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规定各级银行机构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的法律制度。包括信贷资金管理的原则、管理办法,以及与管理办法相配套的联行制度和统计制度、发行库制度、帐务处理等内容。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国家规定的各级银行系统在信贷资金管理上的职权范围的制度。其建立和发展与国家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中国1985年实行的“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新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各专业银行按计划向中央银行贷款,并先存后贷,同时鼓励专业银行相互拆借调剂资金余缺。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国家对信贷资金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总称。参见“信贷体制改革”。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往来以及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所制定的基本制度。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国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即: “通存通货”、“差额包干”、“实贷实存” 和 “比例管理”。“通存通货” 是改革开放前的做法,基本内容是指各级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上缴总行,各级银行发放的贷款由总行统一核定计划指标,逐级分配下达,存贷款全部实行指标管理,存款指标必须完成,贷款指标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差额包干” 办法从1980年开始试行,1981年起在全国正式实行,其基本内涵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从1985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 “实贷实存” 的信贷管理办法,其基本原则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1986年以来,根据经济金融体制的不断发展,“实贷实存” 的信贷管理体制又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从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开始实行新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
❶明确总量控制权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❷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❸逐步扩大间接手段的运用;
❹对金融机构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❺由中央银行根据金融机构的性质、任务,分别确定管理和融资原则;
❻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逐步通过市场来促进资金合理配置和流动。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将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regulatory system of credit funds

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往来以及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所制定的基本制度。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国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即:“通存通贷”、“差额包干”、“实贷实存”和“比例管理”。“通存通贷”是改革开放前的做法,基本内容是指各级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上缴总行,各级银行发放的贷款由总行统一核定计划指标,逐级分配下达,存贷款全部实行指标管理,存款指标必须完成,贷款指标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差额包干”办法从1980年开始试行,1981年起在全国正式实行,其基本内涵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从1985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实贷实存”的信贷管理办法,其基本原则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1986年以来,根据经济金融体制的不断发展,“实贷实存”的信贷管理体制又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从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开始实行新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
❶明确总量控制权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❷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❸逐步扩大间接手段的运用;
❹对金融机构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❺由中央银行根据金融机构的性质、任务,分别确定管理和融资原则;
❻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逐步通过市场来促进资金合理配置和流动。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将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贷款制度   社会信用规划 ☛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也称信贷资金管理模式,它规定了信贷资金管理的制度、管理方法和调节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经历了四个阶段或四种模式,即 “统存统贷”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差额包干”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实贷实存”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从1953年开始实施到1980年停止的。这一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各级专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要逐级全部上缴总行,即统存; 各级专业银行发放的所有贷款须由总行统一核定指标,逐级下达,实行严格的指标管理,存款任务必须完成,贷款指标任务未经批准不得突破。这一体制适应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不利于调动银行积极性。
“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于1981年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其基本内容是: (1) 统一计划,即按国家批准的综合信贷计划,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规定包干差额,包给各省市区分行及各专业银行执行。(2) 分级管理,即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由各地人民银行分行和专业银行进行分级管理。(3) 存贷挂钩,即银行吸收的存款与发放的贷款挂钩,多吸收可多发放,少吸收少发放。(4) 差额包干,信贷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的差额为“存差”,信贷资金运用大于信贷资金来源的差额为 “借差”,为核定的计划差额包干使用,“存差”计划必须完成,“借差”计划不能突破。差额包干办法具有贷款与存款相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对改变重“贷”轻“存”思想、调动银行积极性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1985年我国实行“实贷实存”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这一体制总的要求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其核心思想是把信贷计划管理和信贷资金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专业银行系统内上下级行、处之间严格划分资金,一切资金往来不但实行计划指标管理,而且实行货币结算,实贷实存,实收实付,实缴实拨,及时清算。这一办法既有利于加强人民银行对金融的宏观控制和调节,也有利于专业银行自主经营。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是: 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这一管理办法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金融体制的需要,一方面强化中央银行的职能,并使中央银行的管理办法向经济手段过渡,另一方面也极大限度地给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余地,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扩大融资途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的实行标志着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已趋于成熟和完善。

☚ 信贷资金效益   存款 ☛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我国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方法和制度。它规定着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专业银行上下级行之间信贷资金管理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职责范围,与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和体制改革而不断变化发展。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银行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实施现金、结算和信贷统一管理,为建立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一五”时期,我国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银行为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信贷计划管理方面,实行“统存统贷”管理体制。即一切存款全部上交总行,贷款由总行统一核定指标,逐级分解下达,以掌握贷放。这种管理形式在我国实行了较长时间,但在不同时期,管理权限有放有收。基本原则是: 中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时强调统一管理,有时着重分级负责。例如,1959年的全额信贷,即实行“存贷下放,计划包干,差额管理,统一调度”的制度; 70年代农业贷款实行包干的办法等。1979年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开始实行“差额控制”的信贷计划管理,1981年改为“差额包干”的办法。“差额包干”办法的特点是: 存款与贷款挂钩,核定差额。“存差”计划必须完成,“借差”计划不得突破,多存多贷,工商贷款指标可以调剂使用。这种管理办法把银行组织资金的责任与运用资金的权限结合起来,调动了各级银行筹集资金和灵活运用与调剂资金的积极性。但其主要缺陷是,中央银行无法从宏观决策方面控制信贷投向和投量。为适应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1985年实行“实贷实存”管理办法,以解决信贷资金吃“大锅饭”的问题,强化中央银行的职能。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资金往来变为存贷款关系,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宏观金融管理,并鼓励专业银行之间的资金调剂。根据“实贷实存”办法的实施情况和出现的矛盾,1987年又作出了改进。主要措施有,完善信贷计划分层次管理体制,调整信贷计划的编制程序,实行双项目标控制,改进联行清算办法,搞好预测和监测,开放和发展短期资金拆借市场等。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将不断完善。

☚ 商业贷款计划   统存统贷 ☛
000025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