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僧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僧正僧官名,始设于十六国的后秦,统管秦地僧尼事务,南朝历代相沿,唐以后立于各州,负责当地僧尼事务。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释慧基》:“基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乃敕为僧正,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六九《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元和元年,众请充当寺上座,明年,官补为本州僧正。” 僧正 僧正僧官名。《续资治通鉴·宋纪》: “蒙古诏: ‘总统所僧人,通五大部经者为中选,以有德业者为州郡僧录、判、正副都纲等官,仍于各路设三学讲、三禅会。’”《续资治通鉴·元纪》: “罢总统所及各处僧录、僧正、都纲司,凡僧人诉讼,悉归有司。” 《清史稿·职官志四》: “番部僧官: ……圆成寺、阎家寺僧正各1人。” ☚ 色依得尔伯克 僧录 ☛ 僧正僧官名。(1) 中央设置。东晋列国后秦始命僧䂮为僧正,秩同侍中。南朝诸代以僧正管理全国僧尼,如宋时命尼宝贤为僧正,梁时以法超为都邑僧正,敕法云为大僧正。(2) 地方设置。宋代始设于诸州,管理地方僧尼事务。金代设于路,地位在僧录之下。元设于州、县,在州者为州僧正司的主官;在县者为县都纲司的主官。明清设于州,为僧正司的主官,秩未入流。 僧正僧官名。宋代诸州军置僧正,掌管本州、军僧尼籍与寺庙(《宋会要·道释》1之1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