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无题》 - 唐·李商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无题》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画楼桂堂〕有彩画装饰的楼,叫画楼;用香木构筑的厅堂,叫桂堂。〔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以为是神奇灵异之物。〔送钩〕宴席游戏,把钩互相传送,一人藏在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分曹射覆〕分曹,分成几摊、几群。射覆,在器皿下覆盖着东西让人猜。〔听鼓应官〕听夜间更鼓的声音,按时到官府办公。〔走马句〕兰台,即秘书省。李商隐在开成四年、会昌二年,分别为秘书省属官。全句说,听到更鼓声,已到该去兰台办公的时间,骑着奔马,速去兰台衙门报到,犹类柔软的蓬草,被风吹得东倒西倾,无法控制自我一样。 这首诗抒写诗人无法与他爱慕的姑娘相恋的痛苦,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清朝的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在王茂元家所作,诗中的女性非玉阳山女冠,而是高官家的姬妾之类,这一判断是符合诗的内容的。首联写他与姑娘相见的时间地点。他们相见后,互相产生爱慕之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他们身份不同,无法比翼双飞,但两情和谐,心有灵犀,息息相通。腰联写诗人与男性朋友作各种游戏,或隔座送钩,或分曹射覆;“春酒暖”、“蜡灯红”,极写游戏的热闹。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礼教极重,李商隐去高官家,当然不会跟闺房中妇女做游戏。而诗人的心,自然最关心那位“心有灵犀”的姑娘,因而对这些表面热闹的游戏并不感到高兴。更为令人扫兴的是:到衙门报到的时间到了,更鼓的响声催着他去上班应官,他无可奈何,叹了口气,不得不骑马奔向兰台。他深感丧失自我的苦闷,只觉得自己象蓬草一般,随风而倒。上半首诗中,跳跃着诗人爱慕的姑娘的影子;下半首诗中,她的身影消失了,而这,正是诗人感到无法掌握命运的苦闷原因。官场生活,忙忙碌碌,无所作为;宴饮游戏,喜喜哈哈,热热闹闹,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而与他“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姑娘,既给他喜悦,又令他苦闷。所以,她是全诗的焦点,是沟通全诗八句的诗眼所在。 这首七律结构上、内容上都有鲜明的对比特色。前四句写爱情的喜悦,后四句写宴饮生活、官场生活的乏味无聊。两相比较,就突出了“心有灵犀”的珍贵。 《无题》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细雨轻雷〕以自然界中的云雨风雷,兴起男女云情雨意。义山无题诗中的雨,多数指男女“云雨”,详细的考证论述参《文学遗产》1985年第三期钟来因《唐朝道教及李商隐的爱情诗》一文。〔金蟾句〕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俗称锁鼻子,表示坚牢,无法进入。但是“金蟾啮锁”再坚牢,那烧香的冉冉细烟总能进入金蟾之嘴。诗人以此隐比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防范虽严,但总有一些勇敢者冲破束缚,获得幸福的爱情。〔玉虎句〕玉虎,井上提水用的辘轳,形似玉虎,用它卷动井索,就能从幽深的井中打上水来。香烟进入金蟾之嘴,井索上下井中汲水,均为隐比男女的云情雨意,享有爱情。〔贾氏句〕据冯浩引《世说》:“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贾女于青琐中见寿,悦之,寿逾墙而入。自是充见女盛自拂拭。后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疑寿与女通,取女左右婢拷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这句运用这一历史典故,意思是:象贾氏那样的名门少女,窥帘韩寿,是爱上韩寿的年轻英俊,才成就美满的爱情。〔宓妃句〕据《文选·洛神赋》注,东阿王(即后来的陈思王)曹植爱上甄逸之女,但曹操已把甄氏给曹丕,甄妃后为甄后。“(曹)植殊不平。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仍以枕赍植。”后来,曹植返回封国途中,息洛水,忽见甄后前来,“遂用荐枕席”,于是作《洛神赋》。这句诗的意思是:宓妃那样的绝世美女,留枕魏王曹植,是爱上其才,才成就一段姻缘。 这是李商隐晚年所写的一首爱情诗。其时,青春的浪漫热情已消失,但回首往事,特别是玉阳山初恋的情景,那还是令人留恋的。诗的前四句,就是运用《道藏》隐比手法写他与情人的幽欢生活。他们两情和谐,强烈真挚,在芙蓉塘外的约会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道观中教规森严,只准上层教主随心所欲,不准年青的道士、女冠越雷池半步。但是防范虽严,却锁不住两颗热恋的心。犹如金蟾啮锁,何等紧闭坚固,但香烟仍能入于其中;又如玉虎牵丝,仍能从深井中汲取井水。他们心心相印,终能冲破一切束缚,如鱼得水,获得爱情的欢乐;年轻时代,春心与花共发。他们有足够的胆略、智慧去夺取幸福,因而前半首诗,写得颇为自豪,极有气概,其争取幸福的顽强意志,不达目的决不罢手的决心,那和谐默契的才智,都写得极有生气。诗的后半,诗人从迷狂的青年时代,回到衰弱疲倦的晚年,面对现实,不得不哀叹:自己年迈力衰,已没有韩寿那样的美貌青春。李商隐四十不到,即已是“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晚年诗中屡见瘦弱多病之句。此情此景,还能象韩寿那样吸引贾氏,还有魏王之才,去吸引宓妃留枕吗?狂热的心冷却后,诗人告诫自己:“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诗人保留了对青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面对现状,又采取严肃而理智的态度。历代解义山诗者,数不胜数,由于不了解《道藏》中无限丰富的隐比,皆不知此诗内幕,不是隔靴搔痒,就是矛盾百出,不得诗旨。李商隐年轻时在道观中背诵过不少道经,精通道经中的隐比,并把这一手法移植到自己创作中。千古情诗,既能言难言之情,又不失之于俗,唯义山有此高超绝技。 《无题》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于文宗开成四年(839),任秘书省校书郎,故诗中有“走马兰台”之语。为了应官差,“听鼓”就得上班,身不由主,故叹“类转蓬”。 诗中写的“送钩”、“射覆”都是酒席上的游戏。晋代周处《风土记》:“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分为二曹以校胜负。……一钩藏在数人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曹”,队、组的意思。“射”,猜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成为千古名句,流播至今。这两句不仅典雅工丽,和全诗契合无间,而且含蕴之理,带有普遍性,能激起广泛的共鸣。彩凤双飞,常用来比喻美满的爱情,“无翼”,则爱情受阻。灵犀,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它的中心有一条贯通的白线(实为角质),以此形象容心理感应,两心相印,两情相通。“身无”、“心有”,“谓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也”(寥文炳《唐诗鼓吹注解》)使人联想到主客观的矛盾,愿望与条件的关系。 这首诗原意在写与王茂元家妓的关系,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名句,今人已视为人们之间的心心相印。只要是知己的,则所想往往不谋而合。这也就将其移植到交友之道上来了。 《无题》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于文宗开成四年(839),任秘书省校书郎,故诗中有“走马兰台”之语。为了应官差,“听鼓”就得上班,身不由主,故叹“类转蓬”。 诗中写的“送钩”、“射覆”都是酒席上的游戏。晋代周处《风土记》:“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分为二曹以校胜负。……一钩藏在数人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曹”,队、组的意思。“射”,猜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成为千古名句,流播至今。这两句不仅典雅工丽,和全诗契合无间,而且含蕴之理,带有普遍性,能激起广泛的共鸣。彩凤双飞,常用来比喻美满的爱情,“无翼”,则爱情受阻。灵犀,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它的中心有一条贯通的白线(实为角质),以此形象容心理感应,两心相印,两情相通。“身无”、“心有”,“谓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也”(寥文炳《唐诗鼓吹注解》)使人联想到主客观的矛盾,愿望与条件的关系。 这首诗原意在写与王茂元家妓的关系,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名句,今人已视为人们之间的心心相印。只要是知己的,则所想往往不谋而合。这也就将其移植到交友之道上来了。 《无题》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万里风波一叶舟, 忧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 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 怀古思乡共白头。 〔夷犹〕犹豫;迟疑不前。〔元〕通“原”。原来,本来。〔益德〕张飞字益德。〔阿童〕晋益州刺史王濬,小字阿童。〔镇〕常,久。〔横秋〕充塞秋空。 这首诗是在大中二年(848),郑亚被贬官,作者结束了桂府生涯,北归途中淹留荆州时作。 诗人由水路经长沙至荆门,时值孟夏汛期,舟行当有风波之险。其在《偶成转韵》中说:“顷之失职辞南风,破舟坏桨荆江中。”即是此行纪实。起句总写途中景况,并用以概括自己漫长的充满“风波”的生活历程。诗人受到党争“风波”的冲击,屡遭排斥,始终沉沦下僚,依人作幕,正象一叶扁舟漂荡在万里风波之中。如今诗人失职北归,停滞中途,意甚傍徨。此时朝中牛党秉政,诗人与牛党显要令狐绹隔阂很深,不易得到援引;想去四川或湖南谋一幕职,又觉不甚可靠。仕途的坎坷经历,使他产生了厌倦情绪;游宦的孤身流寓,使他思家心切,怀念妻儿。本来打定主意要归隐,“平生忧际会,犹有五湖期”(《陆发荆南始至商洛》)。但是壮志未泯,又不甘心碌碌无为。在“退”与“进”的矛盾中,流露出“忆归初罢更夷犹”的复杂心情。所以通篇围绕“忆归”和“夷犹”生发拓展,演绎而出。 “碧江”一联,承接“忆归”加以抒发。江水东流,通向隐没在天际的故土,原来是在吸引自己归去。归途中正好经过黄鹤楼,还可以稍事逗留,凭吊“仙人”的遗迹。仙人乘鹤,本属虚无,不过借此传说表明向往归隐的出世情绪。 诗人刚刚想定要归隐,却又“夷犹”起来。“斩蛟破璧不无意,平生自许非匆匆”(《偶成转韵》),强烈的事业心激荡起他的用世理想。作者曾属望于外兄杜悰,时任西川节度使,是个权势人物。据考诗人因此一度由荆州入蜀,行至夔州、巫峡一带,又改变主意折回。由于身经蜀地,自然联想到蜀地的历史名人。蜀国大将张飞为给结拜兄弟关羽报仇,途中被叛将杀害。“冤魂报主”一事,现无从稽考。其意为张飞死后,冤魂不散,仍以忠义之心报效兄主。“阿童高义”指晋益州刺史王濬平定东吴,曾遭到王浑的干扰和诬告,但其功业则彪炳千古。诗人引用这两位古人的故事,是表明他要象张飞那样满怀忠义,至死不移,以回答朋党偏见攻讦他背恩忘义的谰言;还要象王濬那样排除干扰、不怕诬陷,勇于为国建功立业,施展平生抱负。 “碧江”一联是思乡,“益德”一联是怀古。“思乡”意味退隐,“怀古”志在进取。“进”与“退”的矛盾长期困扰着诗人的心,生命在彷徨中无谓地消磨,大好年华在犹豫中逝去。“人生”一联以无可奈何的慨叹作结,意极凄婉。这是封建时代有才干、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在腐败的政治环境中,找不到正当出路的共同苦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为这首诗的意旨作了最好的说明。 《无题》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来是空言句〕来,指李商隐情人宋真人自灵都观中来到玉阳观。李商隐玉阳山情诗中,常把情人比作嫦娥月姊,她常主动来找情人,故《水天闲话旧事》中说“月姊曾逢下彩蟾”,幽欢后,她匆匆归去,故有“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之句。〔书被催成句〕书,指情书。因匆匆写成,匆匆而被带走,信上墨迹尚未干透。〔蜡照句〕蜡照即蜡烛光。金翡翠,指镶有翡翠鸟图案的华贵屏风。〔麝薰句〕薰炉中发出麝香的气味叫“麝薰”。绣芙蓉,指上面绣有芙蓉花图案的帷帐。微度绣芙蓉,指香气微微透过帷帐。〔刘郎〕指在仙山遇到仙女的刘晨,这里“刘郎”为李商隐自比;蓬山,即他情人所在灵都观。 这是一首十分凄苦的相思诗,其本事发生在“相见时难别亦难”那首诗之后。首联写诗人与情人一次幽会,象往常一样,她“来是空言”,去也“绝踪”,她归山时已是“月斜楼上五更钟”。她对爱情的真挚深沉,反映在她的勇敢无畏。她不是那种娇弱胆怯的女性,所以能“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来去自如,无影无踪。为着争取自己应有的幸福,她冲破习俗的种种束缚,勇敢地与情人幽会。李商隐之所以要用尽陈王八斗之才,毕生为她歌唱,与这位女冠奔放而深沉的性格,与她真挚而感人的爱是密切有关的。第二联写一次恶梦,梦见与她分手,诗人情急而啼唤,直至恶梦惊醒,这是多么痛苦的情思!随即,恰巧有“青鸟”传书,于是他匆匆急就,无法畅所欲言,墨迹未干,信即被带走。腰联补足恶梦后的镜头:灯笼里,半边的微弱灯光,照着翡翠屏风,那成双成对的翡翠,变成对孤独的自我的讽刺;薰炉中发出麝香的芬芳,透过纱帐,那帷帐上绣着美丽的芙蓉花,这是欢乐爱情的象征,也更反衬出自己相思的凄苦。末联以《道藏》传说作典,描写了一种越来越险恶的爱情前途。前不久,虽然“相见时难别亦难”,但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尚有希望;而如今,“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蓬山”未变,环境、人事变了,如今的“蓬山”变得可望而不可即了!本来,青鸟传书,殷勤探看;如今,“书被催成墨未浓”,传一封书信,多么艰难,更别提见面了。“更隔蓬山一万重”,如今,爱情的艰险,犹如万水千山,多么险恶,这是浓缩着诗人千般情愫,万种愁苦! 这首诗的风格显得朦胧隐晦,意象扑朔迷离,这是由诗的内容——抒写难于言传的相思恶梦后的隐秘的感情决定的。诗的感情变化很大,感情的跳跃也很大。首联写幽欢分离;颔联写相思苦梦;腰联写梦后之痛苦;末联写离愁怨恨无法排遣。要把握住诗的感情线索,必须把每一联的意境作系统地观照分析。另外,此诗遣词造句极富色彩,意境朦胧,不少意象并非实写,只是借用。例如,翡翠屏风,薰炉麝香,芙蓉纱帐,这都是贵族夫妇爱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与陈设,李商隐为小道士,后来也一直清贫,自然无此奢华的设备,这里仅是借用中国诗歌中传统的爱情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而已。这是后世西方象征主义惯用的手法,而在义山集中则俯拾即见。 《无题》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凤尾罗〕凤纹罗,一种华贵的纱罗。〔碧文圆顶〕新婚夫妇行交拜礼的罗帐。据《酉阳杂俎》:“北方婚礼,用青布幔为屋,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行礼。” 〔月魄〕月亮,此比团扇,汉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金烬暗〕把点燃的红烛熄灭,连残剩的“余烬”都暗了,这叫“金烬暗”,艳诗中皆指男女幽欢时。〔石榴红〕石榴花鲜红似火,石榴多子,故“石榴红”可比男女合欢成婚。李商隐《寄恼韩同年二首》中表示自己暂时不想成婚时说:“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 〔斑骓〕骏马,李商隐诗中,斑骓常比自己浪迹天涯,无固定居处,如《对雪二首》:“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写诗人妻子为外出的“斑骓陆郎”而伤心肠断。〔西南风〕曹植《七哀》描写一个多情女子热切地想念流荡他乡的丈夫说:“愿为西南风,长逝(往)君之怀。”故“西南风”即多情的美女。 这首诗写李商隐一度获得的爱情受到阻隔,无法发展成美满的婚姻,为此诗人陷入相思的苦恼、怨恨。全诗因与情人途中相遇,无法通话,由此展开追忆。首联写热恋之中的女方在满怀希望地准备凤纹罗帐,碧纹圆顶。她是如此柔情,夜深不辍,这种罗帐有凤纹,圆顶用碧绿的纱,是婚礼必备的“青庐”。又香又薄的纱罗,交织着她多少美妙的理想! 颔联写诗人与她的爱情暂时中断,女方在车中突然见到情人,而她自己也知道他们无法结合,已成定局,因而羞愧万分,以团扇遮脸,也无法掩盖自己的窘态;此时,马车在隆隆声中一闪而过,一对昔日的情人,一句话也未讲,就这样尴尬地、痛苦地分手。腰联回忆他们的感情变化史:在寂寥的往日,他们曾深深相爱,在红烛烧尽的深夜,幽欢相会,共度良宵;他们指望着能早日成婚,作了种种美好的设想与必要的准备,可是理想终成泡影,“石榴红”的消息,永远断了指望。末联抒写诗人的痛苦心情:我这匹浪迹天涯的“斑骓”,只能系于“垂杨岸”,只有在杨柳丛中消遣自己的苦闷;而本来愿意扑入自己怀抱的“西南风”——昔日的情人,已永远无法与自己结合了,甚至连寻找她去处的可能都不存在! 全诗感情激宕,波澜迭起,诗人的痛苦是深刻的,情绪是感伤、低沉、哀怨的。这是失恋后强烈的失望的结晶。从《玉谿生诗集笺注》对这首诗的编排来看,诗中的女性是李商隐的初恋对象——玉阳山上一位美丽的女冠;诗中感情的真挚与强烈,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首七律的技巧多用象征、隐比的手法,因而显得幽深隐奥而耐人寻味。许多意象虚虚实实,飘飘渺渺,欣赏时不能拘泥坐实。如凤尾香罗、碧文园顶,仅仅借来与女性的柔情与希望,真实与否,那是次要的。而“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却是一幅真实的特写镜头,诗人的种种情思与想象,正是在车子闪过自己后的怅望中产生的。诗中运用《道藏》中大量运用的隐比手法,如金烬暗、石榴红、斑骓、垂杨岸、西南风等。李商隐二十一二岁时曾在玉阳山当过道士,自然精通《道藏》中的隐比手法,并把此出色地运用到爱情诗中。 《无题》 - 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东风句〕东风劲吹,本应百花盛开。可是在爱情上遭受重大挫折、精神处于极度痛苦的人看来,连东风也衰疲无力,百花凋谢,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改变了色彩。〔蓬山〕本是道教传说中的海上神仙居处蓬莱山,这里代指情人所在的道观。李商隐在玉阳山作道士,他的情人宋真人在离玉阳山不远的灵都观作女冠。两座道观相隔一条清彻的玉溪,相距不远。〔青鸟〕道教传说中西王母会见汉武帝前,先派青鸟来报信。这里指通风报信的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它真挚、热烈而深沉,震撼人心,千古传诵。一对热恋之中的情人,受封建势力及道教森严的教规的束缚,难于常相幽会。相见一次,机会极难。偶而欢会,似胶似漆,分别则更难。这是一对没有自由的情人,他们深感好事多磨,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人生美好的时光,一闪而过,无法长存。热恋而有自由,时刻可以享有爱情,相互不用信誓旦旦,反之则每次相见与离别,都需要千叮万嘱,赌咒发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就是他们表示真挚而深刻爱情的誓言。五、六两句,具体补足首句中的“别亦难”:两相分离,痛苦的相思,使人两鬓添白发,早晨照镜,为之添愁;夜晚吟诗,更增情思,格外令人心酸,看到雪白的月光,顿生寒意。最后,想起相见虽难,毕竟尚有相见的机会;情人居处,路程不远,双方只要常通音讯,机会还有。这样,在抒写了刻骨的相思之苦时,还写到了美好的未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涂上了一层美好的亮色。在中国漫漫的封建长夜中,这种欢乐的情调与色彩,是少男少女们日夜祈求的美好未来,也许这正是这首抒情诗震撼千古男女青年的隐奥所在吧! 这首七律,以情动人,感情流畅,转折自然,因而严格的格律对流动的感情没有带来半点阻碍。这种风格,在以幽深、谲怪的李商隐诗中,是极为突出的。蓬山、青鸟等典故,虽然来自《道藏》,但早已在爱情诗中运用,因而仍然显得通俗流畅,易于传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