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投入和产出、消耗和成果、费用和效益之间的对比关系。
自然经济中的农业生产以满足自己需要为目的,不注重经济效益。资本主义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首先表现为每个农业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所投入的资本之间的比率。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程度与整个社会劳动消耗之间的比率,整个社会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又以各农业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基础。
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农业的生产率中包含有自然的生产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不同于其他经济部门的特点是:
❶同一种农业生产项目,由于处在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与不同肥力的土地上,因而不同的农业生产单位,或同一农业生产单位在不同的生产年度里,以同等量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数量与品质不等的农产品。
❷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尤其是林业的生产时间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因而农业生产的资金周转慢,不能在短期内表现在生产的经济效益。
❸有的农产品不耐储存和运输,容易造成损失,影响经济效益。
❹农、林、牧、渔各业的产品往往有多种用途,经过加工后,可以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衡量农业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指标,有的与其他经济部门相同,有的为农业部门所特有。与其他经济部门相同的指标有:
❶劳动消耗方面的指标。
❷产量与收入方面的指标。
❸经济核算方面的指标。农业生产部门特有的指标有:
❶与土地这一农业基本生产资料有关的指标。在土地利用率方面。有垦植数、复种指数等; 在土地生产率方面为单位面积产量。
❷与利用动物生产有关的指标。
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提高结构效益。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生产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农产品,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第二、提高技术效益。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采用良种,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品质; 缩短生产时间,提高资金周转率; 采用先进的科学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能力。第三、提高规模效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集约经营,节约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畜产品产品率。第四、提高管理效益。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以至消除无效劳动; 合理组织劳动与生产,在专业化基础上实行多部门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缩小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之间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