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肿瘤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肿瘤学
并列正书名: Oncology
主要责任者: 李贵新,路中,孙秀梅等;马世庆,马富懿,王宝宏等
责任方式: 主编;副主编
出版者: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地: 天津
字数: 636 千字
页码: 1-429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R73
装帧: 简
语种:中
定价:48.00
出版时间:2009-03
丛书多卷书否: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84条词条。
被引频次:13

肿瘤学oncology

系医学科学的一门分科、肿瘤防治科研的综合性科学。主要研究肿瘤的病因、发生机理、病理特点、免疫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流行病学、预防等。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造成死亡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增高的趋势。故对肿瘤的研究、防治是当今全世界医学中的共同的中心课题。对肿瘤的研究与防治需有全面医学科学知识及多方面相关科学知识,并应采用近代科技成果等综合手段进行。

肿瘤临床手册/临床肿瘤学手册/中西医结合常见肿瘤临床手册/肿瘤病理诊断手册/肿瘤内科手册/妇科恶性肿瘤诊疗手册/实用妇科肿瘤手册/防癌指南/恶性肿瘤防治手册

☚ 小儿外科诊疗手册   肿瘤临床手册 ☛

肿瘤百科词典/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癌症预防大全/常见肿瘤放疗简明手册/最新癌化学治疗手册/肿瘤与血液病诊断治疗手册

☚ 儿科临床药物手册   肿瘤百科词典 ☛

肿瘤学


肿瘤学

医学中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肿瘤的病因、发生、发展、特征及转移规律等问题。通过肿瘤普查、临床观察、动物实验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药理学和免疫等项的研究,总结出肿瘤诊断和防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加强防癌宣传。

肿瘤学/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恶性肿瘤的起源、生长和演进/恶性肿瘤的“自发”消退与逆转/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动力学参数/癌的病因与促癌因素/物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化学因素与恶性肿瘤/病毒与恶性肿瘤/寄生虫与恶性肿瘤/霉菌与恶性肿瘤/遗传因素与恶性肿瘤/激素失调与恶性肿瘤/营养因素与恶性肿瘤/肿瘤抗原/肿瘤免疫原性/肿瘤的细胞免疫反应/肿瘤的体液免疫反应/肿瘤的免疫逃逸机理/肿瘤的免疫监视/肿瘤流行学/肿瘤统计资料的来源/肿瘤流行学的调查研究/肿瘤统计常用指标/肿瘤的发病和分布/肿瘤高危人群/恶性肿瘤地理分布/肿瘤预防/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国际肿瘤会议/国际肿瘤研究所(IARC)/国际协作委员会(CICA)/国际肿瘤研究资料库(ICRDB)/综合性肿瘤中心/细胞增生/肿瘤的起源/癌前病变/肿瘤的一般形态/肿瘤的一般结构/肿瘤的生长方式/恶性肿瘤的播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软组织肿瘤/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癌旁组织的超微结构/肿瘤的超微结构与鉴别诊断/肿瘤的组织化学变化/肿瘤诊断/恶性肿瘤的TNM分类法/头颈部肿瘤X线诊断/胸部肿瘤X线诊断/胃肠道肿瘤X线诊断/肝、胆肿瘤X线诊断/胰腺肿瘤X线诊断/乳腺肿瘤X线诊断/泌尿道肿瘤X线诊断/女性生殖器肿瘤X线诊断/恶性淋巴瘤X线诊断/骨肿瘤X线诊断/颅脑和脊髓肿瘤X线诊断/电算X线体层摄影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内窥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上消化道纤维镜检查/肿瘤的生化诊断/酶学与肿瘤诊断/血清蛋白与肿瘤诊断/临床细胞学/脱落细胞的形态/肿瘤病理诊断及方法/放射性核素诊断肿瘤/核素标记的肿瘤定位剂/放射性核素显象/乳腺癌甾体激素受体测定/肿瘤的超声诊断/热图与肿瘤/肿瘤的免疫诊断/肿瘤的治疗/肿瘤的外科治疗/肿瘤的治愈性手术/肿瘤的姑息切除术/淋巴结清除术/肿瘤外科的辅助治疗/肿瘤术后复发/残余癌/放射源的种类和照射方法/X线治疗机和医用加速器/高线性能量传递射线/射线剂量学/临床剂量学/放射防护/临床放射生物学/放射损伤与修复/细胞及细胞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加强放射治疗效果的途径/离体细胞的放射效应/肿瘤的放射治疗/放射的综合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肺癌的放射治疗/纵隔瘤的放射治疗/胃癌的放射治疗/肝、胆、胰肿瘤的放射治疗/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淋巴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子宫颈癌的放射治疗/皮肤癌的放射治疗/软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骨肿瘤的放射治疗/神经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治疗/抗癌药筛选的方法学/抗癌药的临床前药理研究/抗癌药的临床试用研究/癌瘤药物治疗的药理学基础/抗癌药体内代谢规律/细胞动力学与药物治疗/植物抗癌药/烷化剂抗癌药/抗代谢抗癌药/抗生素抗癌药/激素、酶制剂、金属络合物等抗癌药/抗癌药的毒性反应/抗癌药的给药途径/抗癌药的疗效问题/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的内分泌治疗

☚ 会阴瘢痕挛缩   肿瘤学 ☛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在不同有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演化和防治的学科,它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许多基础、临床学科有密切联系,但又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采用的治疗手段不同,临床上可分为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和放射肿瘤学等。
人类认识肿瘤的历史很久,在我国殷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字。两千多年前的《周礼》记载了周代治疗肿瘤的专科医生,称为“疡医”。埃及古墓的遗骸上也发现过肿瘤的遗迹。直至19世纪发明了显微镜,尤其是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了肿瘤的细胞学理论后,始为近代肿瘤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迄20世纪后期,肿瘤学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肿瘤分良性与恶性两大类,前者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多有包膜,它的生长常表现有“自限性”,对机体的破坏较小。恶性肿瘤的特点是形态和生长无一定规则性,能浸润和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同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可有不同,但转移为其共性。由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上皮癌或癌,从间质来源者称为肉瘤。
癌的病因和发病条件很复杂。人体中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几乎都可发生癌变,癌细胞在人体中,不受机体生长调控机理的约束,丧失了正常细胞所具有的接触抑制,而显示出浸润和转移的特性。恶性组织增殖很快,并与正常组织争夺营养,最后往往使机体因严重营养不足而衰竭死亡。从细胞学角度来看,癌是生长失控的、分化失常的细胞增殖病;若从细胞的分子水平来认识,癌则表现为核酸与蛋白的代谢失常。近年来,对于细胞癌变过程提出了不少假说:
❶体细胞突变说,认为癌变是由于致癌物质选择性地直接作用于细胞遗传的信息物质,使DNA的结构发生改变;
❷病毒转化说,认为细胞受病毒感染时,病毒DNA进入细胞基因内,当宿主细胞分裂时,病毒基因也同时复制和传递给子细胞;
❸基因表现失调说,认为癌瘤是一种细胞分化障碍性疾病,癌变虽可能是由于基因表现调控失常,但不一定需要基因结构的改变,也不一定需要病毒基因的掺入;因而认为癌细胞经过“去恶化”措施,甚至可能逆转为“正常”细胞。尽管有关癌变的假说还不十分完善,但可以看出,在细胞的癌变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正常细胞演化成为癌细胞,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要有一段质变过程。首先是细胞的酶系统发生变化,其次细胞形态出现变化,如细胞增生,从单纯增生、重度增生到不典型增生,也就是进入癌前病变期。这个时期的演化是“双相”的,如果内外环境的刺激因素消失、增生细胞有可能逆转到“正常”。不典型增生细胞如继续恶化,则发展成癌细胞,这个过程称为癌变过程。在开始阶段,细胞的改变局限于组织的始发部位,例如上皮细胞的癌变,开始时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此阶段称原位癌。随着癌细胞的继续增殖,一部分癌细胞穿透基底膜向皮下或粘膜下侵犯,此阶段称为早期浸润癌。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一般要经过数年甚至十余年,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癌变的早期体积甚小,用常规的体格检查方法尚不能发现它的存在,称之为亚临床癌。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将病变检出,给予妥善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反之,如果病变没有被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瘤继续长大,侵犯邻近组织器官,或侵入邻近的脉管顺淋巴或血道向远处转移,此时,治愈的机会将大大降低。
目前证明,大多数成年人上皮癌的发生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70~90%上皮癌的病因来自环境因素。化学致癌物如亚硝胺、偶氮、多环碳氢化合物等,是最早被发现并受到重视的因素; 物理致癌因素如慢性刺激、放射线、紫外线等;生物致癌因素如病毒、寄生虫等。如能把这种因素消灭,将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人们接触环境中的致癌因素后,并不都发生癌变,因为人体癌瘤的发生,除外界致癌因素外,和机体的内部条件亦密切相关,例如内分泌失调、精神刺激、营养状态、家族遗传和免疫水平等因素对癌瘤的发生都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癌瘤的病因、发病学时,除探索外界环境中的致癌因素外,还必须重视对于机体内部各种因素的分析。
不同类型的肿瘤,各有其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包括肿瘤的好发部位、生长方式、浸润范围、转移途径、复发、多发,以及预后等。在处理肿瘤时,应该结合上述各点,考虑肿瘤和机体的具体情况,再作决定,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临床肿瘤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肿瘤专业知识,分析患者的全身状态和肿瘤的特点,以得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肿瘤患者的首次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一般说来,倘首次治疗失败,以后治疗的治愈率就明显降低;因此,对于首次治疗要持非常审慎的态度,甚至常需邀请有关学科人员会诊,集体讨论,共同决定。这种多学科联合门诊和查房制度,对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在现场和临床工作中努力落实“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是当前提高癌瘤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当前,国际抗癌联盟积极宣传建立综合性肿瘤中心的现实意义。肿瘤中心就是把肿瘤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和医学教育融为一体,使之彼此协调,相互促进;把研究成果,尽早用于临床。并通过宣传教育把新的知识直接向广大医务人员和群众传播。建立肿瘤中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肿瘤工作的开展,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已先后建立了类似的机构。
根据1975~1978年全国八亿多人口三年死亡回顾调查资料估算,我国恶性肿瘤的现症患者约150万人,每年新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有100万人,每年约70万人因之死亡。肿瘤死亡在居民的各种死亡原因中占第2或第3位。它对人民健康威胁之大,在医学领域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无论在理论上或防治研究方面,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努力完成。解放前,我国的肿瘤防治研究工作基础甚薄,发病和死亡情况没有完整的统计数字;解放后,在国内不少地区,相继成立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和防治网,开展了肿瘤高发区的现场调查研究,在抓“三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河南林县的食管癌为例,1963年以来,门诊检查病人,早期癌的发现率为6.8%,1969年以后深入农村,定点普查,早期发现率提高到81.4%。科研小分队深入食管癌高发区,对饮食、水土、霉菌等方面进行流行学和病因学研究,并对可疑的致癌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者,也探索用药物阻断其癌变过程,初步证明,在高发区建立防治基地,推行预防试点工作,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任务。食管癌的手术治疗由于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外科技术的改进,五年生存率已由解放初期的10%提高到21.2~30.9%,早期癌的生存率更高达90.3%。
肝癌协作组在江苏、上海、广西等省市进行了大量的流行学,病因学调查和实验室工作,掌握了地区发病情况和分布特点,对于与病因可能有关的因素,如肝炎、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农药残毒等也进行了研究。我国应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免疫测定诊断肝细胞癌,虽然历史不长,但为了适应农村大面积普查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革新、简化、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既能定性又能定量,阳性率达70~90%。通过普查,发现了早期肝癌,仅在启东县部引公社65,000余人检测的结果,发现5cm以下的肝癌13例,癌瘤最小者仅0.8cm。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肝癌的治愈率也有所上升,上海报告一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4.1%、15.5%、8.2%。
我国南方是世界有名的鼻咽癌高发区,在国外的华裔侨民中,鼻咽癌的死亡率也比当地居民高,鼻咽癌发病的种族因素值得重视。近年来我国在鼻咽癌协作组的形式下,对于病因、发病学、遗传倾向性、血清流行学调查、实验肿瘤、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1978年我国首次建立了鼻咽癌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株; 北京和南方几省还利用血清中病毒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特异性IgA抗体,在高发区居民中进行普查和动态观察,积累了一定经验。用亚硝胺诱发大鼠鼻咽癌的实验,已在湖南首获成功;国内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近年来也有所提高,广州地区鼻咽癌细胞学诊断的检出率为88~90%。放射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已达47.7~49.5%。
胃癌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无论男性或女性的死亡率均占各种肿瘤的首位。对胃癌的病因,虽已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仍未阐明,饮食和亚硝胺类化合物很可能与胃癌有关。近年来北京、山东、陕西等地应用梯度筛选法进行胃癌普查,先用耳血四环素测定法进行初筛,对可疑对象,再作胃脱落细胞涂片,最后用X线摄影、胃镜检查及活检等予以确诊。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早期表浅型胃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对更多见的进行性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在20~30%之间。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列第5~8位。在长江以南、浙江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结、直肠癌发病率远高于北方,部分地区甚至占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大肠癌早期无症状,目前尚无简便可靠的诊查手段。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并无特异诊断价值,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已从解放前的20%提高到50%左右,个别医院已达68.8%。
子宫颈癌自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以来,发病率已逐年下降。上海市区1965年的子宫颈癌发病率为55.90/10万,到1972年下降为39.96/10万,在恶性肿瘤中所占的位次由第一位下降到第3位,患者中也以早期癌为多。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放射组Ⅰ期94.2%;Ⅱ期84.3%,平均可达73.5%。手术组Ⅰ期96.5%;Ⅱ期78.2%。
其他如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也都在协作组的形式下开展了研究工作,并通过普查探索病因、发病学以及地理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临床上重点在于提高早期癌的确诊率和治疗后的生存率。
近30年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虽有所提高,但由于癌瘤的本质尚未阐明,还难于根本控制。世界各地对于癌瘤的研究和防治,虽已投入很大的力量,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未见明显降低。因此,只有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癌细胞的本质和特性,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加深对癌变机理的认识,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肿瘤理论概念,摸清其生物学规律,从而加强防治工作,使人类彻底战胜肿瘤的时代早日到来。

☚ 肿瘤学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肿瘤学

oncolog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