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朝仪、祭祀、宴饮时唱的歌。其形式是诗、乐、舞相结合,诗以四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杂言。有《郊祀乐歌》、《方丘乐歌》、《宗庙乐歌》、《宣圣庙乐歌》、《殿庭乐歌》、《鼓吹导引曲》、《采茨曲》、《本朝乐曲》等。
女真乐歌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在金代,又被称为“国乐”。其地在今东北地区,系用女真族的语言和当地流行的旋律演唱的歌曲。辽代末年,女真族崛起于东北地区,建立金王朝,逐步占有了黄淮以北的中原地区,并且迁都到北京,女真乐歌也被带到这里。金朝制度,每当女真统治者在木叶山祭祀天神地祗时,即用 “国乐”; 而在中元节等大宴会之时,则用 “汉乐”。金世宗时,皇太子(即金章宗) 即用女真乐歌之曲调,演唱 《睿宗功德歌》,以示不忘祖先创业之艰辛。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金世宗重回东北女真故地,见女真乐歌几乎无人知晓,感慨万分,乃集宗室父老、妇女等,亲自演唱此曲,诸父老、妇女皆伴而和之。其歌词大意曰: “猗与我祖圣矣,武元诞膺明命,功光于天下,溺救焚演根固蒂,克开我后传福万世……”此后,大定二十八年 (1188年),金世宗复用此曲调填词,以叙年事已高,以托付身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