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医养生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医养生学❶学科名。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衰老的发生发展、老年病的防治与养生具体措施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相当于近30年来出现的新兴学科——老年学。研究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采取各种自我保健措施来延缓衰老的发生,预防老年性疾病,保持健康活力,从而使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养生的基本原则在内经时代业已形成,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 中医养生学逐渐发展成为既有理论, 又有实践经验的一门专门学科。 中医养生学 164 中医养生学养护身体使人健康长寿的学说。“养生”二字初见于《庄子》内篇,又称摄生、道生或养性。养生的方法有调节生活规律,改善生活环境,重视饮食宜忌,进行各种锻炼(如气功、导引、打拳、击剑等)及使用某些药物调节各脏腑的阴阳、虚实等。孔子在《论语》中主张注意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不过劳和节制性欲,并身体力行,活到72岁高龄(当时人均寿命30岁左右)。战国初期《行气玉佩铭》记载“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是最初的气功方式。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却谷食气篇》和《导引图》内容是气功和医疗体育。“房中”书和《医心方》对性生活保健提出了七损八益的原则,以求取益而避损,而西方的健康性生活研究只是近百年的事。晋代张湛著《养生集要》是较早的通俗养生方法专著,《医心方》中大量引进。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分教诫、食诫、杂诫忌、服气疗病、导引按摩等篇,分述了养生之要。孙思邈《千金方》分为静态养生(含生活起居、适应气候、身心卫生、食饵和药饵保健)和动态养生(含气功、导引、按摩、胎息、服气)详述。明清时期以武术为基础的动态养生颇为流行。这个时期,养生学的理论发展概括为静态养生重治心,动态养生重导引,综合调理重方法,颐养对象重老人。建国后,我国政府将养生学列为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的一部分,应用现代仪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肿瘤的防治作用等方面的成果受到国际医学家的注目。 ☚ 针灸学 中医方剂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