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套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套袖》插队时,邻家姑娘总帮我们做针线。她话不多,手巧,全村妇女绣枕头、缀袜底,几乎都用她出的花样。姑娘常年戴一副素净的套袖,显得勤快、干练。 1984年1月 (199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草戒指》) 赏析套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然而,通过一副套袖竟写出一位著名作家的创作与生活,写出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情感世界,却是读者所始料不及的。 孙犁在当代文坛上堪称泰斗式的大作家了,关于他的生平,他的为人与为文,已经有不知多少人写过。铁凝作为一位新时期的青年作家要来写孙犁,她将如何着笔呢?“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这是《套袖》中的一句话,但它却在无意中向我们透露了作者写作这篇随笔的一种构思,一种意绪。这“套袖”本身不就是一种对“细节的渲染”吗? 随笔是一种自由度很高、随意性很强的文体,往事追忆,现实写真,记人、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几乎无所不可。但无论怎样它必须有感而发,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均与随笔无缘。这篇《套袖》是有感而发的,而且“感”得真切、自然。作者由当知青时邻家姑娘送给自己一副花细布套袖写起,写自己戴套袖时的感受,对戴套袖的人们的观察,以及进城后对套袖不知不觉的丢弃。如同戏剧里的序幕或旧小说中的楔子,所有这些都不过是为正文所作的一种铺垫。正是因了这一段与套袖的缘分,才使作者见到孙犁时一眼就“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而且三次见孙犁,三次都见他戴着那副套袖;也正因为这一段与套袖的缘分,她才“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至此,作者在见孙犁前的那种拘束、忐忑不安的心情已烟消云散。 戴套袖本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而作为孙犁这样的大作家居然戴着套袖写作,似乎给人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可是作者却从这里见微知著地为我们揭示了一位长期生活在劳动人民中间的老作家,是如何保持着劳动人民的勤劳、节俭、质朴的品质,如何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休戚与共,如何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天性中吸取营养从而为人民群众默默耕耘的。新闻写作中特别讲究“角度”,作者的这篇随笔虽不是新闻,但它的角度的选择真是绝妙,足以令新闻记者汗颜! 不知为什么,读这篇随笔总使我想到影视剧中的道具。道具几乎哪出戏里都有,但如何使用效果却不大一样。说来也巧。一次,我与作者同参加一个座谈会,讨论一部反映海上石油勘探工人生活的影片。她在会上发言时说,影片中那高高矗立的井台(自然是一种道具了——笔者),本可以赋予它生命,可惜导演忽略了,结果成了一堆没有生命的钢铁。而她对自己这篇作品中的套袖倒是真正赋予了生命。我们不是从这副套袖中窥见了一位著名作家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他那颗美好的心灵吗? 这篇作品选材独到,构思精妙,语言质朴秀美,处处反映出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观察生活的细致和文笔的细腻。但我以为归根结蒂还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试想,如果不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还会去注意一副套袖并写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来吗? 袖子 袖子袖(袖筒;袖管;衣袖;衫袖) 袂(衣袂;联~而往;张~成荫) 襼袣 袿 衽 褎 衣袪 衫 另见:舞衣 舞蹈 ☚ 衣襟 衣带 ☛ 套袖tàoxiù也称“假袖”。袖套之属。套在衣袖外面的单层袖子,较短,作用是保护衣袖。徐珂《清稗类钞·服饰》:“套袖者,于作事时加之于袖,以护衣,不使污损也。一名假袖。” 套袖movable sleev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