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空官名。周始置“司空”,掌管工程。秦代各县设有“县司空”,亦主工程,属官有“署君子”和“佐”,参看《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戍者城及补城”条。因当时工程多用刑徒,至汉代,演变成为掌管各县、道刑徒与治狱的官吏,改称“狱司空。”《汉官仪》: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御史大夫官,法周制,初置司空。议者又以县道官有狱司空,故覆加大为大司空。是则议时有都司空,有狱司空,皆主罪人,皆有治狱之责”。自东汉起,渐废此官。 县司空县分职吏名。秦在战国时即已设置,司空本为掌工程之官,而工程需用的劳动力多为刑徒,《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多次提到县所属的司空,其职已为管理刑徒的劳作事务。县司空之长称为司空啬夫。传世有秦或汉初的“司空”半通印,见《续衡斋藏印》六·三七。西汉封泥也屡见“司空”半通印文,见《封泥存真》四二下。秦汉时一些中央官署、各郡县、军队以至宫殿都设有司空官,这些司空半通印有可能是县司空。《后汉书·章帝纪》记元和元年(公元84年)“丁酉,南巡狩,诏所经道上郡县无得储跱,命司空自将徒支柱桥梁。”可知两汉时期一直设有县司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