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才子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唐代诗人传记。元辛文房撰。十卷。原书已失传。后《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仅八卷。现通行本为十卷足本,系清陆芝荣据日本天瀑山人所刻《佚存丛书》校刊,共二百七十八篇(前卷《六帝》和卷末《鬼》二篇除外),叙写二百七十八位唐代诗人传略,另附带叙及一百二十人,总计三百九十八人。是一部较完备的唐代诗人传记资料。传后附短论,讨论唐诗风格流变并评价各家艺术成就,颇有精辟之见。但杂采旧闻,亦有无稽失实之处。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佚存丛书》本重印。

☚ 乐府指迷   修辞鉴衡 ☛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诗人传记。十卷。元辛文房撰。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在朝中任省郎之职。有诗集《披沙集》,已佚。本书为最早一部唐诗人传记专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为著者早年所作。全书立诗人专传二百七十八篇,附带论及之诗人一百二十人。共述评初唐至五代较为重要诗家三百九十八人。大致依时代、科第先后排列。各篇内容大抵包括传略、诗评、著作流传情况及附论四部分。本书取材颇为丰富,采集史书、文集、笔记、小说之材料甚多,取材亦较可信。如二百七十八篇传记中,即有一百二十馀篇采自《新唐书》,其中八十馀篇取自《新唐书》列传、附传,四十馀篇采自《新唐书·艺文志》之附注。对诸书均无见载者,著者即于诗人作品及他人赠酬诗中勾稽其生平行迹。本书保存有大量久佚唐人登科记材料,对考订诗人生平事迹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传记诗评部分,涉及各家诗歌艺术成就及风格流变,多取前人旧评,参以己见。但著者于材料之采集运用方面,亦多有失误,节录旧史之处,亦间有割裂原文之弊。本书原为十卷,明修《永乐大典》将其全收“传”字韵内。至清中叶,《永乐大典》“传”字韵各卷适佚,十卷单刻本亦于国内失传,四库馆臣遂于《永乐大典》残存各卷杂引辑录,得二百四十三人,附传四十四人,厘为八卷,编入《四库全书》。清光绪间杨守敬出使日本,意外访得十卷元椠,黎庶昌以珂罗版据以影印,传入国内。日本尚有据元椠翻印之“五山版”本、《佚存丛书》本。《佚存丛书》本传入中国后,学人以《四库》八卷本与之对校,先后刻印出数种,较佳者有三间草堂本(嘉庆十年,1805),《指海》本(道光二十二年,1842)。当代学者研究、整理此书者,日本有布目潮讽、中村乔合著之《唐才子传之研究》(日本亚洲史研究会出版,1972)。国内有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周本淳《唐才子传校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孙映逵《唐才子传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等。

☚ 唐宋诗举要   唐才子传校笺 ☛

唐才子传

诗人评传。十卷。元辛文房撰。辛文房(生卒年不详),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伯益、杨载、卢亘齐名。有《披沙集》,已佚。

《唐才子传》对唐五代诗人事迹,特别是中晚唐诗人事迹,记载尤详,保存了唐五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三十六篇传后对诗歌发展、诗人及其诗艺得失的论评也颇多精辟之见。如李白传、杜甫传后论评云:“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观李、杜二公,崎岖板荡之际,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于无今,集大成于往作。历世之下,想见风尘。惜乎长辔未骋,奇才并屈,竹帛少色,徒列空言,呜呼哀哉。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李、杜之门者难为诗。’斯言信哉!”又如殷文圭传后评论云:“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南郭之竽,苟存于众响,非复盛时之万一也。如王周、刘兼、司马札、苏拯、许琳、李咸用等数人,虽有集相传,皆气卑格下,负鱼目唐突之惭,窃碔韫袭之滥,所谓‘家有弊帚,享之千金,不自见之患也。’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但是,《唐才子传》的错误也是不少的,如卷二《高适传》说高适“永泰初卒”,又说:“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高适既然在“永泰初”(765)已经逝世了,怎么还能去选大历(766—779)时期作者的诗呢?这是极为明显的错误。再说,《中兴间气集》的编选者系名高仲武者,不是字仲武的高适。这一点,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跋中兴间气集》早已指出,他说:“高适字仲武,此集所谓高仲武,乃别一人名仲武,非适也。”又如卷五《戴叔伦传》说戴叔伦是“贞元十六年陈权榜进士”。但《文苑英华》卷九百五十二权德舆《朝散大夫容州刺史戴公墓志铭》则说:“戴叔伦卒于贞元五年。”再如卷七《李商隐传》云:“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查《新唐书》卷一百三十《李尚隐传》云:“迁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之。’”显然,《唐才子传》将李尚隐误为李商隐了。可以说,《唐才子传》的错误是举不胜举的。辛文房自己也不认为这部书是完美无缺的,他希望同志者继续这一工作,使这部唐代诗人传记更完善。他在《唐才子传序》末说:“异方之士,弱冠斐然。狃於见闻,岂所能尽!敢倡斯盟,尚赖同志,相与广焉。”

明清时期对于《唐才子传》也毁誉不一,明代的杨士奇在《东里文集》卷十《书唐才子传后》中批评说:“唐以诗取士,三百年间,以诗名者,当不止于辛之所录。如郭元振、张九龄、李邕之徒,显于时矣,而犹遗之,况在下者乎?而辛所录又间杂以臆说,观者当择之。”而清代的丁丙在《唐才子传题识》中则对此书大加肯定,他说:“继往开来,别具微旨。伸真黜妄,雅具体裁。评论得失,好而知恶,非徒知诵诗而不知尚论者。”杨、丁两人都只说对了一面。实事求是地说,《唐才子传》是一部有特点、有错误,但又很有用的书。

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后佚。现存《唐才子传》的本子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而成的四库本,分八卷。一个是日本翻刻元椠的五山本,十卷。天瀑山人翻刻于《佚存丛书》中,是为天瀑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粤雅堂本等大都据此翻刻,校以四库本。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用日本本重印,另附指海本校记,但错误较多。198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周本淳《唐才子传校正》以天瀑本为底本,三间草堂本为主要对校本,并附录有关资料及人名索引。1995年中华书局出版傅璇瑞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全五册),最为详备。


唐才子传 - 可可诗词网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西域辛文房著。十卷,总三百九十七人,皆有诗名。……读其诗欲知其人,于辛所录宜有取。然唐以诗取士,三百年间,以诗名者当不止于辛之所录,如郭元振,张九龄、李邕之徒显于时矣而犹遗之,况在下者乎?而辛所录者又间集以臆说,观者当择之。(杨士奇《东里文集》卷一○《书唐才子传后》)

皆以时代为断,时代之中又以科目先后为断。始大业初,终五季末。继往开来,别具微旨; 伸真黜妄,雅具体裁,评论得失,好而知恶,非徒知诵诗而不知尚论者。(丁丙 《善本书室藏书志》)

其体例因诗系人,故有唐名人,非卓有诗名者不录。即所载之人,亦多详其逸事及著作之传否,而于功业行谊则只撮其梗概。盖以论文为主,不以纪事为主也。大抵于初盛稍略,中晚以后渐详。……盖文房抄掇繁富,或未暇检详,故谬误牴牾,往往杂见。然较计有功《唐诗纪事》叙述差有条理,文笔亦秀润可观。传后间缀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于学诗者考订之助,固不为无补焉。( 《四库全书总目》)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著。10卷。古典文学出版社57年版。书中立专传者278人,附见者120人,因人而品诗。本书能大体勾勒出唐诗流变的轮廓。如著者认为“律诗自沈宋而下,日益靡曼,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独韦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清深雅丽。”他认为诗至晚唐,衰弊已极,“嘲云戏月,刻翠粘红,不见补于采风,无少裨于化育。徒务巧于一联,或伐善于只字。悦心快口,何异秋蝉乱鸣也!”因此肯定了于濆、邵谒、刘驾、曹邺等现实主义诗人。著者对各个诗人风格及其成因也有精当之见,如谓许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诗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杜荀鹤“丁乱世,殊多忧惋思虑之语,于一觞一咏,变俗为雅,极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书中以禅论诗、论大历十才子、论唐人命题等多受严羽影响,但明显突破严羽之处是强调诗的社会功能。如严羽推崇李杜仅从气势着眼,而本书则首先强调其“忠孝之心”。此外,对唐人品性、节操以饱蘸热情之笔竭力赞,亦本书一大特点。《唐才子传》成书后,元时即已刻印,明初尚有流传,后竟佚失,国内已无传本。清乾隆时,从《永乐大典》各韵内摭拾所引传文,裒辑编次,分为八卷,收入《四库全书》内,仅有缮本,未见刻印。嘉庆时,日本天瀑山人所辑《佚存丛书》中的《唐才子传》十卷足本,回流中土,国内学人方得见全书原貌。但此书校印草率,错乱颇多,前人曾据四库辑本勘校、订正,但尚无全面整理。嗣后通行诸本仍据此重印。1987年起,以傅璇琮为主编、国内诸多学者执笔的《唐才子传校笺》由中华书局全册陆续出版。该书探索材料出处、纠正史实错误、补考原书未备之重要事迹,采用集体协作方式,对原书作了较为详备的校勘,是目前最为可取的校本。

唐才子传

传记。元辛文房撰。十卷。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通汉文学并有深刻的研究。其名以唐刘长卿之字名之,以示对唐诗人的倾慕。与王执谦、杨载齐名,著有《披沙诗集》已佚。是编实为对唐及五代诗人简要评传的汇集,共二百七十八篇,篇各一位诗人传略,附载一百二十诗人,总为三百九十八人。其中见于新旧《唐书》的仅一百人,余皆博采他书而得。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记其登科经历,品评艺术得失,尤详于晚唐诗人。多存唐人旧说,颇有精辟独到之见。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生平资料,使此书不仅成为唐代诗人较为完备的传记,而且成为一部杰出的讨论唐诗风格流变与评价作家艺术成就的专著。书中所记不尽翔实,有些观点较为陈腐,且有舛误,后人多有纠谬。如谓骆宾王与宋之问唱和灵隐寺,《中兴间气集》为高适所编等等。书成于元大德八年(1304),明时尚存。收入《永乐大典》,已佚。清《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二百四十三位诗人传记,附传四十四人,共二百八十七人,编为八卷。日本《佚存丛书》有原十卷本,收二百七十八位诗人传记,附传一百二十人,符合辛氏原作。有清陆芝荣等《佚存丛书》校刻本,又有《指海》本,一九五六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用日本天瀑山人所刻《佚存丛书》中的十卷足本重印。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诗人评传。十卷。元辛文房撰。辛文房(生卒年不详),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伯益、杨载、卢亘齐名。有《披沙集》,已佚。
《唐才子传》对唐五代诗人事迹,特别是中晚唐诗人事迹,记载尤详,保存了唐五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三十六篇传后对诗歌发展、诗人及其诗艺得失的论评也颇多精辟之见。如李白传、杜甫传后论评云:“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观李、杜二公,崎岖板荡之际,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于无今,集大成于往作。历世之下,想见风尘。惜乎长辔未骋,奇才并屈,竹帛少色,徒列空言,呜呼哀哉。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李、杜之门者难为诗。’斯言信哉!”又如殷文圭传后评论云:“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南郭之竽,苟存于众响,非复盛时之万一也。如王周、刘兼、司马札、苏拯、许琳、李咸用等数人,虽有集相传,皆气卑格下,负鱼目唐突之惭,窃碔韫袭之滥,所谓‘家有弊帚,享之千金,不自见之患也。’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但是,《唐才子传》的错误也是不少的,如卷二《高适传》说高适“永泰初卒”,又说:“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高适既然在“永泰初”(765)已经逝世了,怎么还能去选大历(766—779)时期作者的诗呢?这是极为明显的错误。再说,《中兴间气集》的编选者系名高仲武者,不是字仲武的高适。这一点,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跋中兴间气集》早已指出,他说:“高适字仲武,此集所谓高仲武,乃别一人名仲武,非适也。”又如卷五《戴叔伦传》说戴叔伦是“贞元十六年陈权榜进士”。但《文苑英华》卷九百五十二权德舆《朝散大夫容州刺史戴公墓志铭》则说:“戴叔伦卒于贞元五年。”再如卷七《李商隐传》云:“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查《新唐书》卷一百三十《李尚隐传》云:“迁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之。’”显然,《唐才子传》将李尚隐误为李商隐了。可以说,《唐才子传》的错误是举不胜举的。辛文房自己也不认为这部书是完美无缺的,他希望同志者继续这一工作,使这部唐代诗人传记更完善。他在《唐才子传序》末说:“异方之士,弱冠斐然。狃於见闻,岂所能尽!敢倡斯盟,尚赖同志,相与广焉。”
明清时期对于《唐才子传》也毁誉不一,明代的杨士奇在《东里文集》卷十《书唐才子传后》中批评说:“唐以诗取士,三百年间,以诗名者,当不止于辛之所录。如郭元振、张九龄、李邕之徒,显于时矣,而犹遗之,况在下者乎?而辛所录又间杂以臆说,观者当择之。”而清代的丁丙在《唐才子传题识》中则对此书大加肯定,他说:“继往开来,别具微旨。伸真黜妄,雅具体裁。评论得失,好而知恶,非徒知诵诗而不知尚论者。”杨、丁两人都只说对了一面。实事求是地说,《唐才子传》是一部有特点、有错误,但又很有用的书。
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后佚。现存《唐才子传》的本子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而成的四库本,分八卷。一个是日本翻刻元椠的五山本,十卷。天瀑山人翻刻于《佚存丛书》中,是为天瀑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粤雅堂本等大都据此翻刻,校以四库本。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用日本本重印,另附指海本校记,但错误较多。198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周本淳《唐才子传校正》以天瀑本为底本,三间草堂本为主要对校本,并附录有关资料及人名索引。1995年中华书局出版傅璇瑞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全五册),最为详备。

☚ 滹南诗话   吴礼部诗话 ☛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撰。此书久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仅8卷,共录287人。现行10卷本,系清陆芝荣据日本所刊《佚存丛书》校刻,收录唐代诗人398人,可称完本。书中保存唐代诗人资料较多,多有不见于正史纪传者,但所述事迹多有不可考者。

☚ 中国古代文论家手册   唐人行第录 ☛

唐才子传

十卷。元辛文房撰。文房字良史,西域人,生卒年不详。诗名与王执谦、杨载齐,有诗集《披沙诗集》,已轶。《唐才子传》原为十卷二百七十八篇,叙传唐五代名诗人二百七十八人,附见一百二十人,共三百九十八家。体例因诗系人,按时代先后编次,概述生平,详其逸事、著作,传后多附有短评。所记初盛唐稍略,中晚唐渐详。该书详论诗家利病,叙述亦有体裁,对研究唐代诗人有重要意义。然抄缀之中,不无舛误。《永乐大典》目录“传”字韵载其全书,后此韵轶失,遂无传本。《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零星引文辑出八卷,得二百八十七人,予以著录。嘉庆时元刊十卷本流入日本,后日本天瀑山人所刻《佚存丛书》十卷本回流中国,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以排印。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新版重印出版。1986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刊印王大安重校本,校勘颇精。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以黎庶昌珂罗版影元刊本为底本,校以多种版本,探索材料出处,纠正史实错误,并补考原书未备之重要事迹,是为该书目前最完备之作。

《唐才子传》tang cai zi zhuan

An Account of the Gifted Young Man of the Tang Dynasty→张谓(Zhang We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