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际债务危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际债务危机International Debt Crisis一国或多国政府因无力偿还外债而引起的金融危机。债权国和债务国一般采用延长贷款期限、分期偿还本息、借新债还旧债或减免部分债务等方法,对债务进行重组,缓解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一个国家的外债负担超过其承受能力,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经济乃至政治上的问题。国际上通常用以下几个指标衡量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外债负担状况及其还债的能力:(1) 负债率。用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一般设定的参照指标是8%。(2) 债务率。指外债余额与出口商品、劳务等所得的外汇收入的比率,通常给定的参照指标是100%。(3) 还债率。又称“偿债率”、“外债清偿比率”。指到期应偿还的外债本息额与出口商品、劳务等所得的外汇收入的比率,一般参照指标是20%。总的来说,如果上述指标超过设定的参照指标,就意味着一国债务负担比较沉重,还债能力不强,有发生债务危机的危险。上述参照指标有时也被视为外债负担的“警戒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迅速发展民族经济,大量举借外债,导致债务负担迅速增加。8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债务危机爆发。债务危机爆发后,各债务国都采取了调整经济的措施,如实行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压缩进口,增加出口等。各债权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方案,如重新安排债务,即修改原贷款协议、延长债务偿还期限、提供新的贷款等。这些措施对缓解债务危机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国际债务危机从1982年8月墨西哥发生清偿危机开始,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推迟偿还债务诱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空前严重的债务危机。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付1982年~1983年到期的、欠1400家商业银行债务的本息195亿美元,触发了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到1983年年底,共有32个发展中国家无力按期偿付外债本息。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因,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国内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对外大量借取外债,从而促进本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削弱了出口商的竞争能力,增加了外债的负担。因此,外债额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率和债务率都很高,如在1983年,阿根廷分别为53%和424%,巴西分别为43%和359%。更为重要的是,陷入严重债务危机国家的外债资金利用率都很低,未把外债资金全部、有效地用于生产性和创汇盈利项目,不能形成应有的偿债能力。债务危机爆发的外因,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危机频频爆发下,对外转嫁危机,并加紧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外债问题严重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外部因素,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利率与美元的高汇率。 国际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international debt crisis从1982年8月墨西哥发生清偿危机开始,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推迟偿还债务诱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空前严重的债务危机。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付1982年~1983年到期的、欠1400家商业银行债务的本息195亿美元,触发了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到1983年年底,共有32个发展中国家无力按期偿付外债本息。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因,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国内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对外大量借取外债,从而促进本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削弱了出口商的竞争能力,增加了外债的负担。因此,外债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和债务率都很高,如在1983年,阿根廷分别为53%和424%,巴西分别为43%和359%。更为重要的是,陷入严重债务危机国家的外债资金利用率都很低,未把外债资金全部、有效地用于生产性和创汇盈利项目,不能形成应有的偿债能力。债务危机爆发的外因,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危机频频爆发下,对外转嫁危机,并加紧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外债问题严重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外部因素,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利率与美元的高汇率。 ☚ 多边债务 贝克计划 ☛ 国际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international debt crisis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持续达10多年之久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一系列因素导致不少发展中国家负债过多。70年代高通货膨胀率导致借款实际利率过低,国际上资本特别是石油美元供应充足,借款国和不少商业银行对经济前景的判断失误等造成70年代末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过度。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从1973年末到1982年末,非石油出口发展中国家向美国、加拿大、西欧和日本的借款增加到2150亿美元。银行债务总增长额是这些国家名义国民总产值增长额的两倍,银行债务额与出口总额的比率由60%提高到130%。庞大的债务又过度集中在拉美几个国家,1979年末,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三国占了52%。到80年代初,国际上利率高涨,使负债国的还本付息负担加重,再加上不少负债国国际收支赤字严重、经济发展战略失误,债务危机已难避免。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宣布延期90天还债,酝酿已久的国际债务危机正式暴发了。债务危机不仅给借债国造成巨大灾难,也使很多国际商业银行和有关工业国家乃至国际金融市场受到震荡。国际上的各个方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难以实行有效的应对措施。尽管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商业银行都积极参与了解救行动,如美国相继实行了有名的“贝克计划”(1985年)和“布雷迪计划”(198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重新安排计划等的最初效果并不理想。最初的计划的重心放在债务国的经济调整上,结果造成这些国家的经济紧缩,尽管贸易出现盈余,但却是以进口大幅削减、经济衰退为代价,巨额外债仍无法偿还。直到布雷迪计划启动,经济改革、债务减免、债务转换等多种措施一起实行,墨西哥等重债国的债务重新安排获得成功,重新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债务危机才告了结。 ☚ 转移定价 亚洲金融危机 ☛ 国际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同时发生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无力按期偿还外债本息的现象。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和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失误,致使部分发展中国家外债负担沉重。80年代初,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实行高利率政策,发展中国家利息负担大大加重。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引发战后最严重的国际债务危机。1983年巴西、阿根廷等42个债务国陆续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危机空前恶化。债权、债务双方虽经多次谈判,作出重新安排部分债款的偿还期,但无缓解。1985年,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提出“美国关于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计划” (俗称“贝克计划”),但收效甚微。1987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高达11900亿美元,比1982年 (6214亿美元)增长近1倍,至今仍在上升。国际债务危机不仅给发展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困难,而且严重威胁整个国际金融体系。 ☚ 石油矿藏管理局 债务资本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