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吹号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吹号者 吹号者抒情诗。艾青著。发表于1939年5月《文化阵地》3卷3期。诗中歌颂了一位为抗日战争而献身的号兵。号兵从吹起床号始,到吹集合号、出发号、行进号和冲锋号,直到壮烈牺牲的一刻,手中还“依然紧紧地握着那号角”。诗人巧妙地用这一连串的号声,构成了号兵的战斗历程,并以此作为抒情的框架,突出地描绘了号兵吹号时洋溢的激情和细腻的体验:他对于黎明的强烈的向往,面对太阳在“东方挂起万丈曙光”时的景仰之情,行军途中和冲锋之际的崇高使命感。被诗化了的号兵形象也可以看作是诗人自己决心献身抗日斗争的寄寓。诗中意象明晰而又丰富,既有动态感又有色彩感,在表现主题中采用印象派的手法,使形象富有象征意义。 ☚ 元日祝福 黄河大合唱 ☛ 吹号者 吹号者艾青作。收于1939年上海杂志公司版诗集《他死在第二次》。这首叙事长诗只是描绘“吹号者”在一天里的生活片断:在黎明前惊醒,走上山坡按时吹响起床号,然后吹响集合号、出发号、行军号……。战斗开始后,他“以生命所给与他的鼓舞”,吹起激昂的冲锋号。但正当他要为胜利祝祷的时候,突然被子弹打中了,他寂然地倒在“深深地爱着的土地上”,手里依然紧握着那号角。全首诗流荡着浓烈的抒情意味,人物形象富于象征性。这是一个忠于职守,自觉为国捐躯的抗敌英雄:“吹号者”代表着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也体现出诗人歌吟大众为祖国献身的爱国主义激情。本诗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达到高度的统一,是抗战诗歌中的一篇著名的叙事诗。艾青自己认为它“是比较完整的”,是理想化的艺术作品,加上同时期写的《他死在第二次》,都是他“献给牺牲者”的战歌(《为了胜利——三年来创作的一个报告》)。诗人曾以“吹芦笛的诗人”名世,这首诗发表后又被国内外的读者誉称为“时代的号手”。 ☚ 星 五月 ☛ 《吹号者》 长诗。艾青著。写于1939年3月。诗作描写了一个号兵在战斗中的英武形象。号兵十分忠于职守,他每天怀着对黎明殷切的想望吹响起床号,又不倦地吹着吃饭号、集合号、出发号。在残酷的战斗中,号兵“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决不中止的冲锋号”,直到他中弹倒下,那号角好象依然在响。全诗突出表现了号兵对号角的热爱、对黎明的向往和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从而刻画了号兵青春纯洁的心灵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诗作情感激越,想象丰富,吹号者的形象塑造富于理想化的色彩,但又深深植根于抗战时期坚实的现实土壤,因而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