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秧歌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秧歌戏 又名“秧歌剧”。 俗称“秧歌”。地方戏曲的一种。 流行于我国北部。来源于农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起初只在田间地头哼唱,以后与舞蹈结合发展为地秧歌、高脚秧歌(即踩高跷唱秧歌)、武秧歌等。 一般在正月举办“社火”或喜庆日子表演,俗称“闹秧歌”。在闹秧歌过程中,孕育、产生了“二小”(小旦,小丑或小生)扮演的秧歌戏,俗称“对子戏”。 各地的秧歌戏多以产生或流行的地区命名,如山西的祁太秧歌、太原秧歌,河北的定县秧歌、隆尧秧歌,山东的胶东秧歌,陕西的韩城秧歌、陕北秧歌等。传统剧目多为民间小戏(所谓“要耍戏”),如《王小赶脚》、《借髢髢》、《拐磨子》、《小姑贤》、《吕蒙正赶斋》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