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秧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秧歌 汉族民间舞蹈。 起源于农业劳动生活,清人吴锡麒《新年杂咏抄》认为是由宋代《村田乐》演化而来。清人李调元《南越笔记》载:“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搥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谓之秧歌。”清代《秧歌》盛行,春节期间,城市广场上常有演出。 清代《竹枝词》描绘了当时演出盛况。 据《清平署档案》载,清代宫中有“秧歌教习”。《秧歌》是集体歌舞,由“伞头”领舞,表示“雨顺”;手执扇子,表示“风调”。 在“伞头”带领下走出各种队形,扭过一阵后,由“伞头”唱祝贺之辞,众人相和。有时还表演部分带情节的歌舞。 不同地区的《秧歌》,各有自己的风格。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秧歌》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秧歌剧,如《兄妹开荒》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