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塞上听吹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我说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适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朦胧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塞上听吹笛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的七言绝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本诗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笛》、《塞上闻笛》、《和王七度玉门关上吹笛》,正文亦有出入。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至十四载从军河西期间,其时诗人充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此诗通过边塞月夜笛声的描摹,表现了戍卒对故园的无尽思念,情思悠长,意境高远。

☚ 部落曲   驾幸温泉 ☛
塞上听吹笛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的七言绝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本诗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笛》、《塞上闻笛》、《和王七度玉门关上吹笛》,正文亦有出入。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至十四载从军河西期间,其时诗人充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此诗通过边塞月夜笛声的描摹,表现了戍卒对故园的无尽思念,情思悠长,意境高远。

☚ 部落曲   驾幸温泉 ☛
000061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