多于男性,可发生于各个年龄,但以青年及老年人较多。平素性格多属胆小,孤僻,敏感多疑或急躁,易激惹;患有躯体疾患时更易发病。在和平时期,多数由于严重自然灾害、沉痛的意外事件及人际间冲突,引起不愉快的强烈情感体验而发病。根据起病形式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的临床类型有:(1)意识模糊状态。(2)木僵状态。(3)兴奋状态。病程较短,多数在一周之内恢复。慢性反应性精神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有:(1)反应性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沮丧,感到内疚, 自责,对不幸境遇久久不能忘怀。(2)反应性偏执状态。患者紧张多疑,出现关系妄想及被害妄想。妄想是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曲解,内容不荒谬。病程经过较长。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返童现象 ☛
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

由相当强烈并持续一段时间的精神创伤性生活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与发病的应激源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反应,无目的的凌乱动作或原始性反应。患者伴有幻觉和妄想。可根据起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因性反应、迟发性心因性反应和持久性心因性反应等类型。

☚ 癫痫性精神病   情感性精神病 ☛
000049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