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起居部 > 居處 > 廁籌 廁籌 cèchóu 亦稱“廁篦”、廁簡”。大便後拭穢的小竹木片。古代印度僧侣以竹片拭糞,漢代佛教傳入我國後,此俗亦多行於寺觀及宫中。晉·法显等譯《摩訶僧祇律·明威儀法》:“(廁)屋中應隔,使兩不相見,邊安廁篦。”《北史·齊文宣帝紀》:“楊情為宰輔,使進廁籌。”《南唐書·浮屠傳》:“後主與周后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元·陶宗儀《輟耕錄·廁籌》:“今寺觀削木為籌,置廁圊中,名曰廁籌。” 厕筹cè chóu《本草纲目》服器部第38卷厕筹(9)。药名。 【功用主治】《本草拾遗》:“难产,及霍乱身冷转筋,于床下烧取热气彻上,亦主中恶鬼气。此物最微,其功可录。” 厕筹古时大便后用以拭秽之具。也称“厕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