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空间资源利用
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为人类提供交通、生产、通讯、生活娱乐等服务的过程。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是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海洋渔业资源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要素,是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主要物质条件,其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海洋资源性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进而也影响着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洋空间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有:
❶交通运输空间。海洋交通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成本低廉,适宜对各种笨重的大宗货物作远距离运输; 缺点是速度慢,运输易腐食品需要辅助设备,航行受天气影响大。
❷海上生产空间。海上生产项目建设的优点是可大大节约土地,空间利用代价低,交通运输便利,运费低,能免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冷却水充足,取排方便,价格低廉,可免除污染危害。缺点是基础投资较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❸海底电缆空间 (通信、电力输送)。通信电缆包括横越大洋的洲际海底通信电缆、陆地和海上设施间的通信电缆,电力输送主要用于海上建筑物、石油平台等和陆地间的输电。
❹储藏空间。利用海洋建设仓储设施,具有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利、节约土地等优点。
❺文化、生活、娱乐空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各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重视开发海洋空间的旅游和娱乐功能,利用海底、海中、海面进行娱乐和知识相结合的旅游中心综合开发建设。如日本东京附近的海底封闭公园,游人可直接观赏海下的奇妙世界。美国利用海岸、海岛开发了集游览和自然保护为一体的保护区公园。围海造陆也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古老的方式之一。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目前,荷兰有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目前主要有人工岛与海上城市的建设。a.人工岛是人类利用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建造的海上生产和生活空间,可用于建造石油平台、深水港、飞机场、核电站、钢铁厂等。通常,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这种新建陆地称为人工岛。b.海上城市是指在海上大面积建设的用来居住、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的海上建筑。日本是建设海上城市进展较大的国家之一,除已建成的神户人工岛外,日本还提出了再建700个人工岛的设想,计划新增国土面积1.15万平方千米。日本是世界上建造人工岛成绩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战后60多年来,已向海洋索取土地达到200平方千米,相当于26个香港岛,其中最为著名的人工岛要数神户人工岛了。该岛位于神户市东南3千米、水深13米的海面上,建于1966—1988年,削平了神户西部的两座山峰,将8000万立方米的土石填人海中,耗资达5300亿日元。该岛面积为436万平方米,有双层大桥与神户相连。岛上居民达2万多人,商店、学校、医院、邮局、博物馆、公园、体育馆、游泳池、污水处理场等各种设施齐全,有6000多户住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城。岛上还有现代化的装卸码头,可同时停泊28艘万吨巨轮。日本还计划在21世纪建成 “海洋通讯城市”,将容纳100万常住人口和50万流动人口。我国有着建人工岛的悠久历史,明代嘉庆年间就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方面成绩也非常显著。长江口外用水泥堆成的鸡骨礁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岛。1988年,在南沙永暑礁建立了一个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的人工岛作为海洋观测站。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工岛建造计划正在拟定和实施之中。100多年来,澳门人利用围海造陆的方法使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