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堂明曾用砺室名。北堂,指内室,母亲所居,因又代称母亲。《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谓于北堂种萱草。唐虞世南著有《北堂书钞》,亦本此义。明王直为曾氏作《北堂记》:“余友曾用砺治其所居北向之堂以事其母,而名之曰‘北堂’。用砺居太和北门,世以积善重于乡,盖其为父母者,率能以礼义训其子,而为子者亦能以礼事其亲,予得于耳目者旧矣。”(见《抑庵文后集》卷二)室名寓孝亲之旨。 北堂谢鹤,字披云,号北堂,清江苏娄县人。太医院判谢鹏之弟。鹤早年习举业,候选州同。兼精医术,名噪江浙间。著有《伤寒摘要》六卷,未见刊行。 北堂 北堂古代士大夫家主妇常居之处,后以北堂代指母亲。此处指宝玉的祖母贾母。 ☚ 揭帖 一阳旋复 ☛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初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亡,与兄世基同入长安。隋炀帝时,曾任秘书郎、起居舍人。入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迁太子中舍人。太宗即位,转著作郎,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后进爵县公,世称虞永兴。卒谥文懿。曾编纂著名类书《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原有诗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辑存其诗三十二首,编为一卷。 北堂 【出典】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汉·毛氏传:“背,北堂也。” 【释义】 《伯兮》有树萱草《谖》于北堂的吟咏,“北堂”为古代主妇所居之地;后引申之以“萱堂”或“北堂”为母亲的代称,并以“北堂”作为咏萱草的典故。 【例句】 ①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李峤《萱》716)这里用《伯兮》句意以切咏萱草。②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2072)这里以“北堂”代指母亲,以切张氏归乡省亲。③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杜甫《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2414)这里用“赴北堂”喻指许八归觐其母。④禁脔去东床,趋庭赴北堂。(杜甫《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亲事遂停》2554)这里用北堂为喻,谓封主簿婚事不成回家省觐。⑤事主来中禁,荣亲上北堂。(李端《送王羽林往秦州》3266)王羽林赴秦州省亲,故说他“上北堂”。⑥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刘禹锡《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4076)这里说马大夫(总)寄诗即可使杨侍郎解去遭贬之愁,不必再种萱来解忧了。⑦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吕温《吐蕃别馆月夜》4164)作者出使怀乡,这里借想象月照北堂表现自己的思绪。 北堂 对母亲的代称。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后因以称“北堂”为主妇之居,以指母亲的居室。源自《诗经·卫风》中的《伯兮》篇。这首诗表现妻子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原诗共16句,最后4句是:“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哪儿去找忘忧草啊,把它栽到北堂!想起我的夫君啊,心里郁闷而忧伤!” “谖草”又写作“萱草”,相传种上这种草可以使人忘忧,人称忘忧草。“背”,即“北堂”,是古时妇人的居处。按诗的原意,“北堂”似乎应指“妻子”,后来大概是因为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更为深切,便敬称母亲为“北堂”或“萱堂”。 北堂借指母亲。唐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诗: “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北堂běitáng对母亲的代称。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后因以称“北堂”为主妇之居,以指母亲的居室。源自《诗经·卫风》中的《伯兮》篇。这首诗表现妻子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原诗共16句,最后4句是:“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北堂běi táng古代本指房子的北半部,妇女盥洗的地方(见《仪礼·士昏礼》及注)。又因《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背,北堂也。”仪礼和毛诗相关合,日后于是衍变为“北堂”和“萱”都代指母亲: ~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八七·1125按,这是薛宝钗自悲身世的诗句,“北堂有萱”是指她的母亲。)应是~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九四·1211)按,这是贾宝玉咏海棠花冬开的诗句,“北堂”字面上指母亲,其实是指贾母。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專居部 > 其他 > 北堂2 北堂2 běitáng 母親之居室。《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背,北堂也。”宋·王禹偁《寄金鄉張贊善》詩:“北堂侍膳侵星起,南畝催耕冒雨歸。”明·陳汝元《金蓮記·偕計》:“孤幃冷簟,難辭白髮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紅顔於别闥。”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居室部 > 廳堂 > 北堂1 北堂1 běitáng 古代居室前後以牆隔開,前面曰堂,後面中央曰室,室之東西兩側曰房,東房前後分爲二,其北曰北堂。爲婦女盥洗之處,後因以指主婦居處。始見於先秦,後代沿用。《儀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鄭玄注:“北堂,房中半以北。”賈公彦疏:“房與室相連爲之,房無北壁,故得北堂之名。”唐·韓愈《示兒》詩:“主婦治北堂,膳服適親疏。”清·方苞《工部尚書態公繼室李淑人墓志銘》:‘而淑人留京師,余嘗拜于北堂。”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祠祭部 > 祭所 > 北堂3 北堂3 běitáng 指宗廟供奉神主之室。《荀子·宥坐》:“子貢觀於魯廟之北堂,出而問於孔子曰:‘鄉者賜觀於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輟,還復瞻被九蓋皆繼’。”楊倞注:“北堂,神主所在也。” 北堂 北堂母亲的代称。唐·李白《赠历阳褚司马》诗:“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 贤妣 老娘 ☛ 母亲【同义】总目录 北堂萱堂慈闱寿母母亲尊慈老娘尊萱嬷嬷孃子 北堂 北堂《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背,北堂也。”后作为母亲之代称。陈延益《与汪康年》:“上请~大安。” ☚ 尊慈 令堂 ☛ 各种人的居室 各种人的居室帝王生前的居室:阴室 ☚ 居室 妇女居室 ☛ 北堂 北堂对母亲的雅称。“北堂”,旧时母亲居住之所。 ☚ 萱堂 家母 ☛ 北堂běi táng见“萱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