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
在正常情况下,城市生态系统维系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的潜在能力。主要表现为城市生态系统对可能影响甚至破坏其健康状态的压力产生的防御能力、在压力消失后的恢复能力以及为达到某一适宜目标的发展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往往使用人口等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外在表征来进行量化。国内外学者普遍使用的生态承载力的量化方法为生态足迹方法,即以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为单位对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表征。
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方法途径主要有:
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城市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必须从传统的资本拉动型、资源消耗型、管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可再生能源,注重城市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机统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❷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等客观条件,根据城市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生态承载力来合理确定各地城市发展规模、发展目标和发展可能。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空间资源,发挥城市聚集效益和辐射效益,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城乡区域统一规划,统筹发展,注重优化整合城市群,全面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❸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空间分布形态演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注重公共交通的建设,提高交通效率,加强地下管网设施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加大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加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❹加强城市减灾防灾。环境污染、工业事故等人为因素和地震、天灾等自然灾害影响城市安全和正常运行。提高城市公共危机决策的管理质量及综合能力,准备好减灾抗灾及实施救援的空间,建立健全各类预警、预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