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极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极洞

太极洞

原名“长乐仙洞”、“广德埋藏”。位于石龙山,是皖与江、浙交界地。洞区方圆10公里,洞穴众多,总面积14万平方米,分3层,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洞中有洞,既壮观奇丽,又险峻神秘。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将广德埋藏与雷州换鼓、登州海市、钱塘江潮并称为“天下四绝”。《广德州志》言其“博大精深,难窥全貌”。现已开放19个厅,22个景区,350多个景点,有旱洞、水洞、天洞等。旱洞宽曲深邃,巧石晶莹多姿;天洞神奇灵幻,遍布石佛、石猴、石桃,还有击之能发声和能发出异香的怪石;水洞波光粼粼,曲折迂回,长2000余米,有750米可行船。洞壁有宋元以来题刻多处。其中最珍贵者为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范仲淹二十七岁任广德司理参军时手书“跫然岩”。洞外有汉光武帝刘秀避难处卧龙桥、东吴吕蒙点将台、范仲淹涤砚处、砚池湖、岳飞抗金遗迹擂鼓台、乾隆帝观棋处。近年又修建了仿古建筑洞宾楼、范公亭、怀古台、信游台及太极山庄等。

☚ 天寿寺塔   桃姑迷宫 ☛
太极洞

太极洞

古称大洞,又名长乐仙洞、太极真境。位于广德县东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石龙山中,距县城38公里。1987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太极洞是以地下溶洞景观为主,兼有地面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的风景区。庞大的地下溶洞群分三层,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据地质专家考证,岩层形成于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经长期岩溶作用,约在50多万年前形成溶蚀地貌。据传,汉唐时即有早期的探游者。宋明时渐盛,有碑刻诗文传世。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名著《警世通言》中称其为“广德埋藏”与雷州唤鼓、登州海市、钱塘江潮合称“天下四绝”。但其后曾长期埋没。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1984年重新开发,1986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开始旅游接待。现已开发出配有新型灯光照明的洞景共3万多平方米,包括19座宫厅、22个景区、350多个景点,游程线路总长5000余米。洞群大小相串,有山有水,奇情异景,神秘幽幻,分为旱洞、水洞、天洞三组。旱洞宽敞而曲深,巧石千姿百态,玉柱盘龙、洪钟大鼓、飞禽走兽、人物花草,琳琅满目,盘曲深邃,引人入胜。天洞钟乳发育良好,冰晶玉洁,玲珑剔透,石花、石莲、石灵芝、玉佛、玉磬、玉宝塔,宛如琼楼玉宇,击之鸣声悦耳,更显得神奇灵幻。水洞有地下河,清泉淙淙,波光粼粼,曲折迂回,长达2公里,最深处超过10米,有700米可以行舟而游,两岸巧石竞起,景物纷呈。1986年5月,在水洞中新发现3座大宫,小者能容千人,大则可纳万军,命名为海天宫、万象宫、神醉宫。神醉宫内高山耸峙,泉瀑奔流,石柱林立,石花竞放,一条长河流向深处,尽头尚不可测,景色优美神奇,被誉为地下黄山。
太极洞内留有宋明题刻多处。“跫然岩”三字碑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手书,他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后曾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距今已近千年。还有明代万历间刑部侍郎吴同春题刻的“太极洞”、“二仪攸分”、“同云别境”、“回步峡”等。明代广德知州朱麟作于嘉靖十五年(1536)的游大洞记,描绘了当年洞中奇景,有“愈行愈险怪,一顾一惊猜”的赞叹。
太极洞洞外景观也很多。山门前有面积2公顷的“砚湖”,传为范仲淹涤砚处,绿树碧波,山光水色,清秀宜人。湖边有实相院、洞宾楼、范公亭、怀古台、信游台等仿古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间。洞侧高阜下有卧龙桥,传为新莽时刘秀躲避王莽追兵的藏身处。周围还有传为东吴大将吕蒙的“点将台”、岳飞抗金的“擂鼓台”,以及剑峡石、观音亭、双玉亭、乾隆胜棋处等景点。
景区已建有一所造型雅致的“太极山庄”宾馆,有30余名训练有素的导游队伍,已开展吃、住、游、购一条龙服务。太极洞地处三省交界,有直通县城和沪、宁、杭的公路班车,宣杭铁路穿越县境,交通方便。

☚ 三 名洞   桃姑迷宫 ☛
000031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