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嫁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嫁妆tɕia44 tʂuaŋ213 (pfuaŋ)213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走的衣物: 二女子~丰厚,拉了一车。 嫁妆jiàzhuɑng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去的物品 嫁妆jiàzhuang〈名〉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财物、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嫁妆丰厚│置办嫁妆。 嫁妆jià·zhuāng女子结婚时陪嫁的衣服、被褥、用具等:如今十七岁,各样的~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十九·417)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婚育部 > 婚嫁 > 嫁裝 > 嫁粧 嫁粧 jiàzhuāng 同“嫁妝”。 嫁妆【同义】总目录 嫁妆帨缡 嫁妆 嫁妆嫁装 赔奁 妆奁 陪房 陪送 生资 奁具 奁箱 装奁 陪奁(陪奁房) 资奁 资妆 赔嫁 赔奁 赔赠 装送 赔送 匳房 资从 资装 妆奁 办备 帨缨 房奁 另见:嫁娶 出嫁 礼物 ☚ 赠送的财物 不正当得的财物 ☛ 嫁妆 嫁妆结婚时,女家给新娘的随嫁物品。多为首饰、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同时,嫁妆既表示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照,也有显示女家门第、富有的作用。一般来说嫁妆丰厚能保障女儿在婆家的地位,嫁妆微薄会遭到夫家冷落轻视。所以一般殷实人家都倾尽财力打点女儿出嫁,贫苦人家往往因拿不起嫁妆自愧对不住女儿。中国古代视嫁妆为民俗,嫁妆多少、有无,官府不予过问也不入典律。在某些盛行丰厚嫁妆的地区,女家为顾及脸面倾尽家产,置办嫁妆,使全家人不堪其累,民谚曰:“盗不过五女之门。”家中有五个女儿就一贫如洗,连盗贼也不“光顾”。世界上一些民族曾十分重视嫁妆问题,嫁妆多少成为订婚的重要因素,起着巩固两家关系的作用。欧洲封建法律规定妻子一切财产由丈夫支配,嫁妆被视为对男家所花聘礼的回报,因而嫁妆也由丈夫掌管。其典型代表是英国古代的“嫁资婚”。现代社会中,嫁妆一般只具有象征和纪念意义。个别地方,如印度,法律虽禁止陪送嫁妆,但民间仍行此俗,在首都新德里,1985年因嫁妆问题被烧死的就有43人。 ☚ 彩礼 择定婚期 ☛ 嫁妆在俄罗斯中女子地位较高,并不受歧视。女孩子一降生后,上从爷爷、奶奶,中至父亲、母亲,下至兄弟姑嫂,都把她当做客人,倍加亲爱,从小就为她准备一个大红漆木箱,亲人们一有适合于姑娘喜爱或必用的贵重物品,就随时放入大木箱中,出嫁时就作为主要的陪嫁物品,用马车或雪橇送至婆家,放入洞房。此外,提亲以后,姑娘和她的父母即要忙着缝制嫁衣、被褥、枕头、门帘、窗帘、桌布、购买毛毯、壁毯、沙发罩子和坐垫等等,作为嫁妆,随出嫁的姑娘一起送到婆家。 嫁妆 嫁妆女方陪嫁的财物。司马光《书议》里称“资装”,并批评了当时“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的行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和吴自牧《梦梁录·嫁娶》所言 “铺房”,亦属此类。约于元明时始称嫁妆。明丘濬《伍伦全备忠孝记·央媒议亲》: “男家财礼,女家嫁妆,四时遣使,八节来往。”嫁妆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决定于女家的贫富和当地的习俗等。 ☚ 聘礼 盖头 ☛ 嫁妆 嫁妆婚姻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区。嫁妆即女方为出嫁女所准备随身带到男方家的陪嫁物品。各民族都有这一习俗。在汉族的婚俗中,女子的嫁妆是女方要准备的一项大的礼物,不论多么贫穷的家庭,当女儿出嫁时,父母都要为她准备一份或多或少的嫁妆。如果父母不幸双亡,兄嫂或者女子本人也要准备一些衣物和日用品等,在出嫁时带到婆家去。嫁妆之俗,大约始于周代。在湖北地区发掘的一些春秋时期的女子墓中,发现有些陪葬物是属于女子娘家的器物,当女子死后被陪葬到墓中,这应该是女子生前从娘家带来的物品。一般女子陪嫁物品的丰俭由两个条件所决定: 其一是根据男方家的聘礼多少,其二是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而定。如果男家的聘礼重,女方家则相应地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陪嫁; 女子家中十分富有,女子的父母也可能不看重男家的聘礼,而给自己的女儿以丰厚的陪嫁。嫁妆的种类根据地区、民族以及当事人具体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差别甚大,贫穷的人家一般是出嫁女子日常所用的衣物和被褥等日常用品; 富裕的人家除了女子的首饰、日用衣物以外,还有将金钱、牛羊、土地 (地契)、房屋(房契)、仆人甚至佃户长工都作为陪嫁的。所陪嫁的金钱,一般作为女子的私房钱日后供自己支配使用。所准备的嫁妆都用红绳子捆扎好,在女子出嫁的前一天或前几天内由男方家来人接到婆家。其中的日常用品如被褥等则作为布置新房所用。嫁妆接到男方家后,往往要在布置新房时展示给亲朋戚友看。在旧时,嫁妆越多,新娘越有脸面,甚至日后在婆家的地位越高; 如果嫁妆太少甚至没有,有时还影响到婆媳、夫妻之间的关系,造成一些家庭悲剧。 ☚ 新婚三夜不同宿 嫁女歌 ☛ 嫁妆marriage portion;dowry 嫁妆dowry;trousseau 嫁妆dowry;marriage portion;troussea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