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肿瘤抗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肿瘤细胞上新生的,有别于正常组织的抗原的总称。不论是物理因素、化学物质或病毒诱生的肿瘤,在细胞内或细胞表面都存在有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分为两类。一类为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可以刺激生长肿瘤的宿主本身产生免疫应答的抗原,称为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抗原为与肿瘤有关的全部抗原的总称。而肿瘤特异性抗原乃为从任何已知肿瘤获得的一种特异性抗原。另一类则为某些肿瘤病人在体内产生了胚胎时期的蛋白,称为胚胎抗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返祖现象。胚胎抗原中有一种为人胃肠道腺癌所含有的特异性蛋白质抗原。此抗原在正常人的组织和体液中都不存在,在胃肠道以外的癌瘤组织中也没有,而在3~6个月的胎儿的肠、肝、胰腺中可以找到。这种抗原由Gold等(1965)发现并分离出,命名为癌胚抗原 (CEA)。分子量约20万,泳动时移动至β区,沉降系数为7~8s。胚胎抗原中还有一种存在于肝癌病人血中的蛋白质抗原,也存在于胎儿肝脏中,称α胎蛋白(αFP)或甲胎蛋白(AFP)。许多种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肝癌,能产生某些胚胎性蛋白并释放到血液中。此抗原的检查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我国在肝癌高发区开展了大面积普查,据报70~80%的肝癌患者血中αFP呈阳性。
某些肿瘤如将其移植到在遗传性上相同的宿主后能被排斥。能够导致排斥应答的肿瘤抗原称为肿瘤相关移植抗原。由于癌胚抗原对宿主无免疫原性,因此不属于肿瘤相关移植抗原。

☚ 博伊文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 ☛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肿瘤细胞表面的一种大分子物质,能引起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肿瘤抗原的存在,已为纯系动物的实验所证明。用某一种化学致癌物,如甲基胆蒽诱发小鼠纤维肉瘤。待肿瘤长大后,将一定数量的瘤细胞接种于另一同系小鼠,肿瘤可在新宿主身上继续生长,不断传递,建立起可移植的动物纤维肉瘤株。被移植于新宿主的纤维肉瘤,若任其生长,终致宿主死亡。若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及时切除,不仅可挽救宿主的生命,且第二次接种同样数量甚至更大数量的同一种瘤细胞亦不出现肿瘤; 或肿瘤短暂出现后又消退。宿主对肿瘤第二次接种的抵抗力,是由于第一次接种激发了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抵抗该肿瘤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是特异性的。倘若第二次接种的是另一种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则宿主并无抵抗其生长的能力。这种免疫现象是用诱发性肿瘤在纯系动物之间移植的方法显示出来,故又称肿瘤特异性移植性抗原。甚至同一化学致癌物在同一小鼠的不同部位,分别诱发的组织学形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纤维肉瘤,也可具有各自独特的抗原性,两者之间不出现交叉免疫现象,但由同一致癌病毒诱发的各种肿瘤,不论其组织学形态是否相同,均具有共同的抗原性。人类肿瘤是否具有特异性抗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将人类肿瘤与免疫佐剂混合,注射于动物体内,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寻找肿瘤特异性抗体,是检测人类肿瘤抗原常用的方法,但难于从肿瘤组织获取纯净的瘤细胞,因其中混杂许多正常组织成分。为此,可用体外培养成株的瘤细胞免疫动物,但制备的抗血清需用相应的正常细胞反复吸收,因为瘤细胞表面除可有肿瘤抗原外,还有正常的表面成分。经反复吸收后,若抗血清仍能同肿瘤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则提示该肿瘤可能有相应的正常细胞所缺少的抗原性物质存在。
肿瘤抗原可用化学方法提取。通常先用超声波或反复冻融使瘤细胞破碎,再用超速离心术获得细胞膜组分。用酶(如木瓜蛋白酶)水解法或用作用温和的去垢剂 (如去氧胆酸盐)溶解法,把细胞膜成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物还需用不同方法(如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进一步纯化,以除去正常细胞成分,得到比较纯净的肿瘤抗原,再用以免疫动物,则较易得到特异性抗体。事实证明,用相应的正常细胞成分反复吸收抗血清,常难以获得单特异抗血清。近年来细胞杂交技术在免疫学中的应用,为制备大量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营养因素与恶性肿瘤   肿瘤免疫原性 ☛
000178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