咙喉lná 'áo喉咙:~痛,唱歌lná'áo tnià, bbuê cniùguā(:无法)。《广韵》:“嚨,喉嚨”。方言不能单说“咙”。《晋书·五行志》:“昔年食白飯,今年食麥䴸。 天公誅讁汝,教汝捻嚨喉。”《太平御览》卷八五三引南朝宋刘谦之《晋纪》:“䝁豆不可食,使我枯嚨喉”。 咙喉三3351①名喉咙。⑴粤语。广东顺德大良〖 〗。⑵闽语。福建厦门〖 〗、顺昌埔上〖 〗、莆田〖 〗。广东中山三乡〖 〗、中山隆都〖 〗。②名嗓音;嗓门儿。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吓农很响。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頸項部 > 頸喉 > 嚨喉 嚨喉 lónghóu 亦稱“龍胡”、“胡嚨”。即喉嚨。其稱始見於漢代典籍。《後漢書·五行志一》:“吏買馬,君具車,請爲諸君鼓嚨胡。”《晉書·五行志》:“昔年食白飯,今年食麥䴸,天公誅謫汝,教汝捻嚨喉。”清·顧炎武《日知録·胡》:“古人讀侯爲胡。《息夫躬傳》顔師古曰‘咽,喉嚨。即今人言胡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