唵Ăn《姓氏词典》引曹玉林、鄂木尔《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唵读音·an(ˇ),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乌感切,上,感韵。 ❶含在嘴里。 ❷用手进食。 ❸佛经梵呪中多用为发语词。 上一条: 埯 下一条: 䁆 唵安nɡǎn❶含:例:价!噙~住,咂~住(戏谑语)! ❍ 这人咬~大,爱提意见! ❷用手进食。例:用手抓~食物,填~嘴里吃。 ❍ 用手搲~食。 ❸感叹词。表示怀疑。也作“咹”。例:这是咋回事,~? ❍ ~!你说啥? 《玉篇》:“唵,含也。”《广韵》:“唵,手进食也。”《李氏中文字典》:“唵,感叹词。表示怀疑。” 唵把嘴直接对着食物大口地吃。《熊子贵休妻》(贤孝):“熊子贵唵着吃了三把谷糠。” 《逃难曲》(贤孝):“一天唵上些干炒面,一夜爬上荒草滩。” 唵 <子洲>用手掌向嘴里送(粉状或碎渣食物): ~了一口𪎊面, 喝了一口水丨把那点馒馒渣渣一口~的吃了。 唵{}四5413①动用嘴直接取食物(指粉末状的食品);用嘴向手心取食物;把食物放进口里。⑴北京官话。北京〖an214〗。他没用手拿,就在桌上~了一口炒面儿‖饿极了,抓起一把生面就往嘴里~‖你~一口尝尝。⑵冀鲁官话。天津〖nan213〗。桌子上落了些脂麻都拿嘴~了。山东济南。⑶胶辽官话。山东莱阳。1935年《莱阳县志》:「进细粉于口曰~。」山东胶县。清道光二五年《胶州志》:「手进食曰~,音俺。」山东牟平。⑷中原官话。山东枣庄〖 〗。~芝麻。山东郯城〖 〗。往嘴来~芝麻。山东东平。江苏徐州〖 〗。那东西能吃吗,你就往嘴里~?⑸晋语。内蒙包头〖 〗。饿了就~一把炒面再干‖那么一圪堵药面子一口就~了。陕西北部〖 〗。山西娄烦〖 〗。⑹江淮官话。江苏盐城。1936年《盐城县志》:「掌进食谓之~。」⑺吴语。浙江象山。⑻闽语。广东汕头〖am35〗。粒糖~落嘴,勿放手块把糖放进口里,别放在手上。广东潮州〖am35〗。挟块肉伊~。◈ 《广韵・感韵》:「~,乌感切,手进食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引三国魏张揖《埤苍》:「~,唅也,谓掌进食也。」《蒲松龄集・日用俗字・庄农章》:「儿童大把~青麦,麦芒𮯙恰着叫喧喧。」②动嚼;咬;吃。⑴中原官话。山东西部〖 〗。叫我~他一口‖他恨不的一下子~到肚里。⑵粤语。广东阳江〖 〗。③动把药粉、灰等敷在患处。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手破了,~点消炎粉‖头摔破了,老人抓把香灰就~。④动掉;飞落。晋语。陕西绥德〖 〗。把土~到眼里了。⑤形啰嗦。粤语。广东广州〖 〗。~咗一大轮啰嗦了半天。⑥名米汤。闽语。广东汕头。翁辉东《潮汕方言・释食》:「俗呼米饭汤为~(上声),应作饮(饮本动词,用作名词)。」   唵ǎn❶用手把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食物往嘴里塞 △ ~了几口炒面。 ❷表示疑问 △ ~,东西都带来了吗? ❸佛教咒语用字。参见320页“吽(hōng)”。 唵an8686 译音用字,佛教咒语“六字真言”之一:~嘛呢叭𠺗吽。 字 字字(单~;白~;错~) 语 毛笔字的美称:锥花 字的读音:字(字音;~调;~正腔圆) 字音的高低升降:声调 字调 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四声 字音相同或相近:谐音 字的念法:读(破~;重~) 字体结构:体裁 字的结构和笔势:体势 汉字书写的笔画结构:间架 一个字:言(一~) 一字(~之差) 只字(片言~) 片字 单个的字:单字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只字单词 佛教咒语用字:唵 嘛 呢 叭 文字潦草,不工整:草(草率) 错字很多:亥豕相望
另见:文字1 写字 词语 书法 ☚ 字 各种字 ☛ 唵ǎn❶含在口里。 ❷梵文、蒙文等的音译。佛教咒语的发声词。 唵ǎnⅠ ❶ [书] (以手进食) take food with hands ❷ [书] (捱,困难地度过) struggle to pull through (hard times);drag out Ⅱ [书] (俺) I or me Ⅲ (佛教咒语的发声词) om;aum 唵ǎn11画 口部 (1) 叹词。表示怀疑或疑问。 (2) 大把地往嘴里塞食物等。 (3) 佛教咒(zhòu)语用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