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固定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固定工、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gù dìng gōng(名)正式工:我们单位有~、合同工和临时工|~享受劳保。 ○正式工zhèng shì gōng(名)国家编制范围内的工人:我们工厂绝大多数是~|~享受公费医疗。 ●合同工hé·tong gōng(名)以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从事工作的工人:厂子里有许多~|~需交纳保证金。 ●临时工lín shí gōng(名)工厂、农场、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的非正式人员:他到厂里当了名~|~一般工作期限较短。 固定工由国家统包统配,在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中没有规定工作期限的人员。固定工人数受国家指令性劳动计划的控制。固定工长期使用,一般不予辞退,因而使职工捧上了“铁饭碗”,使企业用工不能适应生产变化的需要。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搞活固定工制度,并逐步向全员劳动合同制过渡。 固定工又称“长期职工”。长期固定在一个单位,从事工作或生产劳动的职工。中国的固定工制度形成于建国初期,已成为职工人数最多的一种用工形式。特点是国家对劳动者的就业实行统分统配。职工工作长期固定不变,一般不能离职。企业、事业单位在招工用人方面没有自主权,也不能辞退职工。长期以来实行的固定工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向,劳动者端着铁饭碗没有任何压力,企业也丧失了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对固定工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推行劳动合同制,从而形成了固定工制度和劳动合同制的“双轨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活固定工制度。 固定工longtime worker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在劳动定员之内,由有关部门正式分配或批准招收,长期任用的职工。固定工制度有利于职工队伍的长期稳定,避免劳动力的过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职工的培养;保证各项经常性任务的完成。 固定工指经国家各级劳动人事部门正式分配、安排和批准招收录用,在全民所有制或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中工作,并未规定工作期限的人员。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以前的有关劳动政策规定,全民所有制固定职工的人数由国家的劳动计划加以控制,他们可以在国营单位之间调动,也可以根据需要调入集体所有制单位; 集体所有制固定职工可以在集体单位之间调动,但调入国营单位则需有增人指标,并要经有关部门批准。目前,已基本不实行固定工制,而逐渐为劳动合同制工所代替。 固定工由国家劳动人事部门正式分配或批准招收,在国家劳动计划增加职工指标范围内,由用人单位招收录用的无规定工作期的职工。是目前职工队伍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用工形式对于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避免劳动力的随意流动,保证一些单位或工作岗位对劳动力的需要,以及对职工的培养等,都是有利的。但这种用工形式也有它的不利因素,如劳动者一经被录用,一般情况下,不管劳动好坏,不论能否发挥劳动者特长,终生不能流动,使用单位也无权辞退,客观上造成人浮于事、窝工浪费、纪律松驰、劳动效率低等弊病。这既不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也不利于各用人单位改善劳动组织、改进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家正在一定的范围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并研究如何改革和搞活固定工这一用工制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