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对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位旋律,不仅可以按照一种方式结合,而且可以相互上下移动位置,或前后移动位置,或在旋律进行方向上做有规则的变动,构成新的变体结合形式,即称之为复对位。通常第一次出现的结合方式称为原形结合,其后出现的变体形式称为变形结合。可将原形结合的对位旋律做上下移动交换位置的,称为纵向可动对位。如:
原形结合: g小调四重奏 贝多芬

变形结合:

根据其声部数目可分为二重对位、三重对位等;根据其移动的音程度数可分为8度、12度、10度等各种复对位。可将原形结合的对位旋律在时间上做前后移动的,称之为横向可动对位。原形结合的对位旋律不仅可做上下位置的转换移动,而且可做时间前后移动的,称之为纵横可动对位,原形结合的对位旋律做纵向转位时,其旋律进行的音程,节奏关系不变,但进行的方向与原形相反,称之为倒影对位,如A/A。
α小调前奏曲 巴赫
原形结合:

变形结合:

复对位是展开乐思,实现既变化又统一的有效方法之一。复对位写作有特定的技术性程序和处理方法,需进行专门训练方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