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华阴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华阴市

华阴市

《太平御览》卷八二七引吴·谢承《后汉书》:“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后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后以此典借指学者聚集的地方。南朝齐·谢朓《始之宣城郡》:“宁希广平咏,聊慕华阴市。”南朝陈·张正见《伤韦侍读》:“无复华阴市,空余蒿里歌。”

☚ 华亭鹤唳   怀璧忧 ☛

华阴市

位于关中东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我国著名的西岳华山所在地。面积817平方公里。人口23.1万,其中城镇人口12.35万。辖城关镇、孟塬镇、观北乡、华山镇、岳庙乡、五方乡、桃下镇、敷水镇、焦镇乡、五合乡、北社乡、卫峪乡、华阳乡等13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6个居民委员会。华阴历史悠久。史载,周时设“阴晋邑”,秦时更名为“宁秦”,汉高祖八年 (前199)始称“华阴”。1949年5月26日华阴解放。1958年撤销华阴县制,设立华阴公社,并入渭南县。1961年恢复原县制。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制,设立华阴市。
华阴市境内气候湿润温和,年均气温13.7℃,降水599毫米;中部为优质小麦、棉花生产区,南部有土特产、林果、矿藏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北部有淡水养鱼(黄河鲤鱼)优势。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穿境而过,华洛公路、大华公路交汇于罗敷车站,铁路、公路成网,交通便捷,是沟通华北、中原和西北的交通枢纽。1990年,全市社会总产值2.6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777万元。粮食总产48381吨,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棉花生产1101吨,油料172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84元。有林地29.23万亩,森林覆盖率33%,获农牧渔业部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奖。大家畜存栏7983头,猪1.42万头,羊1.01万只,境内的黄河鲤鱼原种场是农牧渔业部重点渔场之一,其复原提纯项目是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990年放养水面5022亩,成鱼产量1800吨,为陕西的重要渔业基地。获农牧渔业部渔业丰收计划和1990年丰收计划大面积高产推广技术二等奖。全市共有工业企业4925家。其中部省属企业7户、市属企业30户、乡镇企业45户,其它企业4843户,工业总产值4.70亿元。华山节能设备厂生产的C—WSR热管高效锅炉,填补了国内常压锅炉的空白,荣获省乡镇企业新产品秦龙奖,科技进步星火二等奖、丝绸之路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和全国星火计划科技荣誉奖。1990年,财政收入1641万元,财政支出2676.5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62亿元,贷款余额5.1亿元,居民存款1.5亿元,人均储蓄720元。全市有商业零售网点1414个,从业人员4616人,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农村集市贸易成效额3093万元,外贸收购17.4万元,出口商品3个种类。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8.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26.7公里。客货汽车1193辆,年客运周转量6402万人/公里,年货运量54万吨,年货运周转量370吨/公里。境内有火车站5个,1990年运送旅客100.43万人次、货物43.88万吨。境内有邮电局 (所)12个,邮路17条,长146公里,通邮687公里,投递全部机械化。市话自动交换机总装机容量4200门;话机总数2863部,建有SR—100微波中心站和14个外围站,实现了市、乡直拨,并拥有长途共电式交换机2部,可直拨全国各地;邮电业务总额1.6亿元,报刊累计发行51万余份,1989年被评为省邮电一级企业,全国邮电先进县 (市)。
华阴是素鼓、老腔和迷胡的发源地。双泉素鼓有1700多年的历史,1955年赴京表演获优秀奖; 老腔有700多年的历史;迷胡也有600多年的历史。有大型影剧院2个,俱乐部20个,电影放映单位65个,市文化馆有专业人员13人,有10个乡镇文化站,2个乡镇文化中心;图书馆(室)30个,市图书馆藏书1.55万册;新华书店经营图书4500多种,年发行154.9万册。有中等和技工学校2所,普通中学23所,在校生7197人,教职工1007人。小学178所,学生2.71万人,教职工119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52人,其中正高级2人、副高级172人,中级1116人。共有各类学会、协会19个,会员751人;有200项科技成果获各级奖励。游泳是本市的体育强项。截止1990年共获得省级金牌47枚、银牌35枚、铜牌20枚。华山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游览面积204平方公里,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景点210多处,日接待能力1.80万余人,199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万人次。华阴土特产有双泉白莲,俗称“九眼莲”,节长色白,清时为贡品;王埝黄梅,形圆色黄,为馈赠佳果;华阳核桃,壳薄肉丰,健脑益智,老幼皆宜。此外还有白细辛、龟形茯苓、柴胡等名贵中药材。

华阴市

华阴市

华阴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交接腹地:东邻河南及山西两省,南依秦岭,北傍渭水,距古都西安120公里,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居新欧亚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区位,为中原入陕第一市。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地形南高北低,山奇水秀,古有“山川形胜,甲于关中”之说。华阴设县有2300多年历史,春秋设邑,战国置县。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华阴市有“五大”突出优势:一是华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物旅游资源,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地面文物23处,两处为国家级(西岳庙、魏长城),3处为省级文物(玉泉院、横阵遗址、西汉粮仓),17处为市级保护文物。被誉为“群岳之雄”的西岳华山,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命名为全国旅游胜地40佳,1996年成为西北第一家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去年又被评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华山仙掌为陕西八景一绝,西岳庙有“陕西故宫”、“陕西第二碑林”之美誉,仙峪景区有“华山脚下维纳斯”之盛名,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完整的人文景观构成了独特的华山文化。这些与市境内新石器时代的横阵、龙窝文化、春秋阴晋城、战国魏长城、西汉京师粮仓、隋代杨氏古墓群等遗址,构成了丰富而完整的旅游体系。二是华阴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农副土特产品种繁多,有黄梅等10多种水果,黄河鲤鱼等14种水产品,华山灵芝等260多种中药材,金、铁、石板材、矿泉水等25种丰富的矿产资源。三是华阴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她地处西安、洛阳之间,位于秦、晋、豫3省交汇处,交通便捷。陇海铁路、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横穿而过,是沟通中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南北走向的大华路、金华路是陕西东部南北交通的重要干道,人均公路里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境内有4个火车站,旅客年流量为3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为100万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之际,华阴地处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加之又有华山名山效应,完全可以成为秦东的旅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四是部省属大企业密集。沿310国道聚集着秦岭发电厂、西北第二合成药厂、黄河工程机械厂等7家部省属企业,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五是外部环境堪优。城市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干支线配套,四通八达,境内电网有330、110、35千伏变电站4个。南北城区两座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吨。国家郑—西—成电讯光缆全线铺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健全,设施先进。围绕华山旅游而建起了誉称“亚洲第一索”的北峰索道。山下功能齐全的服务配套设施,宾馆林立,环境幽雅,加之华阴人民的热情好客,招商引资机构健全,按照以华山为“窗口”,以“两路”为桥梁,“三外”并举,两轮驱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思路,以优惠的招商政策,以及采取“一条龙”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事一策,一事一议的招商措施,进行招商引资。

☚ 安康市   商洛市 ☛

华阴市

陕西省直辖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支流渭河下游。陇海铁路横贯境内。战国魏华阴邑。秦改设宁秦县。西汉高帝八年(前199年)改为华阴县,治所在今华阴市东南,属京兆尹;东汉属弘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移治今大荔县;孝昌二年(526年)还治今华阴市东南,属华山郡。隋大业五年(609年)移治今华阴市,属京兆郡。唐属华州,垂拱元年(685年)改名仙掌县; 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华阴县; 上元二年(761年)改名太阴县; 宝应元年(762年)复为华阴县。明属西安府。清属同州府。民国初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1958年废入渭南县。1961年复置华阴县。1991年改为华阴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