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 下二 章】
夫齊桓、晉文既知能假仁義矣,何以獨不能稟王命而乃擅用其師也?竊意:彼只要以戰濟欲,而必假義者,只為其勝人地耳。然而慮不到稟王命者,意本為立己威、使人服我而已,終不肯用己之力而使天下之權歸於天王也。所以其必於戰處,萬無出義之理,故謂之‘無義戰’也。○上、下二字,不得拘執看。夫征者,正人之不正也。□□天子而兵興暴亂,則正不正無名,而不得為上伐下;本同諸侯而奉天行討,則正不正必得,而方算為上伐下。只當以上下之所以為實者言。
上章言戰之不仁,此章言不仁則無義,下章言仁人之義舉則無敵,又下章言無敵則無庸戰。凡天下人辟所以不能行仁政者,舉由夫貪土地、好戰争,下必以五伯之戰為口實,而不知此只是‘彼善於此’而已,本非義戰,則止於交惡矣;上必以三王之戰為口實,而不知仁人則無敵,無敵則無庸戰,是所謂戰而非戰也。今之欲無敵於天下者,不以仁而以戰,則反乎是。其殃及如惠王者,所以可斷為不仁之甚也。孟子之詔戒,可謂曲盡詳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