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复合应激
座舱内如出现高温,不仅直接引起舱内乘员一系列生理变化,还可影响机体对其它环境应激因素及工作负荷的反应性。
高温对缺氧耐力的影响 高温可使人体缺氧耐力降低。曾有人分别对在温区及热区停留的两组飞行人员作低压舱5000m和7000m高度缺氧耐力试验,发现热区人员缺氧耐力比温区人员低,血液氧含量和氧容量数值也较低,但两组人员血红蛋白含量并无显著差别,显示热区组缺氧耐力降低,可能与氧合血红蛋白量减少有关。利用高温舱进行的人体实验也证实了上述结果。为此,采用低压力制度的座舱时,为避免舱内可能出现高温而降低乘员缺氧耐力,尚应特别注意氧的供应。
高温对加速度耐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热负荷可使人体正向超重耐力降低; 以出现灰视作为正向超重耐力指标,可见它将随身体热负荷的增大而逐渐下降。使用抗荷服虽可阻止因热负荷引起的超重耐力的降低; 但在热负荷较大情况下,也不能完全防止高温使超重耐力降低的影响。热负荷作用下机体超重耐力降低与高温引起身体失水和外周血管紧张度降低有关,而适时补充丧失的水份,则可起到良好效果。体温升高变化与正向超重耐力降低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可预测机体超重耐力降低幅度。热负荷也可使机体对横向加速度的耐力降低。
在40~80℃高温、12~25%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的复合应激人体实验结果表明: 热负荷可使机体对科里奥利加速度的耐力降低,旋转后眼震颤持续时间延长以及出现反旋转错觉; 这些变化随着身体过热程度的增加而更为明显。在这些实验中尚显示体热蓄积、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脏搏出量减少等变化。有人认为上述对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力降低等现象与心血管和体温调节功能变化有关。
高温对飞行作业能力的影响 在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模拟仪表飞行实验结果表明:
❶在同一飞行阶段里,由于高温强度不同,对作业影响程度不尽相同;高温条件下(60℃)飞行作业成绩偏离规定航线的程度,要比温度较低时(43.3℃)更加严重。
❷在高温条件相同情况下,各个阶段飞行任务复杂性不同,受高温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高度警觉、肌肉协调、大脑活动和注意力分配的复杂任务阶段,要比仪表监视、常规动作飞行阶段,更易受高温的影响。可以这样认为: 完成某些高度复杂、难度较大的作业任务,对人的能力来说,已是一种临界性作业,因而一旦遇到高温作用,便会因两者的累积作用,立即产生不良反应。
由此可见,改进座舱温控系统性能以及采取其它预防热负荷措施,对防止因高温而引起身体对其它环境因素耐力降低等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