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勉 吴勉侗族民间故事《吴勉》中的主人公。吴勉是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领袖,称剗平王。他出生黎平县蓝洞的贫苦农民家中,从小勇敢顽强。成年后,他是一位好歌手,更是姑娘们追求的对象。寨上的男女青年都愿意听他的话,跟他走。吴勉为人十分正直,办事从不为个人着想,在侗族群众中威信最高,一呼百应。明洪武十年家乡大旱,官府不顾人民的死活,更加横征暴敛,人民无法活下去。吴勉领导侗族人民发动了武装抗粮,敲响了起义的钟声。吴勉是侗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伟大形象是侗族人民勇于反抗和斗争精神的化身。他虽然被官府杀害了,但侗族人民却将他记在心中,传颂着他领导人民坚持斗争的动人故事。 ☚ 岑逊 岗松顿旦 ☛ 吴勉 吴勉侗族民间故事。流传在贵州黎平一带。这是一篇讲述明代侗族人民的起义领袖吴勉的斗争故事,故事充满神奇的传奇色彩。吴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带领乡亲们于明洪武十年举行起义,队伍有二十多万人,多次击败前来镇压的官兵。整个故事由八个小故事组成,表达了侗族人民对起义英雄的崇敬之情。故事从小时候的吴勉写起,将这位英雄的青少年时代蒙上了一层神秘超人的色彩。吴勉的父亲曾领导侗乡人民起义,反对官府的横征暴敛,但被狡猾的府台大人杀害了。吴勉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吹响起义造反的号角。他将三根神箭射向北京,使明代皇帝惊慌失措,皇帝派重兵围攻侗寨。吴勉带领起义军转战各地,杀得官兵望风而逃。他机智勇敢地粉碎官府一个又一个阴谋,坚持斗争许多年,最后寡不敌众,逃到深山老林去了。实际上吴勉于起义八年后被俘就义,侗族人民不希望他们的英雄牺牲,所以故事说他是杀不死的神人,这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这位起义英雄的景仰和怀念。见《侗族民间故事选》。 ☚ 财主岳丈和他的穷女婿 吴勉和白惹 ☛ 吴勉?—1385亦称“吴面儿”。明代侗族农民首领。湖广上里坪司(今贵州黎平县)人,侗族贫苦农民。洪武十一年(1378),因地租和高利贷剥削苛重,受兰洞(今黎平县境)等寨侗、苗族农民推之为领袖, 集众自卫,挫败靖州(今湖南靖县)官兵围剿。后与辰州(今湖南沅陵)官兵激战失利,为群众掩护,在深山继续反清活动。至十八年五月复起于湘黔桂边境,据今黎平、锦屏、通道等侗族聚居区,号称“刬平王”,拥众二十万。八月间,明派楚王桢率兵三十万征伐,“分屯立棚”,对各部以屠杀诱骗手段逐个击破, 吴勉被害。 吴勉?—1385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称“吴面儿”。贵州黎平县兰洞人。侗族。出身贫苦。洪武十一年(1378),率当地侗、苗、汉各族人民在兰洞起义,反抗土官和流官的双重压迫,直捣靖州,在零陵、九里岗一带和明军作战,击杀靖州指挥佥事过兴父子。后遭明辰州指挥杨冲围攻,受挫。十八年(1385)五月,又以反对土官、流官圈占土地为号召,重新发动起义,拥众20万,声势浩大,据有今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以今黎平、榕江为中心,建立农民政权,被推举为“刬平王”。八月,明政府调军30万,镇压与诱骗兼施,终因力量对比悬殊,十一月起义失败。与子吴禄被俘牺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