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兄终弟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兄终弟及亦作“兄死弟及。”、兄长死了,弟弟接替。原指王位继承。后也指其他职位或事业的继承。商时王位继承有传弟传子二种制度。商后渐以传子为主。《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其称王子猛卒何? 不与当也。不与当者,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岐路灯》第九回:“夏家以传子为统,殷家以弟及为常——共是十一个兄终弟及。” 继承 继承继(继绍;继受;继述;继祀;继缵;传继) 承(承继;承袭;承受;经承;统承) 迪 绍(绍承;绍述;绍继;修绍) 似(似续) 嗣(嗣承;嗣袭;嗣绍;起嗣) 踵(踵迹;踵继;踵躅) 绳(~其祖武) 续(似续;接续;嗣续) 袭(袭承;袭荷) 纂(纂承;纂绍;纂继;纂袭) 缵(缵继;缵承;缵绍) 顶戴 秉赋 负荷 似续 因循 另见:承接 接替 连续 事业 作风 财产 ☚ 继承 继承前人 ☛ 兄终弟及 兄终弟及也作“兄死弟及”。王位继承制度之一,始行于商代。商代王位继承有传弟传子两种制度。传弟多按年龄长幼继承,即 “兄终弟及”。由于传弟,导致“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 的局面。晚清民初学者王国维 (1877—1927年)认为,商代继承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立子立嫡制始于周公,周代以后虽实行嫡长继承制,但仍有兄终弟及现象,如春秋时期的鲁僖公、齐桓公,宋代的宋太宗、宋徽宗,均为兄终弟及之例。 ☚ 皇宗 父死子继 ☛ 兄终弟及 兄终弟及商代一种王位继承制。商王位继承有传弟与传子两种同用。传弟按年龄长幼继承,兄死而由弟继位,直到少帝死后。再由长兄之子继位,即所谓“兄终弟及”。传子有传兄之子,亦有传嫡子,此种制度执行到第十一王仲丁时,因商室中衰,发生争夺王位之混乱,至第二十七王康丁时,即被传子制所替,直至三十一王帝辛 (纣) 灭亡。从此,这一继承制被废弃。 ☚ 世袭 嫡长子继承 ☛ 兄终弟及商代王位继承制度之一。商代王位传弟与传子两法并用。传弟一般按年龄长幼,兄终弟及。传子有传兄之子、传弟之子、传嫡子几种。商代后期,传嫡子制渐为流行。 兄终弟及商代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商代王位继承有传弟、传子二种。“兄终弟及”即大多按兄弟的长幼次序继承王位。商代三十王(汤子太丁早死,不计在内),其中兄终弟及的有十四王,父死子继的有十六王。传弟制盛行于商代前期,后期渐以传子制为主。又,我国一些少数族在进入阶级社会初期阶段,亦往往实行兄终弟及制。 兄终弟及《辞源》源云:商代王位继承有传弟传子二种制度。传弟大抵是按兄弟的长幼次序继承王位,兄终弟及。商代后期渐以传子为主,但春秋时宋鲁等国仍有兄终弟及的。” 兄终弟及xiōngzhōng-dìjí终:命终,去世。及:弟承兄位。一种王位继承制度。指哥哥死后由弟弟接任王位。后也借指一家之主的承继方法。 兄终弟及xiōnɡ zhōnɡ dì jí哥哥死后弟弟接替。 兄终弟及xiōngzhōng-dìjí见“兄死弟及”。《汉书·武五子传》:“裂地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 父析子荷;兄终弟及 父析子荷;兄终弟及fù xī zǐ hè;xiōng zhōng dì jí【上】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承父业。唐·白居易《唐故湖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镃基富贵,焯耀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共根同蒂;连枝分叶 ☛ 兄终弟及xiōng zhōng dì jí终:卒,死。及:接及。原指兄长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后多指弟弟接替兄长的职位和事业。也作“兄死弟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