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子母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子母调 子母调北曲的一种套数形式。它的特点,除引子与尾声外,中间部分是由两支曲牌循环交替构成。如正宫〔端正好〕套,常用的结构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煞尾〕。这种套曲,亦称循环曲体,或称“间花格”。它来源于宋代的转踏(缠达)。后为诸宫调所继承,并成为北曲曲牌联套中的一种体式。在北曲中也可插入他曲,以丰富曲调的变化。元燕南芝庵《唱论》最早提出“子母调”名称:“有子母调,有姑舅兄弟。”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在〔滚绣球〕、〔倘秀才〕二曲下又分注为“子母调”。 ☚ 联用专用叠用 间花格 ☛ 子母调 子母调北曲套数形式中一种特殊的循环曲体。元·燕南芝庵《唱论》:“有子母调,有姑舅兄弟。”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在正宫〔端正好〕 〔倘秀才〕 两支曲牌名下,分别注明为“子母调”。其特点是除引子与尾声外,中间部分的各个乐章由两支曲牌循环交替构成。例如 〔正宫·端正好〕套曲,常用“ 〔端正好〕—〔滚绣球〕 —〔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煞尾〕”的结构形式,这种循环曲体,来源于宋代的转踏,后来为诸宫调所继承,并成为北曲曲牌联套体形式中的一种曲体。它被北曲采用后,除严格保持两曲循环交替的形式外,还可以在两曲之间插入别的曲牌,以丰富曲调的变化,但其基础仍是循环曲体。 ☚ 弦索 引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