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粟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粟疮

病证名。
❶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多由表虚,火邪内郁,外受风邪,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厚如蛇皮。治宜疏风清热。内服防风通圣散; 痒甚者服消风散;日久肤如蛇皮者,服皂角苦参丸。外敷二味拔毒散。相当于丘疹性湿疹,或痒疹之类。
❷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粟疡、睑生粟。多因脾胃湿热及风毒之邪外乘,壅滞胞睑而成。症见眼睑内面发生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可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类今之滤疱征,可见于沙眼,亦可为其他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之疾患。治宜清热、除湿、祛风。可内服除风清脾饮加减;或加劆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粟疮

病名。
❶见《医宗金鉴》。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即丘疹性湿疹、痒疹。
❷指发生在眼睑内皮,与椒疮相伴发的病证。原因与沙眼同。沙涩痒痛。椒疮色红而硬,粟疮色黄而软,为二者不同之处。

粟疮

❶眼科病名。因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黄而软,状如粟粒而得名。自觉痒涩疼痛,多眵,羞明流泪。以上胞为主者,多与椒疮并生;生于下睑者,症状较轻,愈后无痕。多因脾胃湿热,复感风邪,壅阻于胞睑而发。治宜祛风除湿清热,内服药与点眼药配合。
❷皮肤科病名。其症遍身发疹如粟,色红瘙痒,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如蛇皮。多由火邪内郁,表虚受风,风火相搏而作痒。治宜疏风泻火。

粟疮sùchuāng

❶外科病名。见《医宗金鉴》。多由表虚, 火邪内郁, 外受风邪, 风火相结, 郁阻肌肤而成。遍身发疹如粟, 色红作痒, 搔之成疮。日久耗伤血液, 皮肤粗糙, 厚如蛇皮。即丘疹性湿疹、痒疹。治宜疏风泻火。内服防风通圣散, 外敷二味拔毒散( 《医宗金鉴》: 明雄黄、白矾), 痒甚者服金鉴消风散。
❷眼科病症。见《证治准绳》。多因脾胃湿热与风毒之邪外乘, 壅滞胞睑而成。症见睑内面生黄软粟米状颗粒,可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类似结膜滤泡征。治宜清热除湿祛风。可内服除风清脾饮( 《审视瑶函》: 陈皮、连翘、防风、知母、元明粉、黄芩、元参、黄连、芥穗、大黄、桔梗、生地) 加减, 外滴黄连西瓜霜眼药水(见椒疮条)。

粟疮

粟疮

胞睑内面有淡黄色颗粒丛生的病症,称为“粟疮”。本病名见于《证治准绳》。于《秘传眼科龙木论》 中已有记述,称“睑生风粟外障”。
多因饮食伤脾,脾之运化功能失司,则湿邪内郁,郁久化热;或素有嗜食辛热燥腻者,湿热内蕴,复感外邪,皆可壅滞于胞睑肌肉血络之中,致使气血瘀滞,粟疮丛生。
症见沙涩不爽,刺痒流泪,迎风更甚,或磨痛羞明,或生眼眵。翻转胞睑,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之淡黄色颗粒,质地较软。生于上胞为主者,多与椒疮并生。可尔我相感,病延日久,病情加重,颗粒渐大,有如杨梅之状,摩擦目珠,黑睛生翳,影响视力。甚者有睥急紧小,拳毛倒睫,血翳包睛之并发症。如《审视瑶函》云:“粟疮胞内起,粒粒似金珠,似脓脓不出,沙擦痛无时,睥急开张涩,须防病变之。”生于下睑者,粟疮排列整齐,症状较轻,愈后不留痕迹,多见体质虚弱之小儿。如《银海精微》谓:“下睑生风粟,如杨梅之状,……脾得邪热,血滞不行,致生风粟,红蠹不平。”
本病在形态上应与“椒疮”区别。椒疮者,颗粒红而坚,常生于上睑,多因风热所致。如《证治准绳·七窍门》谓:“今人称椒疮为粟疮,非也。椒疮红而坚,有则碍睛,沙涩不便,未至于急,粟疮……是湿热郁于土分为重,椒疮以风热为重。二证虽皆属于血分,一易散,一不易散。”在症状方面应与“暴风客热”相区别。暴风客热者,发病急速,白睛红赤,眵稠而多,睑内少有淡黄色颗粒丛生,一般七日而愈,预后较好,很少有并发症。
证属脾胃湿热,风邪外客者,可见痒涩频作,眵泪难尽。胞睑内血滞瘀阻,色暗红,其间粟粒与椒疮并生,白睛淡赤,可兼见大便干结,或数日一行,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宜除风清热,导邪下行。方用除风清脾饮(《审视瑶函》)。如症情较轻,或无便秘者,方中可酌减芒硝、大黄,或不用。
证属脾虚湿重者,多见于小儿。症见痒涩轻微,眵泪亦少,下睑内面红赤不甚,粟疮排列整齐,可兼见面色㿠白,食少,大便不实,舌淡苔腻。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六君子汤(《和剂局方》),加车前子、秦皮、地肤子。
点眼药是治疗本病的必用方法,一般常用10%黄连眼药水、西瓜霜合剂、治内障云翳神效方 (《异授眼科》)等,每日滴眼4~6次。
对粟疮累累丛生者,需用洗法治疗,将胞睑翻转, 用锋针逐个刺破粟疮,点以眼药。

☚ 椒疮   胞肉胶凝 ☛

粟疮sù chuāng

❶papular eczema;eczema papulosum
❷prurigo
❸follicular trachom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