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长安对外文化交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长安对外文化交流唐代文化,博大清新,辉煌灿烂,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鼎盛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主流。“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统治者信奉“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从而使域外文化传入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溶化于唐文化的肌体,显示了中国封建文化繁荣时期极强的消化力和吸收力。另外,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中外文化交流以长安最为集中繁盛,这不仅因为长安是唐朝国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而且,长安还是联系东西方的交通枢纽;自汉代以来形成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作为起点的,这些都是长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关键所在。长安城规模宏大,宫城、皇城有规律排列,街坊错落有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在当时世界上号称第一大都市。来长安的各类人士和侨居长安的外国人,将长安烘托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碑铭象征。各国使臣云集,传递着东西方奇异的信息佳音,并将唐文化的余韵播向远方;康居遣使献纳胡旋舞女,大食遣使进马匹方物,日本的“遣唐使”留恋长安乐而忘归,他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执行者和见证人。流寓长安的外国王侯,他们将本国的风俗习尚带至长安,人数众多,布列朝廷,与汉宫平分秋色,直接促使长安胡化风潮的涌现。在长安供职的外国官员,有的人长期定居,担任唐中央官职,娶纳汉女,繁衍生息,有的人参加科考中的,赋诗饮酒,豪情不亚中土文人士子;阿培仲麻吕(晁衡)在长安学成留职,前后五十年,和当时的名流学者唱和颂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美好的记载。长安城内的外国留学生,他们的生活起居随着和唐人的接触渐染唐风,唐朝的律令制度经日本留学生传播,对日本国内大化改新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佛教在唐代走完了漫长的中国化历程。玄奘不畏艰险,西上求经前后历经十九年,从天竺取回佛经;天竺僧人也爬山涉水来到长安传布佛典,这些学问僧人对唐文化的发展完善建有不朽功勋。另外,日本的求法僧来到长安求法取经,唐僧人鉴真六渡日本,终于到达,从而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写上光辉的一页。西域的商贾负驼而来,长安东、西市胡店胡姬的漫笑,胡乐胡舞的动听悦耳、遒劲欢快,胡饼胡装的可口、奇异,装点着长安城的美情胜景,并对中西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条件。唐长安聚集着如此众多的各个行业的外国人,国内各地百姓也将长安作为向往的地方,中外各民族间各尽所需,互相取长补短,导演出一台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大戏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