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际借贷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汇率决定理论的一种。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961年由英国经济学家戈森较为完整地提出。该学说认为:汇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当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汇率下跌;反之,汇率上升。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具体影响到外汇的供求。

国际借贷说

亦称“国际收支说”。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学说。认为汇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因而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均受到一国国际借贷关系的支配。在此所指的国际借贷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商品的输入和输出、有价证券的买卖、非贸易的收入和支付、资本及其利息的收入和支付等等。
在金本位制逐渐崩溃,不兑现纸币制度逐渐被各国所接受的时期,西方经济学界在研究国际金融时,都结合了从金本位制向不兑现纸币制度的实际进行探讨。英国经济学家、自由放任政策的坚定支持者G·J·戈森在其1861年出版的 《外汇理论》一书中,在休谟、李嘉图等前人论述的基础之上系统地表述了国际借贷说的主要观点。
戈森把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大类。前者指尚未达到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是指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而只有流动借贷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戈森认为,流动借贷对外汇供求与外汇汇率变动有如下关系:
❶一国的流动借贷相等,外汇供求相等,汇率不发生变动;
❷一国的流动债权大于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外汇汇率就要下跌,即本国货币对外价值提高;
❸一国的流动负债大于债权,则外汇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外汇汇率就要上涨; 即本国货币对外价值下跌。至于物价涨落、黄金存量、使用状况和利率水平等,尽管对汇率变动有影响,但它们仅是次要因素,只有国际借贷才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国际借贷说中的流动性借贷的含义与狭义的国际收支即经常项目的含义一致,故该学说又称为国际收支说。
戈森把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原因归结为国际借贷关系中债权债务的变动,并未进一步分析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这就为20世纪20年代沿着汇率决定的基础这一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基础。

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亦称“国际收支说”。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学说。认为汇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因而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均受到一国国际借贷关系的支配。在此所指的国际借贷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商品的输入和输出、有价证券的买卖、非贸易的收入和支付、资本及其利息的收人和支付等等。
在金本位制逐渐崩溃,不兑现纸币制度逐渐被各国所接受的时期,西方经济学界在研究国际金融时,都结合了从金本位制向不兑现纸币制度的实际进行探讨。英国经济学家、自由放任政策的坚定支持者G·J·戈森在其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一书中,在休谟、李嘉图等前人论述的基础之上系统地表述了国际借贷说的主要观点。
戈森把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大类。前者指尚未达到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是指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而只有流动借贷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戈森认为,流动借贷对外汇供求与外汇汇率变动有如下关系:
❶一国的流动借贷相等,外汇供求相等,汇率不发生变动;
❷一国的流动债权大于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外汇汇率就要下跌,即本国货币对外价值提高;
❸一国的流动负债大于债权,则外汇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外汇汇率就要上涨,即本国货币对外价值下跌。至于物价涨落、黄金存量、使用状况和利率水平等,尽管对汇率变动有影响,但它们仅是次要因素,只有国际借贷才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国际借贷说中的流动性借贷的含义与狭义的国际收支即经常项目的含义一致,故该学说又称为国际收支说。
戈森把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原因归结为国际借贷关系中债权债务的变动,并未进一步分析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这就为20世纪20年代沿着汇率决定的基础这一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基础。

☚ 金本位自发调节说   国际收支说 ☛
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

亦称“国际收支说”。英国经济学家、银行家、自由放任政策的坚定支持者G·J·戈申(1831~1907年)在其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中提出说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学说。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所引起的。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付、旅游支出和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己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收入)多于流动债务(外汇支出)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汇率下降。一国的流动债务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一国的流动借贷平衡时,外汇收支相当,于是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此时的汇率叫做均衡汇率。戈申提出的所谓流动债权与流动债务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因此他的国际借贷说亦称为国际收支说。这一学说用外汇的供术解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是符合价值规律原理的;它说明汇率决定时,使用了均衡汇率的概念,而均衡汇率正是国际收支的失衡所引起的汇率变化趋向的目标,这也是符合一般均衡分析机制的。因此,这一学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颇为流行。但是此说的缺陷在于:它假定国际收支为一固定的数额,假定国际收支本身完全独立于汇率,也就是说,国际收支决定汇率,而汇率却不能影响国际收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各国汇率的变化正在对有关国家的国际收支起着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其次,此说只说明短期汇率的变动,而对汇率决定的基础,并未详加论证;对影响汇率的其他重要因素,也没有提出一定的解释。随着金本位制的彻底瓦解,在不兑现纸币流通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因素更为复杂,其中包括经济、政治、社会诸因素,国际借贷说难以对汇率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

☚ 货币分析法   国际收支说 ☛
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Theory of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资本主义外汇学说之一。关于国际借贷影响汇率变动的理论。国际借贷说是英国经济学家葛逊 (G·J·Goschn)提出的,并在他于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The Theoryof Foreign Exchange) 一书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解释。他的主要观点是: (1) 外汇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外汇供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借贷关系。而借贷关系是发生外汇的收入和支出的原因,因而是汇率变动的主要依据。(2) 国际借贷关系并不仅仅是由于商品的输出入而发生,其他如股票、公债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支、旅游收支,以及资本交易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3)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流动借贷的变化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4) 流动借贷与外汇汇率的关系是: 流动借贷中的债权大于债务,汇率将下跌; 反之汇率则上升。
葛逊的“国际借贷说”理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制度的黄金时代提出的。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是以铸币的含金量为基础,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其波动原因主要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故与国际借贷说相一致。但在纸币流通的制度下,汇率不仅受国际借贷即外汇供求的影响,而物价的变动则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

☚ 购买力平价说   成本推进说 ☛
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

亦称“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以国际借贷关系,即以国际收支变化所引起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学说。该学说由英国人葛逊 (G. J. Goschen,1831—1907) 在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一书中提出。其主要论点是: (1) 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决定,而外汇的供求产生于国际借贷,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2) 国际借贷关系不仅由于商品的输出入而发生,也由股票和公债的买卖、利润和捐赠的收付、旅游收支和资本交易等引起。(3) 国际借贷可分为固定借贷与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 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4) 如果一国的流动借贷相等,外汇供求也相等,则汇率不会变动; 如果流动借贷出超,即国际收支中的债权超过债务,则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会因之下降,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国际借贷说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制度时期,因为当时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一般很少变化,在价格与现金流动机制的制约下,汇率波动主要受外汇供求变化的影响,波动幅度也很小。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历史的局限性,使国际借贷说未能揭示决定汇率的基础——不同货币包含或代表的价值量。因此,在金本位制为不可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取代以后,各国货币的汇率常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而变动,对这些复杂的现象国际借贷说便难以正确解释了,取而代之的是“购买力平价说”。

☚ 输金点   购买力平价说 ☛
000032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