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护理
肿瘤康复的目的是使癌瘤病人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尽可能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早日恢复正常生活,重返工作岗位。癌症病人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康复影响很大,有些病人对被遗弃和受到隐瞒产生惧怕,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及其家属给予诚恳、坦率、热情的关怀和支持,使家属参加这一工作,帮助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消除因患癌症而产生的残废感。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并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帮助,使病人有充分信心战胜癌症,克服各种治疗反应。
对由于手术、放射治疗等所致机体某些脏器切除或创面瘢痕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者,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与帮助,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如乳癌根治术后因胸大肌与胸小肌被切除,创面大,常因瘢痕挛缩及疼痛而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及工作,因此,术后3~4天就应鼓励并协助病人进行患肢上举活动。锻炼方法为: 如握掌、举手、提肩、练习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然后放松,以健肢带动患肢,可做一定范围的关节伸屈运动,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直。鼻咽癌放疗后教会冲洗鼻咽腔的方法及经常张口活动,以减少因放疗而出现的咀嚼肌瘢痕挛缩。喉癌病人作全喉摘除或放疗后气管切开,失音是严重的功能丧失,应指导病人作发音训练及气管切开的护理,如内套管的清洗和消毒法,套管下纱布垫的更换法,以及如何固定气管套管避免脱出等。宫颈癌放疗后应教会阴道冲洗法。对人工肛门的病人应指导造瘘口的护理,造口周围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扩张避免狭窄,定时灌洗养成按时排便习惯等。人工膀胱造瘘病人,应指导多饮水,定时开放造瘘管,并教会冲洗导尿管的方法,预防感染。截肢病人,教会使用拐杖练习走路。对放疗、化疗所产生的全身反应,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可对症处理或采用针灸疗法或用中药调理脾胃。照射野皮肤局部反应,如充血、水肿、色素沉着、瘙痒、溃破等,应交给防治措施。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物理,机械(冷、热、紫外线、摩擦)和化学(刺激性药物、酸、碱、胶布、碘酊)刺激。干性皮肤反应,可用四黄膏,湿反应可用冰片、氢化可的松、鱼肝油软膏等无刺激性药物外敷,并防止感染。
在治疗后3个月内应停止性生活,乳腺癌及绒癌病人应避孕。鼓励病人增加营养,注意休息,定时进行户外活动,散步,体育锻炼及文化娱乐等,以促进体质上和心理上的康复。对晚期或末期肿瘤病人,协助家属安排病人生活,尽可能减轻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也属于康复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