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投资学Investment Theory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的一门学科。投资学的核心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资产的最优均衡配置。 投资学亦称投资经济学 (InvestmentEconomics)研究投资理论和投资活动规律的科学。 投资,指固定资产再生产投入的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苏联和我国一般称为基本建设投资,西方国家称为固定资本投资。投资是国家财力运用中最重要的方面,投资不仅决定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决定着社会经济的未来,是社会经济的重大决策之一。 投资学以固定基金的筹集、运用、管理为研究领域,以投资的活动规律和最佳运用的科学原理为研究对象。学科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投资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研究投资和经济增长、经济运行、经济结构的关系,为投资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投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投资的资金来源及筹集,包括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财政收支的平衡,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的投资性质和效应;(2)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投资对社会经济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等; (3)投资规模; (4)投资方向; (5)投资结构; (6)投资决策的科学方法和决策程序;(7)投资项目的论证和实施; (8)投资的管理; (9)投资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10)投资金融机构的职能及工作,等等。 投资学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研究较早。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和国际资本投资活动日益频繁,投资学的研究、教育相应获得了发展。 国外投资实际上就是资本输出。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运动的场所主要在国内,对外资本输出只是个别现象,占主导地位的是商品输出,因而对国外投资的研究并未引起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重视。随着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的完成,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而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普遍的现象。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国外投资的研究日益重视。当时,资本主要输往殖民地和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对国外投资的研究也主要是为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生产和资本日益国际化,资本输出的规模、结构、流向都有了新的变化,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对国外投资资金全面系统的研究,为国外投资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战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中作用的不断加强。所以,国外投资经济学实际上主要是研究跨国公司经营决策的理论和战略,为跨国公司的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运动服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国外投资可以分为直接国外投资和间接国外投资两种基本形式。前者主要指在国外的生产性投资,而后者是指在国外的股票、证券等的投资。不管国外投资的具体形式如何,决定国外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根本动机是资本最大收益。为此,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必须研究成本收益 (Cost-Benefit)和风险报酬(Risk-Reward),只有在成本收益最小和风险报酬最低时,资本投资收益才最大。同时,还必须对国外投资的其他各种风险要素作充分的考虑,如市场情况、产业结构、劳动力质量、税收等等。近年来,对国外投资中的政策风险也越来越重视。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各国对外国投资所抱的不同态度和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资本投资的收益。我们必须看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国外投资所作的种种研究,实质上都是为垄断资本集团利益服务的。 研究国家或企业 (主要指跨国公司) 在国外投资经营和决策的国外投资经济学 (Economics of ForeignInvestment),不同于国际投资经济学(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Investment)。后者主要是研究国与国,或私人企业之间的相互投资,其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合资经营”,“国际分包合同”(International Subcontra-cting),“许可证协议”(LiceningAgreements),“管理合同” (Mana-gement Contracts),“三边合作”或“三方工业合作”等形式。而国外投资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一国(或企业)在另一国的投资,主要形式是“独资经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之间,私人企业之间的相互投资比单向投资有了更快的发展。 投资学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均作为必修专业课程。上述地区投资学的基本内容为: 投资学的基本原理,科学基础及研究范围;投资的性质、起源及其演进; 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投资证券的种类;投资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职能任务,投资报酬与各种证券的选择; 投资风险的压力及其可能防护的方法; 个人及团体公司投资政策的制定; 投资计算技术及投资会计处理等等。 在国内,长期以来投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投资学体系。虽然建立了基本建设经济学和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学,但前者只是从部门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宏观投资,后者不过是一门财务和银行业务的实用学科。两者虽然同投资学科有一定交叉,但都无法取代投资学的地位,其中对流动资金投资的研究更是基本建设经济学和基本建设财务信用学所不能替代的。近年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投资研究所和有关大专院校对投资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198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投资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论讨论会,为投资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富有中国特色的投资学正在创立中。 阅读书目: 《投资学入门》萧而邝编著,〔台〕开明书店1967年初版;《投资学》蒋友文编著,〔台〕国立编译馆1976年版; 《投资学》龚平邦著,〔台〕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 《Essentials of Investments》C. Ronald,Sprecher.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1978; 《TheBasics of Investing》 Benton E,Gup. 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79;《Investment: Con-cepts,Analysis,and Strategy》Tobert C,Radcliffe. Glenview,Ⅲ.:Scott,Foresman & Colk1982;《Investment Principles》2nded. Timothy E,Johnson. Eng-lewood Cliffs,N. J. Prentice-Hall,Inc.,1983; 《The Basics ofInvesting》2nd ed. Benton E.Gupm. New York: Willy,1983;《Fundamentals of investments》3rd ed. Richard A. Stevenson.St. Paul: West Publ Co.,1984;《Fundamentals of Investing》Lawrence J. Gitman. New York:Harper & Row,Pub.,1984. 投资学 投资学研究投资的运动形式和投资管理方法的学科。西方投资学仅限于以“证券投资”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主要有: 投资的性质、起源及其演进; 资本的供给与需求; 投资证券的种类; 投资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职能; 投资报酬与各种证券的选择; 投资风险及其可能防护的方法;个人及团体公司投资政策的制定;投资计算技术及投资会计处理等等。我国建国以来一贯注重对投资理论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基本建设经济学”和“基建财务与信用学”两门学科。它们虽然与投资学有一定交叉,但无法取代投资学的地位,特别是对流动资金投资的研究更是这两门已有学科所不能替代的。1985年7月中国投资学会正式成立,开始了我国投资学研究的新阶段。我国投资学主要以生产性投资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主要有: 投资的国民经济总体考察、投资本质、投资模式、投资的运动形式、投资资源与分配、投资决策体系、投资的管理方法和原则、投资环境、投资运行机制、投资稳定系统、国际投资、投资效益考核等。 ☚ 投资一般 投资经济学 ☛ 00003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