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无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无题》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①灵犀: 犀牛角被古人视为灵异之物。角中央有一白线上下贯通,故以此比喻两心相通。②送钩:古时一种藏钩于手中叫人猜的游戏。③射覆:古代游戏之一,分队猜测器皿下覆盖的东西。④应官:犹言上班应差。⑤兰台: 指秘书省。作者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毕熙燕)

【诗大意】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轻送,酒宴举行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虽然我们不可能像彩凤一样比翼双飞,但却心心相印,情感相通。隔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举杯畅饮春意暖融融;分在两队进行射覆,笑语喧哗灯烛摇红。可叹传来报晓的更鼓之声,自己就要去上班应差;每天骑马到秘书省衙门办公,就像飘转不定的枯蓬。

(吴小林)

【赏析】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通过回顾往日与意中人于欢宴中相聚的场面,表现了他们身隔情通、心心相印的深挚情感,并借题发挥,引申出身世飘零、无可奈何、不能自主命运的感慨。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先为美好的回忆铺设出一个温馨美丽的场景:星光灿烂,和风拂面,这是一个甜蜜的夜晚;桂树兰堂,雕梁画栋,这儿在举行盛大的酒宴。这对诗人与意中人那深婉、旖旎的爱情来说,是一个多么和谐的背景啊!这种富有暗示性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使读者充分感受到诗人在回忆时那甜蜜的感情,因而也不难揣测诗人所体验的是何等真切热烈的爱。恐怕正是在强烈的爱心驱使下,诗人眼中的环境气氛才如此美妙吧。

三四句诗人描绘了他与意中人的美好恋情。“身无彩凤双飞翼”,暗示诗人所经历的是一次不能明言的暖昧之恋。彩凤比翼双飞,经常被用来比喻夫妻携手,美满相处。然而诗人同其恋人却没有这个缘分。“身无”二字就表现了他们之间建立情感的艰难,使人体会到这其中的重重现实阻隔。但恰恰因为这份艰难,才显出感情的珍贵。而“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表示了争取爱情的不屈不挠。诗人的运思相当巧妙,用“灵犀”这一具有奇异色彩的实物比喻感情,使恋人间那种眉目传情、心领神会的特殊意态生动地再现了出来。两句字面对仗极工,“身无”对“心有”,“双飞翼”对“一点通”;而两句的内涵却又是相辅相成的。表面看,不能成婚与两心眷眷相恋是矛盾的,而深一层看,正是这一矛盾才使这份情感富有魅力。“身无”烘托了 “心有”,升华了 “心有”,而在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面前,“身无彩凤双飞翼”便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

接下来诗人具体形容所经历的欢宴实境。“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送钩、射覆是酒宴上的游戏,在这欢闹的场境下两人在一起是很幸福的。可是,送钩时偏偏被排在隔座,射覆时恰好被分在两队。然而尽管如此,那春酒因着恋人的存在而暖人心扉,那烛光因照耀着恋人而光明璀璨。就在这欢聚与离索、幸福与遗憾的交织中,读者体验到了发生在这对恋人间的爱情悲喜剧。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彻夜的宴乐,使黎明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猛然听到晨鼓声,才意识到分手之时已经到来。于此,诗人顺势由抒写爱情的不幸转而表达对自己飘泊不定的身世的嗟叹,将感情上的遗憾和身世上的不幸自然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深化了诗的内涵。我们由诗中抒情主人公坎坷的爱情经历便可联想到他坎坷的命运,而这种身不由己的悲剧命运,又使人不难想到整个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普遍悲剧。


《无题》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亦:也。东风:春风。无力:没有作用,无能为力。残:凋零。蜡炬:蜡 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镜:作动词用,照镜子。云鬓:形容 女子鬓发蓬松美丽如云。蓬山:即蓬莱山。传说海上有三神山:蓬莱、万 丈、瀛(yíng)洲。这里指思念者所在的地方。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 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殷勤:多次,时常。探看:探望,看视。

【大意】相见的机会很难得,分别时候更难分难舍。暮春天气,春风不再,百 花凋零的时候更加使人伤感。春蚕到死的时候丝才吐完,蜡烛燃尽成灰 的时候像泪的蜡油才慢慢滴干。早晨照照镜子,为自己的鬓角改变了颜 色而发愁;夜晚吟诗的时候,应当察觉月色清寒。我想念的人啊,应该住 在不远的地方,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啊,时常地为我去探望。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12页.


名诗《无题》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无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大意】 相见不易别也难,暮春风软百花残。春蚕到死丝吐尽,蜡烛燃完泪才干。晨镜只愁云鬓白,夜吟该觉月光寒。此去仙山无多路,神鸟代我相探看。

【赏析】 李商隐首创“无题”诗,为唐诗开拓了一种清新奇特的艺术境界。这首《无题》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写得婉约绮丽,情致缠绵,有一种特殊的旨趣和意境,历来为人们交口称道。由于诗作无题,写作背景又无从稽考,因而就给后人研究这首诗造成许多困难,以致有不同的看法也就不足奇怪了。今天学术界对这首诗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说它是政治诗,另一种认为它是爱情诗。也有一种折衷的说法,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不过,我认为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爱情诗,它表现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和死而后已的痴情,及其对心爱的人极其殷切的思念。

首联写在春意荡然、百花凋残的暮春时节,主人公与心爱的人难得相会在一隅,可又要匆匆离别而去。此情此景,犹如柳永所写: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 极其深刻地表现了一对恋人依依难舍的惜别痛苦。古人有 “别易会难”之说。李煜的词说 “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比“别易会难”的说法体会得更深刻一层。“相见时难别亦难”,虽说的是见难别亦难,但其侧重点还是在说别更难。“别” 字是这首诗的灵魂,全诗旨意都围绕这个“别” 字拓展开来。“东风无力”,说明春天即将过去,连春风也刮不起来了。“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在渲染主人公与恋人难分难舍的凄凉气氛,这两句诗构思密切关合。

颔联是诗中的警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精神,写得深刻透彻,无以复加,同时又对仗精致,堪称绝妙佳句。春蚕自缚,丝尽而死;蜡烛燃尽成灰,烛泪始干。这是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现象,诗人把它们写在诗里,用来比喻主人公对爱情至死不变的执著精神,这就使作品蕴含有深邃的哲理性。“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 “丝” 字,与 “思” 字为谐声字,是在象征相思。“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泪”,明写烛泪,暗喻别泪。这种巧妙的用法,并非李商隐首创,在南北朝民歌中早已使用,但诗人作了出色的发展。

颈联是写主人公的设想,主人公悬拟对方,早晨对镜相看,可能会为自己变得苍老憔悴而忧愁;月夜吟诵诗句,大概也会感到寒气袭人。其实,这仍然是作者孤寂冷清的悲凉心理状态的自我流露。这两句对仗工整,也是诗中的杰构。

尾联利用神话传说,表达主人公相思的极端痛苦。“蓬山”,即蓬莱山,是传说中三大神山之一,代指主人公的爱人住所。“青鸟”,传说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信使。诗人巧妙地使用这种典故来表达相思之情,从而给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值得思考的是,这首诗所怀念的对象究竟是何人呢?这个问题是令人无法作出确切回答的。从作者的一些诗中可以考察到,李商隐曾经和玉阳山 (在今河南省济源县附近)女道士宋华阳有过恋情。因受道规限制,他们没有能结成伉俪。在他二十三、四岁时,又与洛阳一家商人的美貌少女柳枝产生了爱情,后来柳枝被某大官僚抢去。最后,李商隐与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氏结婚。根据这种情况,李商隐这首《无题》诗,究竟是思念这三人中的哪个呢?刘禹锡有一首《怀妓》诗,可作为探索此诗主旨的参考。刘禹锡《怀妓》诗曰: “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青鸟去时云路断,嫦娥归处月宫深。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不难看出,李商隐这首《无题》诗与刘诗在表达感情的构思上有某些共同之处,李商隐诗显然从此诗中汲取过营养,从这些蛛丝马迹来考察,该诗很可能就是作者与宋华阳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