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兰mù lán(字)韩雄,北周人,除中州刺史。 木兰 木兰汉族民间叙事诗《木兰诗》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朴素、勤劳的农家姑娘。当她得知父亲将被征从军时,毅然投梭从戎,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她远行万里,身经百战,十年后凯旋而归。她拒绝了皇帝赏赐的高官厚禄,只乘一匹快马回到了家乡。她脱去战袍,换上女装,同行的将士才知道勇敢无敌的木兰是女子。全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劳、勇敢、坚毅的女英雄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歌颂了防守边疆的正义行动,也冲破了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 ☚ 王仙姑 木必 ☛ 木兰李商隐
长安令狐楚家庭园极为繁华,而木兰花之盛更驰誉于士大夫之间。白居易就有《题令狐家木兰花》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后来韦庄还写过《令狐亭绝句》,想象令狐家亭园景色:“若非天上神仙宅,须是人间将相家。想得当时好烟月,管弦吹杀后庭花。”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又与其子令狐绹有旧交,登门造访,咏物寓怀,写下了这首诗,寓意令狐绹。 诗的开头两句:“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首先点明了木兰开花之时。此处的“二月二十二”寓意令狐绹在大中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正式拜中书舍人。芳草美人以比君子,这是李商隐诗作常用之法。 接下二句:“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这是叙述自己看到木兰开花时的感受。长安早春,寒意未尽,桃未芬芳杏未红,而木兰则率先开花。你看它,枝头没有绿叶,似乎仍沉睡在清寒之中。可它那细枝上却吐出冰清玉洁的白色花朵,娇艳妩媚,十分动人。诗人初看起来似乎不大相信,是不是我刚刚酒醉,看花眼了? 头脑一冷静下来,喔! 明白了,原来是久违了,去年木兰花期过后,经历了一夏,一秋,一冬,时间是够长的了,所以才有“相望惊初见”的感觉。 五、六两句:“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进一步写自己看花时的情绪。“倾国”一词以美人比木兰花,极言其美。汉李延年《佳人歌》中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若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商隐“才自清明志自高”无奈“生于末世运偏消”(《红楼梦》),晚唐腐败的政治,紊乱的朝政,朋党的交争,使他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此时正当“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愁绝”之时,忽见木兰花开了,它那倾国倾城之色确实给诗人凄凉的心境带来一点慰藉。何况就在这惊新叹美之时,远方又另外传来令诗人兴奋的消息,旧交令孤绹拜中书舍人。这两句诗,纯用比兴,以目遇木兰倾国之色,惊叹此花之新美,引出令狐绹高升的消息,加重了色彩和气氛,透露出诗人心中的喜悦。似乎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眼前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了光明的境界。 七、八两句:“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明里写木兰,暗里则含干谒之意。《世说新语》一书写王恺“作紫丝布步障,碧绫裹四十里。”言其奢华。古辞《苏小小歌》中有“妾乘油壁车,郎骑青𩨂马”句。木兰花正处于娇美动人的盛时,几时用紫色丝障把它围裹起来?那富态高贵的美人又何日来此赏花呢?此联以美人比君子(令狐绹),以木兰花自比,干谒求荐之意显露出来了。 九、十两句“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明写木兰花之色,暗则向令狐绹陈情;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写东家之女的美艳时说她“若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此处“伤重”即太白,“有余”即太赤之意。木兰花瓣顶端白又带微绿,所以如果施粉那就不合本色,显得太白了。而其花瓣底部又略带微红,因此再施朱自然太红,也不合其本色了。它就象宋玉所说的“东家之子”一样,不能再施粉或涂朱了。诗人的本意是向令狐绹说明:自己的才华对他来说有如弄粉调红,未必有当,还要由他明鉴。 十一、十二两句:“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写木兰花之态,实则以花自况。曹植《洛神赋》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三辅黄图》中又写道:“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缕结飞燕之裾。”诗人化用这些文句意在表现木兰花轻盈之态:在东风的轻轻吹拂下,木兰花那晶莹的花朵微微晃动,好似洛神女的凌波微步,它那轻盈的体态更如飞燕一般,实在娇美极了。但更深一层的意思却是自况自己才华之美,以求令狐绹予以引荐。 十三、十四两句:“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明里写木兰花与桂花和莲花的关系,实际上则寓意诗人自己和令狐綯的微妙关系。木兰花开得很早,二、三月便芬芳吐艳了,因此八月里才开的桂花自然“含芳远”了,诗中明以“桂岭”言地域之远,写木兰与桂花在空间上的距离,实际也包括时间上的距离。同时,木兰生在陆地,莲花长在池塘,二者处境不同,开花异时,因此自然又“属意疏”了,不过这些都是字面上的意思。实际上诗中的“桂岭”指桂州郑亚幕府,“莲塘”指令狐绹的府第。李商隐曾入桂管郑亚幕府,并被署为昭州太守。郑亚属李党,令孤绹为牛党,李商隐与李党亲近并受其重用,便使自己与令狐绹之间已有的隔阂更加深了。令狐绹从此对他更加疏远了,这是诗人心中的隐忧。 诗的最后两句:“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明里写瑶姬神女各有其美,不可轩轾,暗里则是陈情表态,向令狐绚说明自己的隐衷。《集仙传》中载:“云华夫人名瑶姬,王母第二十三女,尝游东海,过巫山,授禹上清、宝文、理水三策。”宋玉《神女赋》中写神女“秾不短,纤不长。”瑶姬神女各标风韵,“纤秾得衷,修短合度”(曹植《洛神赋》),何者为优呢?诗人没有回答。其实这是诗人借此自陈对牛李党争的态度:既不愿卷入其中,更不愿妄断两方之长短是非。这两句诗与前面“桂岭”句和“莲塘”句紧密相连,前者表明自己心里的苦闷和忧思,后者是进一步申诉自己对党争的态度,以求令狐绹谅解。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在于借物寓意,微妙婉约,蕴藉含蓄。朱长孺在《李义山诗集序》中说:“古人之不得志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以序其忠愤无聊,缠绵宕往之致。”李商隐此诗正以此见长。所以周振甫先生说:“这首咏物诗,借物寓意,句句写木兰花,又句句有含意,不黏不脱,不黏是不黏着在物上,有寓意;不脱是不脱离物。”(《李商隐选集》)。这个评论是切中肯綮的。 木兰唐彦谦
这是一首咏木兰的七言律诗,可是,全诗自始至终却未出现过“木兰”二字。沈义父在《乐府指述》中说:咏物诗最忌说出题字。这虽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但也说明了一定的道理,即咏物诗贵在含蓄。 开首两句,“众花摇落正无憀,脉脉芳丛契后凋”,晚春时节,众花摇落,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开始消失,曾经竞相开放的花朵离开了枝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空寥寂寞的景象。这里的“憀”,是“寥”的同音假借,寂寞无聊的意思。然而,在这一片衰败的花丛中,还有那“后凋之花”,这就是木兰。诗人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木兰,却用其它花的凋零来反衬了它。这里的“契”,是“谢”的同音假借,“契后凋”,是说在众花凋谢之后凋谢的花,木兰在晚春之际开花。 三、四句,诗人直接对木兰进行了描写,“舒卷绿苞临小槛,剪裁檀的缀长条,”在一片凋零中,木兰舒展开了那一片生机的花蕾,紫檀色的花,鲜亮地象是被剪裁出来似的点缀在枝条上。槛:栏杆,檀:紫色,的:鲜明、明亮的样子。为什么是“剪裁檀的”呢? 木兰花的外面是紫檀色,里面呈白色,它还不象其它开花的植物,待叶子发芽以后再开花,而是先开花,花开了以后,才发芽,所以,没有叶子的枝条上,那紫檀色的花就分外引人注目,象裁剪出来似的,很明显地缀在枝条上。这两句对木兰的客观描写,充满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众芳摇落之际,唯有木兰花独自开放着,享受着晚春的空气,诗人用“情何限”,不仅是指木兰花“独当春尽”的无限自豪,更是诗人发自内心的自豪,诗人在看到百花凋零之后产生的无限寂寥之情,在欣然看到木兰花的蓬勃怒放时而变为无限自豪之情了。然而,秋天就要到了,大自然的风霜会毫不留情地摧残这美好的木兰花。这时,诗人的感情由开首的“无聊”到“无限情”而过渡到了“婉惜”。“尚有秋期别未遥”,字字饱含了婉惜,感叹之情。从诗人感情的起伏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由于被贬而触物思情的惆怅。最后两句,“桃叶近来消息绝,见君长忆度江桡”,家乡的消息已经断绝了,看见了木兰,便久久地沉浸在思乡的情境中。这里的“桃叶”,指的是诗人家乡的桃叶,用以借代家乡的音信。桡:船桨。度江桡:渡过长江时的船桨。诗人从家乡山西被贬到湖北渡江时的情景,又浮现于眼前,家乡的父老乡亲惜别之情,重又涨起在心中。一个“忆”字,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全诗在一股怅惘的思念之情中结束。至此,作者咏木兰的真意也便全面地呈现于我们面前了。 诗人只身被贬谪到江南,在这百花凋零的景象面前,心情更加悲凉。唯那怒放的木兰给诗人沉闷的心中注入了一股希望的清泉,注入了一种激情。而想到不久秋天便会到来,这木兰又要被残摧时,心中重又升涌起那失落的感情。咏物诗,贵在“物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木兰》,正是这样,以自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借咏木兰来抒发自已怀念家乡的情感。 木兰张芸叟
这首咏木兰花诗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木兰花所处的环境着眼。咏叹木兰花之美有如处于画中,通过对环境美的描绘来衬托木兰花之美。 第一句石上红花低照水,是诗中唯一一句直接提到木兰花。木兰花有紫色、桃红两种。白居易说“紫房日照胭脂拆”说的是紫色,吴融说:“粉腻红轻样可携”,说的是粉色,紫色和红色二者界限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红得发紫,可以将紫色看成是红色的极至,或将红色看成是紫色的降格。这里“红花”可以看作是泛指,不必深究是紫还是桃红。木兰花系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性喜阳光,较耐寒,特别适宜水边栽植,据《群芳谱》说:“分根旁小株,插肥湿地即活。”可见红花低照水,是临近水边。石上,可解作石之上方。木兰花虽好湿地,但又忌积水,此地多石,足见并不积水,所以诗人所咏木兰花确是他亲眼所见之花,处地符合木兰花生长自然习性。 第二句“山头翠田含烟”则将视角推向高处,远处。山头与第一句石上有关连。表明这一木兰花所生之地并非平原旷野之上,而是山下、石上。翠筱,即细小的翠竹,翠竹生而细当是初春时节,也正如木兰花开时节同。“含烟”即含茹烟霭,即傍晚,山间暮霭,有如烟云,同刚刚长而成的细细翠竹溶为一片,远远看去,似乎翠竹也如烟云。这两句是写实景,接着第三句“天生一本徐熙画”是对所见之景的赞叹,真是一本天然生就的徐熙的画,“只欠鹧鸪相对眠。”徐熙,江宁(今南京)人,是五代时南唐著名画家,工花木,蔬果、禽鸟、虫鱼,所作禽鸟,形骨轻秀,他好游园圃,实地观察动植物的情状。自称“落笔之际,未尝以敷色晕淡细碎为功”,好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影,不掩笔迹,而神气生动,人称落墨花。他与后蜀黄荃并称黄徐。黄多绘宫中异卉珍禽,徐多写江湖间汀花水鸟,故时有“黄荃富贵,徐熙野逸”之说。二人对后世影响很大。徐熙的画在宋时就受到推崇,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曾提到过他同赵明诚在崇宁间(1102—1106)见有人拿着徐熙牡丹图出售,要价二十万,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因无法筹到这笔巨款,只好在保留两宿后原物奉还,夫妇二人为此难受好几天。张芸叟其人生平不详,看来他对绘画,特别是徐熙画是很有兴趣的,他在欣赏木兰花时,是在以一个画家的眼光来构思,不期而然地联想到徐熙花鸟画。画家以花入画,诗人以画比花,花的美,美在如画,画之美也在于花之美可入画,花是美的体现,赏花也是美的享受。张芸叟爱画,懂画,他在欣赏自然花木美的时候就能通过自己对画的艺术鉴赏来沟通、充实,从而获得了新的美感享受,这一点很值得称道。 木兰旧地图地名。新中国成立前旧地图把今新疆若羌县属之米兰称作木兰。 木兰mùlán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叶倒卵形。先开花后长叶,花也叫木兰,外紫里白,大而微香,是观赏植物。 木兰mù lán一种高大的香木。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兰枝叶俱疏,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按《白乐天集》云: 木兰生巴峡山谷间,民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六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纹,叶如桂而厚大,无脊,花如莲花,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二十日即谢,此乃真木兰也。其花有红、黄、白数色,其木肌细而心黄,梓人所重。”《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 木兰mù lán花木兰,人名。传说她女扮男妆,替父从军。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二五有《木兰诗》,叙述她从军的故事:那孝的,~代父从军,曹娥投水寻尸等类,也难尽说。(九二·1184)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木蘭 木蘭 mùlán 亦稱“杜蘭”、“木蓮”、“黄心”、“林蘭”、“木蘭花”。木名。木蘭科,落葉或常绿喬木。單葉互生。花大,單生枝頂。結蓇葖果。種子有紅色假種皮。爲觀賞樹木。花,樹皮可入藥。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各省,華北諸省亦有栽培。始載於先秦典籍。《楚辭·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枏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木蘭》:“〔釋名〕杜蘭、林蘭、木蓮、黄心。時珍曰:‘其香如蘭,其花如蓮,故名。其木心黄,故日黄心。’《淵鑑類函》卷十七引《嵐齋録》曰:“張搏爲蘇州刺史,植木蘭花於堂前,花盛時宴客。”唐·李涉《木蘭花》詩:“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並木蘭枝。” 木蘭 木兰2【同义】总目录 木兰女郎花 木兰1【同义】总目录 木兰林兰黄心树 木兰 木兰木名,又称杜兰、林兰、木莲、黄心。《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解:“木兰枝叶俱疏。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按白乐天集云:木兰生巴峡山谷间,民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六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纹。叶如桂而厚大,无脊。花如莲花,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二十日即谢,不结实。此说乃真木兰也。其花有红、黄、白数色。”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用雕刻的木兰做屋椽,用彩饰的文杏做屋梁。 ☚ 木铎 目击 ☛ 木本花 木本花迎春花:僭客 金腰带 黄寿丹 ☚ 果树花 草本花 ☛ 木兰 314.木兰(p1497.1)义项四释义略云: “围场名。约当今河北围场县地。……公元1913年改为围城县。” ☚ 朦狡 未尝 ☛ 木兰地名。在黑龙江省中部,松花江北岸。以木兰达河得名。明朝置木兰河卫。清朝为呼兰副都统辖境。光绪三十一年(1905),置木兰县,治今石河乡,属巴彦州。三十四年 (1908) 移治于木兰镇。1913年属黑龙江省绥兰道。1929年由省直辖。1933年析东北部置东兴县。1934年属滨江省。1945年属嫩江省。1946年属松江省。1947年东兴县并入。1954年属黑龙江省。1956年划归绥化专区、1958年属松花江专区。1960年属哈尔滨市。1965年属松花江专区。1970年属松花江地区。地处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和松花江河谷平原。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森林覆盖率达51%。有人参、党参、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药材和木耳、蘑菇、蕨菜等山产。有木材加工、农机修造、发电等工业。森林铁路横贯北部,哈萝公路经南部。 木兰见“鹿叫子”(1011页)。 木兰Muran满语,汉译为“鹿哨子”、“哨鹿围”。参见 “穆喇库”条。又,清代皇帝每年定期至今河北省围场县哨鹿行围,故当时称其地为木兰围场。 木兰mù lán《本草纲目》木部第34卷木兰(24)。药名。别名为“杜兰”、“ 林兰”、“ 木莲”、“ 黄心”,详见“木兰皮”、“ 木兰花”等条。 木兰Mu Lanfigure in Ballad of Mulan (ballad of Northern Dynasty) 木兰植物名。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早春先叶开花,微香,产于我国中部。中医学上以其干燥的花蕾(称为“辛夷”)入药。《楚辞》中有“朝搴陛之木兰兮”(《离骚》)及“辛夷楣兮药房”(《九歌·湘夫人》)等记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