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约生于公元581年,卒于682年,享年101岁。著成《备急千金要方》30卷。此书不偏执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家之说,成为总结唐代以前医方学大成之著。其中以《食治》、《养性》两卷,对老年颐养长寿意义较大。此后,复集其晚年的临床经验,著书30卷,补前书之不足,共成一家之学,定名《千金翼方》。该书中《养性》、《辟谷》、《退居》、《补益》诸卷,体现了他对保健延寿和治疗老年病的见解。《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有关养生方面的思想可归纳为:
❶静养动养,不可偏颇。首先,孙氏非常重视静以养神,极力倡导老子的“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之说,把静养精神之法誉为“不死”之药。其次,孙氏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及自己的实践体会,认为运动与营养、休息同样重要,从而把按摩导引、摇动肢节等全身运动法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孙氏这种主张动静结合进行锻炼,以求延年益寿的原则,无疑是正确的。
❷食养药饵,切须重视。孙氏很重视食养的作用,认为有时它甚至比药疗具有更多的优点。如他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而“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发用乘宜,损伤处众。药之投疾,殃滥亦然。”所以,“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其次,食养时主张饮食清淡。他指出:“善养老者,……非其食勿食。非其食者,所谓猪豚鸡鱼蒜鲙、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常学淡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他还主张少量多餐。“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在服食药饵方面,孙氏把具有滋补和防治老年病作用的植物药作为养生的措施之一。他提倡根据不同时令服用不同药物,指出春宜服小续命汤,夏宜服肾沥汤,秋宜服黄芪丸等,冬宜服药酒等。他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唐以前炼丹服石以求长生的影响,但已看到了服用五石散对人体的危害。指出:“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禁之,勿久留也。”对于食养与药饵,孙氏不分孰轻孰重。他曾引卫记称扁鹊之语“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唯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这充分表明了他对食养与药饵的重视。
❸喜洁与善居,养性可延年。孙氏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个人卫生问题。如人要保持身体的清洁,“身数沐浴,务令洁净,则神安道胜也”。睡觉“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要注意口齿卫生,“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衣着“但粗缦可御寒暑而已,第一勤洗浣,以香霑之”。房事要节制,以保精气神等。孙思邈在养生学方面,将继承的思想与方法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开创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养生道路。他自己能获得百余岁的高寿,正是对其养生观点与方法的最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