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反)私有制 公有制gōng yǒu zhì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1955年毛泽东《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公有制gōng yǒu zhìобщéственная сóбственность;систéма общéственной сóбственности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gōng yǒu zhì(名)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生产资料~|土地~|建立~|原始的~和现代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 ●私有制sī yǒu zhì(名)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而产生的|生产资料~|土地~|废除~。 公有制←→私有制gōng yǒu zhì ← → sī yǒu zhì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 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是产生剥削和阶级的基础。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公有制全称“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形式。历史上迄今有过两种公有制:原始公社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特点: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不存在一些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他人的劳动,即剥削。原始公社所有制,是在人类社会最初阶段出现的,与当时极端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原始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劳动,对共同的劳动成果实行平均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不同形式,它建立在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之上,是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改造个体私有制而建立起来的。它消除了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结束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被剥削受压迫的历史,使人民第一次成为生产资料和社会的主人,开始了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新时代,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并为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奠定了牢固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发展成为共产主义公有制,人类也将逐步自觉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公有制Public Ownership在加拿大指政府部分或全部拥有的企业。其产品与服务价格随需求变化。政府所有的铁路、航空公司等为公有企业。医院、公路与公立学院却不在此列。这是因为,后者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收入,并非来自顾客所付的费用。公有企业多为国家投资兴建,有时也可由私有企业的公有化而来。公有企业的表现形式有国家政府公司、部属企业以及最近出现的公私共有企业。分为市级、省级与国家级,主要涉及水利、电力、通信、铁路等重要行业。其存在的必要性首先在于,一般私人企业不愿意,也无法承揽这些行业。其次是为了对付美国对加拿大经济的威胁,也出于国内地方和民族利益的需要。公有企业引发过多次争论。人们对政府应有的经济职能看法不一。反对者主张私有化。1984年以来,进步保守党联邦政府就一直积极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个别省级公有企业也有私有化现象。反对与支持公有制者均大有人在,但公有制一直是加拿大政府的重要政策。 公有制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一种特定结合方式。在公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被社会或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经营、使用等诸方面经济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虽然由于承担职能的不同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差别,但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共同占有剩余产品,以消除人们在经济上的对抗和剥削关系。 社会所有制是马克思(Marx, Karl,1818—1883)、恩格斯(Engels, Fried-rich,1820—1895)设想的作为未来社会基础的所有制形态,其基本依据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上,由社会(即全体劳动者)直接占有已经社会化了的生产资料。在这种所有制关系中,全体劳动者完全平等地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实现了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人们完全平等合作,实行按劳分配,并随着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按需分配。 这种社会所有制不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经济改革中曾提出建立社会所有制。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于1950年6月26日通过的《关于劳动集体管理国家经济企业和高级经济联合组织的基本法令》规定:“工厂、矿场、交通、运输、贸易、农业、林业、公用事业和其他国营企业,作为全民的财产,由工人集体代表整个社会,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加以管理。”由此,在南斯拉夫,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据南斯拉夫解释,社会所有制不同于国家所有制,也不同于集体、集团所有制,而是生产资料属于整个社会所有,是比国家所有制更高级的全民所有制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劳动者直接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资料直接由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或由他们选出的工人委员会管理,国家不委派代表;企业自负盈亏,自下而上协调生产计划;劳动成果由劳动者根据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多少同企业收入直接联系。南斯拉夫的实践有其一定的探索意义,但并不适合实际的经济发展程度。 现实中的公有制仍然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不仅有不同程度的公有化,有复杂程度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且存在各种不同的实现形式。公有制既包括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全民所有制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形式。这种所有制形式是由无产阶级革命通过“剥夺剥夺者”建立起来的一种很高程度的公有制形式。一定时期内,它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实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管理。国家所有制经济简称“国有经济”,亦曾称为“国营经济”。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家所有制的企业,这实际上是其政府所有的企业。在我国改革过程中,也有学者主张将国家或政府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称为“国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简称,指生产资料属于部分劳动者集体所有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马克思曾从改造农民私有制、实现所有制变革的渐进性要求出发,提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开始时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并以此提出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的理论。集体所有制经济(简称“集体经济”)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适合较低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公有制经济形式。该种经济的组织由劳动者以某种方式共同出资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是组成该集体的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按照该集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和意愿,采取该集体劳动者自愿选择的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集体经济生产的总产品,除上缴国家税收、扣除补偿生产资料消耗部分、留作集体福利的公益金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外,其余部分以按劳分配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分配。在我国,集体经济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的。也有由劳动者根据自愿互利原则联合组成的。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集体经济组织也探索出了各种不同的实现形式。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经济形式,也属于公有制的范畴。 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并对国民经济具有控制力,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强化优势,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经济比重即使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成形式,公有制完全可以与之结合,成为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新形式。另外,公有制还可以采用各种基金的形式。 公有制 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被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公众共同所有,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关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等诸方面经济关系。公有制既包括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我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强化优势,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经济比重即使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其资本为一定范围内的公众所有,因此,属于公有范畴。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经济形式,也属于公有的范畴。 ☚ 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有制 ☛ 公有制 公有制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一种特定结合方式。在公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或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经营、使用等诸方面经济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虽然由于承担职能的不同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差别,但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共同占有剩余产品,以消除人们在经济上的对抗和剥削关系。 ☚ 经营权 国有经济 ☛ 公有制 公有制Public Ownership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公共所有的经济形式。它把生产者同作为公有财产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排除了社会分为对抗的阶级和人剥削人的现象,产生了合作和相互帮助的关系。但是,公有制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产生的原始社会的公有制; 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原始公社成员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公有制形式。它的基本内容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即土地的公有制。由于生产资料的每一小部分都不属于任何单独的成员,而属于作为公社的直接成员的人,因而这是一种公社成员直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直接公有制。在这种公有制的基础上,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实行一种自然的分工,并进行原始的共同劳动。这种原始的共同劳动就公社范围来说是一种直接社会化的劳动,因而公社内部不存在商品交换关系,对共同劳动的成果的分配,是一种原始的平均分配。这种原始的公有制及以此为基础的全部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存在,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而个体劳动要求生产资料私有制,因而公社公有制必然向它的对立面私有制转化。 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基础上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之后建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的情况,认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旦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会拥有高度的生产力水平,在这种物质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两方面特征: 单一的社会公有制和直接的公有制 (刘诗白,1992)。所谓单一的社会公有制是指这样一种纯粹的公有制结构,在那里不仅完全消灭了资本家私有制,而且消灭了个体所有制,同时也不存在部分劳动者的集体所有制,这是一种单一的社会公有制,在那里,“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从而“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 (恩格斯,1971,P.321、332)。直接的公有制是指全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最高所有者和实际的支配者与使用者,在他们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占有主体。这种直接公有制,实现了社会联合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最紧密的结合,是一种适应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成熟的社会公共占有形式。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还不可能实现这种成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现出一些不成熟的特征。 中国是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由于经济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在初级阶段的公有制更不可能是一种纯粹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还不是惟一的、独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现实。在这个阶段上,社会所有制领域中的鲜明特征是: 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与局部领域存在的某些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例如个体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等等的并存,从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带有多样性,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非公有制为补充的复合结构。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本身也不是单一社会公有制,而呈现多样性。公有制的多样性是指那些并不体现占有的根本性质差别的所有制形式的并存,是公有制内部的差别,属于公有化程度高低的差别。例如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联合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只不过它们在公有化的程度上存在差别。具体形式有多种多样,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个公有化程度不一律的层次结构,而且这种层次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生变化。再次,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上建立的直接公有制不同,在现阶段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并不意味着必须由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支配和使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于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并不是说劳动者在占有、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方面不会发生利益上的矛盾。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这些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见“全民所有制” 条目、“集体所有制” 条目)。 ☚ 私有制 全民所有制 ☛ 公有制gong you zhi【政治】public ownership 公有制public ownership 公有制public ownership ~占主体。Public ownership plays the domin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经济public sector of the economy/~的多种实现形式multiple (or diversified)forms of public ownership/~企业publicly owned enterpri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