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玉河橋”。位於山西省大同東關外,跨如渾河。爲聯拱石橋。相傳早建於北魏。金天會十年(公元1132年)復建,次年即毁於大風,後修復。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及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均壞於水,修復後,至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又壞。議者以爲橋二十七間,其西不壞者二十二,皆石柱,其東木柱易壞,于是採石爲柱二十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增修,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總兵郭琥拓基更建,下環十九洞,高三丈,東西長百餘丈,南北闊十餘丈,翼以扶欄。清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大水傾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