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Jù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吉林之蛟河,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度、平邑,山西之大同、忻州,浙江之余姚等地均有。汉族、朝鲜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晋大夫具丙之后,” 此以名为氏。 ❷ 《姓氏词典》据 《元和姓纂》 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系春秋时郑公子具的后代。” (按: 公子具,食采于开封,因以 “具封” 为氏,亦为 “封具” 氏,姑收录以备考。) 汉代有具褒,中山太守; 后汉有具瑷,宦者,中常侍; 明代有具春,弘治举人,任知县。 具jù❶供置,供設。司馬相如《上林賦》:“庖廚不徙,後宮不移,百官備具。” ❷備辦。司馬相如《子虛賦》:“勺藥之和具而後御之。”張衡《羽獵賦》:“於是鳳皇獻歷,太仆駕具。” ❸完備。馬融《長笛賦》:“十二畢具,黄鐘爲主。”張衡《東京賦》:“於是觀禮,禮舉儀具。” ❹酒肴和食器。司馬相如《長門賦》:“修薄具而自設兮,君曾不肯乎幸臨。” ❺副詞,都,全。通“俱”。張衡《東京賦》:“具惟帝臣,獻琛執贄。” 具 《说文》:“具,供置也。”《汉书·郑当时传》:“然其馈遗人,不过具器食。”具,准备。通“俱” ju 〔例一〕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具,全部。具通“俱”。 〔例二〕 《汉书·郭解传》:“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具,群母、侯部;俱,群母、侯部。群母双声,侯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具 具jù❶齐全,具备。《小雅·无羊》二章:“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物: 牛羊的毛色。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郑《笺》:“牛羊之色异者三十,则女之祭祀,索则有之。”朱熹《集传》:“其色无所不备,而于用无所不有也。” ❷皆,都,全都。《郑风·大叔于田》一章:“叔在薮,火烈具举。”《韩诗》说:“禽兽居之曰薮。”毛《传》:“薮,泽,禽之府也。烈,列; 具,俱也。”郑《笺》: “列人持火把俱举,言众同心。”《小雅·正月》五章:“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毛《传》:“君臣俱自谓圣也。”郑《笺》:“时君臣贤愚适同,如乌雌雄相似,谁能别异之乎?”《大雅·桑柔》二章:“民靡有黎,具祸以烬。”郑《笺》:“黎,不齐也。具,犹俱也。言时民无有不齐被兵寇之害者,俱遇此祸以为烬者。” ❸聚齐,在一起。《小雅·常棣》六章:“兄弟既具,和乐且孺。”毛《传》:“九族会曰和;孺,属也。”郑《笺》:“九族,从己上至高祖,下及玄孙之亲也。属者,以昭穆相次序。”《尔雅·释言》:“孺,属也。”李巡曰: “孺,骨肉相亲属也。”朱熹《集传》:“具,俱也。”俱,与……在一起。 ☚ 罗 畀 ☛ 具读音j·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其遇切,去,遇韵。 ❶用具。 ❷具有。 ❸备;办。 ❹量词,用于尸体、棺材等。 ❺全部。 ❻才能。 上一条: 沮 下一条: 俱 具〔ju〕 具备 〔ju bei〕 zeix; jib beib. 具体 〔ju ti〕 jid njanb: 说~些。pud jid njanb ad njed. 具ㄐㄩˋjù三3398见「具子」、「具具」、「具便」、「具然」、「具砍头甘结」   具ju❶已准备好的饭食。《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以:认为。君:孟尝君。贱之:看不起他。食以草具:以草具食之,拿粗劣的饭食给他吃。“食”后省略了“之”。) ❷准备。《左传·隐公元年》:“(太叔)缮(shan)甲兵,~卒乘(sheng),将袭郑。”(缮甲兵:修治盔甲、兵器。具卒乘:组织兵士和战车。袭:偷偷地进攻。郑:郑国。)《聊斋志异·促织》:“成妻~资诣问。”(成:人名。资:钱物。诣问:到[那儿]问卜。) 具jù❶器物 △ 工~|农~。 ❷具有 △ 独~匠心|别~一格。 ❸表示计量 △ 一~尸体|一~棺木。 ❹写出;开列;陈述 △ ~名|开~证明|条~时弊。 【注意】中间是三横。以“具”为偏旁的字有“俱、惧”等。 具❶使用的器物:工~︱用~丨器~︱坐~︱卧~︱寝(qin)~︱妆~︱模(mu)~︱刀~︱灯~︱炊~︱渔~︱钓~︱农~︱文~︱画~︱家~丨雨~︱玩~︱挽~︱茶~︱餐~丨面~︱道~︱刑~︱教~︱赌~。 ❷备;备有:~备︱~名︱~结︱~文︱~呈︱~保︱谨~︱独~只眼︱独~匠心︱别~一格。 ❸量词:一~尸体︱座钟一~。 ○~体((一)明确;不抽象;不笼统。(二)特定的)︱才~(才能)︱~体而微。 具jù❶ 用具:农具│文具│雨具。 ❷ 有,拥有:具备│初具规模。 ❸ 量词,用于棺材、尸体和某些器物等:一具尸体│两具棺材。 ❹ 姓。 具(1次) 准备齐全。雷师告余以未~《离》 另见[招具] 具jù准备齐全,完备。《史记·商君列传》:“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离骚》:“雷师告余以未具。”蒋骥注:“具,备也。”未具,没有准备。 具ju具保1 具备 具呈 具结 具名2 具体 具文 具言 具有餐具 工具 家具 农具 文具 卧具 雨具 灶具 坐具 具体性家具城 假面具 具保释放 具体而微3 别具一格 初具规模 独具匠心 具jù❶具有;生而有: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希世俊美。(二六·603)外~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七九·1978) ❷备;办: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来邀雨村。(一·16)礼部见当今隆敦孝弟,不敢自专,~本请旨。(六三·1514)
具jù具❶猶“皆”。《詩經·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具腓。” 鄭玄箋: “具,猶皆也。” 《詩經·小雅·楚茨》: “神具醉止,皇載起。” 鄭玄箋: “具,皆也。” ❷猶“來”。《詩經·小雅·頍弁》: “豈伊異人,兄弟具來。”鄭玄箋: “具,猶來也。” ❸猶 “備”。《詩經·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鄭玄箋: “具,猶備也。” ❹猶“俱”。《詩經·大雅·桑柔》: “民靡有黎,具禍以盡。” 鄭玄箋:“具,猶俱也。” 《儀禮·士冠禮》: “筮與席,所卦者,具饌于西塾。” 鄭玄注:“具,俱也。” ❺猶“辦”。《儀禮·特牲饋食禮》: “宗人告有司具。” 鄭玄注: “具,猶辦也。” 具具jù〖动词〗 一、办,备办(8)。《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太叔加固城郭,积聚粮草,修造武器准备了步兵车兵,将要偷袭郑国的都城。《单子知陈必亡》:司徒具徒。——司徒安排仆役。《乐毅报燕王书》: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我就接受先王亲口下的命令,备办了符节,往南出使到赵国去。 二、具备(8)。《太史公自序》: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万事都已具备,都各自按次序得其所。《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件好事具备了,贤主、嘉宾两种难得的人欢聚在一堂。《箕子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殷代有个仁人名叫箕子,他的确具备这种立身处世之道。
具jù〖副词〗 用同“俱”。表示统括,可译为“都”、“全部”等(9)。《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我把这些全都上表奏闻,再次辞谢,不敢就任。《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他们看到渔人,就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全部回答了他们。《进学解》:长通于方,左右具宜。——成年以后通达事理,身边的事都处理得很合适。
具jù〖名词〗 一、酒肴,食物(1)。《冯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孟尝君左右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就用粗劣的饭菜给他吃。 二、器具,用具,工具,东西(9)。《王孙圉论楚宝》: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倘若各国诸侯喜欢这些礼物和器具,便加上用外交辞令来疏导。《酷吏列传序》:法令者,治之具。——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工具。《货殖列传序》: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这些都是中原地区人民所喜爱的,是民间风俗和人民穿着,饮食、养生、送死所需要的东西。 三、才能,人材(2)。《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都实在是名高当世的人才,具备有将相的才能。《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如今那些佩带兵符、高坐虎皮交椅的人,雄纠纠地好像是个捍卫国家的人材。 具jù❶ 设食,备酒席。《汉书·灌夫传》:“请语魏其~,将军旦日蚤临。”(蚤:通“早”,早晨。) ❷ 饭食,酒食。《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草具:粗劣的饭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召之。” ❸ 准备,置办。《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卒乘,将袭郑。”(缮:修理。)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鸡黍,邀我至田家。” ❹ 具备,拥有。魏学洢《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情态。”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❺ 器具,用具。贾谊《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赤壁之战》:“已选三万人,船、粮、战~俱办。” ❻ 才能,能力。《晋书·王羲之传》:“吾素自无廊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当今廊庙~,构厦岂云缺?” ❼ 开列,陈述。《梦溪笔谈》卷二十五:“令~其家所有财粟。”张难先《日知会始末》:“事略依次~后。” ❽ 副词。❶ 全,都。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兴。” ❷ 全部,详尽。《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具*juBEDF ❶用具,有一定用途的器物:农~/文~/工~/家~/餐~。 ❷量词:一~尸体/一~棺材/一~座钟。 ❸备有,备办:~备/初~规模/略~轮廓/~呈/~结/敬~菲酌。 ❹〈文〉才能;人才:才~。 ❺姓。 准备 准备备(~用;~课;备办;备拟;备豫;豫备;治备;正备;排备;预备) 具(治具) 戒 办(排办) 打当 打整 打点 打理 端正 排顿 准备文件:备文 做好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协商等:酝酿 新生事物的酝酿:结胎 作诗文时先做思想上的酝酿:意在笔先意在笔前 意先笔后 意存笔先 事情正在酝酿,尚未发作:密云不雨 密云无雨 为正义而献身的思想准备:不忘沟壑 自己准备:自备 自具 打算,准备:安排(~饭食) 整理准备:整备 为补充而准备:后备(~力量) 经常准备或防备:常备 经常准备而不懈怠:常备不懈 随时随地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周密准备:审备 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紧锣密鼓 密锣紧鼓 密鼓紧锣 准备齐全:完备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薄发 厖积薄发 (预先筹划或安排:准备)
另见:预先 筹划 打算1 安排 防备 ☚ 准备 事先做好准备 ☛
个体物量 个体物量用于家、店、房、门、窗、墙、阶、梯等的量:家(三~人;几~商店) 房(两~媳妇) 爿(一~店) 进(一~房) 座(一~楼) 幢 栋 所间 格 扇(一~花窗) 樘 槽(两~隔扇) 道(一~门) 堵(一~墙) 磴 级 层 用于家具、灯盏、什物、药物等的量:张(一~桌子) 堂(一~家具) 把(一~椅) 只(一~桶;一~箱子) 袋(一~烟) 炷(一~香) 顶(一~帽;一~帐) 盏(一~明灯) 支(一~烛;四十~光) 用于食物、药物的量:帖(一~而愈) 贴(一~膏药) 丸(每服一~) 味(缺一~药) 剂(一~即效) 服(煮三~) 料 餐(一日三~) 用于布、衣、被、线的量:匹(一~布) 幅(三~青布) 件(几~衣服)袭 领(一~大衣) 身(一~新衣) 绞(一~纱) 桄(一~线) 轴(两~丝线) 床(一~棉被) 用于容器的量:杯(一~酒) 盅 碗 碟(一~菜) 盆 桶(一~油) 壶(一~醋) 锅(一~汤) 罐(一~蜂蜜) 缸(一~水) 坛(一~子酒) 池(一~水) 听(一~饼干)筐(一~鱼) 篓(一~废纸) 篮箩 蔸(一~菜) 箱(一~书) 盆 匣(一~首饰) 笼(一~包子;一~猪肝) 瓢(一~水) 勺(一~米) 用于器具、器物、机器、车船等的量:把(一~刀) 具(一~棺材;座钟一~) 架(一~机器) 杆(一~旗)盘(一~磨;一~机器) 台(一~车床) 只(一~船) 部(一~车)辆(一~车) 艘(一~船) 用以计算车、马、轿、梯的量:乘 用于武器、弹药等的量:杆(一~枪) 枝(一~枪) 挺(一~机枪) 门(一~炮) 尊(一~炮) 张(一~弓)发(一~子弹) 颗 粒 用于纸、书、画、诗、歌、文件、影片、印刷物等的量:纸(一~空文) 张(一~纸) 本(一~书) 篇 章段 页 面 阙 首(赋诗一~) 曲(高歌一~) 支 部 函 册 份(发文一~) 套(一~书) 幅帙 帧(一~画) 轴(一~古画)票(投一~) 道(一~命令) 角(一~文书) 通(手书两~) 笔(一~好字) 用于手、指的或与它计的量:指(断其一~;长约一~) 掌(打一巴~) 把(拉它一~) 拃(两~一尺) 掐(一小~草) 捧(一~枣) 围(一~粗) 抱(一~大) 搂(一~粗) 用于气体、液体的量:股(一~香气) 朵(一~白云) 泡(一~尿) 滴(一~水) 汪(两~泪) 摊(一~水)泓(一~秋水) 点(雨~) 用于其他物品的量:封(一~信) 只(两~手) 口(一~井;反咬一~) 张(一~嘴) 眼(一~井) 条(一~心) 台(一~戏) 尊(一~佛)座(一~佛) 具(一~尸体) 道(三~防线) 卷(一~纸) 个(几~) 干(若~) 层(激浪千~)垓 ☚ 事情、行动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 ☛
全部 全部全(全个;全般;全体;全副;全量;全套;全付;全班;全数;全盘;全然;大全) 整(整整;整个;整体;整部) 合(合盘;合计;~家;~村) 阖(~第) 浑(浑全;~身是劲) 总 通(通通;通同;通统;通体;通盘;通共;通计;通总;通数;通类;通前彻后;通前澈后) 满(~碗;~身;~面;满盘;~打~算;~门抄斩) 统(统统;统通) 毕(原形~露) 一(一起;一总;一切;一皆;一概;一体;一并;一是;一古脑儿;一股脑儿;一股拢总)俱(一应~全;面面~到) 佥(~同) 胥(万事~备) 均(~安;~好) 举(~国;~家) 概(~数) 扫(扫地;扫数) 尽(尽尽;尽底;尽行;尽皆;尽多;尽都;尽数;罄尽) 竭 纯(~粹) 镇遍(~地;~体) 顿(顿自;顿然) 应(一应) 净 绝 浑(~身) 所有 诸有 不遗(~余力)囫囵 齐齐 种种 诸余 连根 倾巢 连头搭脑 百分之百 全部、总共:兠肚连肠 表示全部:尽 皆(悉皆;咸皆;尽人~知) 悉(~数) 咸(老少~宜) 毕 具 侪 偕 备(关怀~至) 全(完全;全然;纯全;十全) 都(都卢) 率 类 了(~无长进;~不相涉) 断(~无此理)干净 纯然 纯粹 十成 一定 根本(~不理) 绝然 浑然 简直 通身 彻梢 统统 统通 表示整个,全部:连头带脑 连头夹脑 连头接脚 连头连脚 连头搭脑 完全、十足:彻头彻尾 彻首彻尾 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不折不扣 某范围内的一切:凡(~是) 是(都~;总~) 连(~人带马) 事物的全部:体(总~;整体;一体;全体;统体) 全豹 一切物质的总体:宇宙 世界 形成的整体:个儿(论~买) 结合紧密,不可分裂的整体:铁板一块 全部一起:趸(~批;~数) 全部,无遗留:连汤带水
另见:数量 总括 齐全 ︱部分 ☚ 全部 包括 ☛
陈述 陈述陈(陈说;陈告;陈具;陈道;开陈;说陈;启陈;布陈) 开(开辞) 白(启白;谘白) 矢 胪 状 摆(摆列;~情况) 展(展布;展叙) 披(披述;披陈;披告;披露) 绎(铺绎) 具(条~时弊) 叙 启述 述奏 开说 敷说 称说 指申 敷述 表示陈述的语气:也(~好;~罢) 矣 焉 吧 哩 啦 嘛 的 呢 喽了(罢~) 么 哉 乎 邪 陈述大义:陈义 自己陈述:自陈 自白 自述 自列 自状 代人陈说:关说 沟通,关说:疏通 冒昧陈述:敢言 (陈说叙述:陈述)
另见:叙说 叙述 讲述 进言 上书 ☚ 陈述 陈述事情 ☛
用具 用具器(器具;器物;器件;器用;竹~) 具(家具;行~;教~;量~;玩~) 家伙 家事 家活 家生 家什 各种用具:器物 用器 物器 行仗 形物 携带的用具:赍具 拍打用具:拍(拍子;蝇~) 旧时家长责打家人的用具:家法 旧时塾师体罚学童的木尺:戒尺 戒方 夹物具:夹(夹子;~板;铁~;发~;书~;卷~) 卡(卡子;卡具;发~) 铗 筴 梜 剪(火~;夹剪) 镊(镊子) 抓爬背痒的用品:爪杖 如意(铁~) 叉物具:叉(~子;钢~;木~;刀~;鱼~;粪~) 悬挂或探取东西的用具:钩(钩子;挂~;秤~;钓~) 钜 炭钩子:鋊 望远具:金目 望远镜 簸扬具:簸(簸箕) 箕 筛物具:筛(筛子;罗~;粗~) 簁 细筛:罗(绢~)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提(油~;酒~) 取火具:燧(燧石;木~) 火石 火柴 洋火 供上、下的用具或设备:梯(梯子;楼梯;扶~) 阶 隥 梯上的横木:梯桄 遮盖具:罩(罩子;纱~;面~;灯~) 汲水器:缶 瓶(银~) 从井中打水的用具:银瓶素埂 素绠银瓶金瓶素绠
另见:家具 器具 工具 ☚ 用具 清扫用具 ☛
具有 具有具 俱 有(~着;赋~) 天生具有的:与生俱来 具有某种性格、气质等:赋有 具有所有条件:具具 具有新的面貌和风格:别开生面 别启生面 别开阡陌 一开生面 自开生面 特开生面 生面别开 生面独开 另开生面 独开生面 独辟生面 大开生面 达官贵人的后代具有天生的优良气质:花根本艳 应当具有:应有 习惯所具有:惯有 独自具有:只有 独有 惟独 共同具有:共有 都具有:赅存 成对或相称的两方面都具有:双全(父母~;文武~) 同时具有:兼备 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兼而有之 大量具有:广有 光有 光宅 富有 ☚ 有 拥有 ☛
齐全 齐全齐(齐备;齐楚;齐整;齐截;齐齐整整) 全(全乎;周全) 完(完全;完备) 赅 备(备完;备具;备体;该备) 具(具备;毕具) 毕 庀 十 大成 完美齐备:美备 精美齐备:精备 齐备而详细:该密 样样齐全:无一不备 很齐全:应有尽有 一切该有的都有了:一应俱全 样样俱全,什么都有:十相俱足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齐全:色色俱全 各方面都齐全,没有遗漏:面面俱全 (事物的部分、品种应有尽有:齐全)
另见:具有 完全 完美 ☚ 齐全 完备 ☛
完备 完备十 足 完(完具) 备(备完;备具;该备;饬备;宣备;大备;曲备;浑备;旁备) 具(具备;具脩;毕具) 周(周足;周普;周瞻) 设 赅 齐整 齐全完备:悉备 足备 全备 赅备 周备 周全 舒齐 选具 大致完备:苟完 明确完备:明备 纯正完备:纯备 丰富完备:富备 整齐完备:齐给 周到完备:修备 周密完备:详细 周备 详尽完备:委备 周详完备:详备 文献资料或文章内容等详细完备:详赡 允当而完备:允备 完备周到:备至 完备无遗:该尽 饬尽 所需的东西十分完备:无一不备 不简陋:何陋之有 (应该有的全有了:完备) ☚ 齐全 完好 ☛ 具jù其遇切,去遇。 ❶准备;具备。《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卒乘。” ❷陈述;开列。《韩非子·难言》:“家计小谈,以~数言。” ❸完备;完善。王安石《上皇万言书》:“法严,令~。” ❹酒肴,饮食。《史记·司马相如传》:“今有贵客,为~召之。” ❺器械,工具。《城守篇·守御》:“严失火之令,备救火之~。” ❻才能。李陵《答苏武书》:“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 ❼件,套。《史记·货殖传》:“羊裘千石,旃席千~。” ❽皆;都。张衡《西京赋》:“冰霜惨烈,百卉~零。” 〖具〗 粵 geoi6〔巨〕普 jù ❶ 準備,備辦。宋濂《杜環小傳》:「環〜棺槨殮殯之禮。」 ❷ 具有,具備,有成語「獨〜慧眼」。魏學洢《核舟記》:「各〜情態。」 ❸ 聚集。《詩經.小雅.常棣》:「兄弟既〜,和樂且孺。」(孺【粵 jyu4〔餘〕普 rú】:親愛,和睦。) ❹ 同「俱」,全,都,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俱」。范仲淹《岳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興。」 ❺ 器具,器物。荀況《荀子.禮論》:「然而殯斂之〜,未有求也。」 ❻ 條件。韓非《韓非子.定法》:「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也。」
具jù❶器物。如:工具,家具,文具。、 ❷具有。如:具备;初具规模。 ❸备,办。如:具结,谨具薄礼。 ❹量词。如:座钟一具。 具 具ju副词。用于动词、形容词前,表示主语代表的人全部施行某一动作或全部具有某种情状,或动作涉及受事者全体,相当于“全部”“全都”等。如: ❶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靖节先生集·桃花源记》“具”句:看见打渔人,就很惊讶,问〔渔人〕从什么地方来,全部回答了他们。) ❷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塗哉? (《颜氏家训·涉务》“具”句:人的质素有长有短,难道能要求在六个方面全都尽善尽美吗?) ❸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具”句:政治通明百姓和乐,诸多被废弃的事情全都重新振兴起来。) ☚ 举 讵 ☛ 具jùⅠ ❶ (用具) utensil;tool;implement: 农 ~ farm tools [implements];agricultural implements; 文 ~ writing materials [utensils];stationery ❷ (姓氏) a surname: ~ 丙 Ju Bing Ⅱ [书] (用于棺材、尸体和某些器物): 一 ~ 尸体 a corpse; 一 ~ 座钟 a desk clock Ⅲ ❶ (具有) possess;have: 初 ~ 规模 have begun to take shape ❷ [书] (备;办) provide;furnish: 谨 ~ 薄礼 allow me to present to you this trifling gift ◆具备 possess;have;be provided with; 具结 [旧] recognizances;sign an undertaking;binding over;enter into recognizances; 具名 put one's name to a docu ̄ ment,etc.;affix one's signature; 具体 concrete;specific;particular; 具体项目 specification item; 具体形象思维 concrete imaginal thinking; 具体行政行为 concrete administrative action; 具文 mere formality;dead letter; 具有 possess;have;be provided with 具jù❶ 具体而微
❷ 别具一格|别具匠心|别具只眼|独具慧眼|独具匠心|独具一格
❸ 戚戚具尔 具具,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甲骨文从鼎从廾,“鼎” 是古代食器,雙手持鼎表示置辦食物,會意字。“鼎”或簡化爲 “貝”形,又演變爲 “目”形。本義是置辦。卜辭或用本義。銘文或用以表示器具單位,“一具”猶言“一套”。或指器具,或用作人名。又或讀 “俱”。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 具jù (甲) (篆) 会意字,甲骨文为双手捧着鼎,意为准备食物,也包括盛食物的器具。故作动词有“准备”的意思,作名词有“器物”的意思。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u 阴平:俱(姓氏) 上声:椇(枳椇,可入药) 去声:惧(畏惧) 俱(俱乐部) 飓(飓风) 犋(畜力单位)
具jù(8画)
  【提示】上面是 , 里面三横,不要错写成两横的且;中间三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具jù8画 八部 (1) 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器物: 工~|道~|量~。 (2) 〈书〉才干;才能: 才~|治世之~。 (3) 量词。用于棺材、尸体和某些器物: 一~棺材|一~无名尸。 (4) 拥有;具有: ~备|别~一格|独~魅力。 (5) 〈书〉备办;准备: ~呈|~结。 (6) 〈书〉陈述;写出: ~名|条~风俗之弊。 具 ☚ 弈 部">  部 ☛ 具jù甲骨文象双手(、廾)持鼎状。西周金文简化从贝、从双手。都是置备、具备义。如:具备|具有。春秋后讹从目、从双手,小篆同,隶楷又略讹。转为名词,指器具,器物。如:工具|家具|文具|农具。由具备义引申组词如:具体。 具★常◎常
jù表意,甲骨文象双手捧鼎之形,鼎是盛祭品或食物的器具,金文1把鼎讹为貝,金文2和小篆进一步把鼎讹为目,隶定为“具”。(一说从廾从貝,表示双手拱貝。)本义表示供设酒食,引申为酒食、备办、具备、器具、副词(相当于“全”“都”)等。 【辨析】 ❶以“具”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jù:俱、惧、飓、犋。 ❷具/俱 见208页“俱”。具 (jù)供置也。从廾,从貝省。古以貝爲貨。 具 甲 金 篆 隶jù【析形】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是鼎,下是双手,像两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金文字形鼎旁讹变作贝,小篆字形又省去贝旁最下两笔,隶、楷字形承之。 【释义】《说文》:“共置也。”本义是供置,引申为备办,准备。又引申为具有,具备。由备办又引申为全部具备,完备,详尽。也指所备办的器物、器具。[具体而微]总体的各部分都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the upper part is 鼎(dǐnɡ,ancient cooking pot)and the lower part are two hands,thus the character shaped like two hands holding a cooking pot.In Bronze Inscriptions,the cooking pot was changed into 贝(bèi,conch)and in Small Seal script the below two lines of 贝 was omitted. 【original meaning】An appliance. 具 ☚ 𦒶 豖 ☛ 00000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