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
我国古代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民族音乐。古时,人们经过探索,总结出“宫、商、角、徵、羽”五音,即1、2、3、5、6;后来又进化成七律,即在“五音”的基础上,增强了“变宫”、“变徵”;春秋战国时代,又发展为十二律。到了明代,大音乐家朱载堉完成了新的“十二平均律”的研究,比前人的乐律更为先进,非常接近现代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较世界其他国家所用的十二平均律早提出一个世纪。古代的音乐家根据乐律和民族调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周曲《白雪》、晋子夜作的《子夜》、晋嵇康独擅的《广陵散》、宋梁间作的《常林欢》、隋炀帝作的《泛龙舟》等。唐代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经玄宗帝亲自修改的《霓裳羽衣曲》,尤为优美动听。而今尚存的古曲有《春江花月夜》、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琴曲《阳关三叠》等,意境深邃,各具特色,是我国古典音乐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