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佛国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佛国记

原名《历游天竺记传》,又名《高僧法显传》,简称《法显传》。中外交通著作。东晋释法显(约337—约422)撰。一卷。法显俗名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人。三岁即度为沙弥,二十岁受大戒。慨于律藏残缺,不顾六十多岁高龄,自东晋隆安三年(一称于义熙中)与同学慧景等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抵天竺求法,经三十余国,于义熙八年经海道回国,历十四年,行程四万余里。据所见闻,纂为是编,九千五百余字。记述我国西北、阿富汗、克什米尔、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三十余古国的佛教文化、历史传说、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建筑造型、风俗习惯等颇翔实。所载信风,是我国文献中有关信风最早有系统的纪录。鄯善条记被流沙所埋没之古城方位、文化、风俗等资料。它是我国现存有关南亚和南洋最早的确切记录,是研究地理学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史料。为世界学者所重视,有英、法、德、日等文译本。惟其受宗教的束缚以天竺为中国,而称中国为“晋地”或 “汉地”。有《汉魏丛书》本, 《四库全书》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法显传校注》本。另有清人丁谦《佛国记地理考证》、日本足立喜六《考证法显传》、以及岑仲勉《佛游天竺记考释》、贺昌群《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等书可供参考。

佛国记

书名,又名《法显传》。作者为后秦佛学家法显。该书记述了法显西行求法的沿途见闻。全书共1万余字,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地理、历史、民俗、宗教等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佛国记

佛国记

书名。竺法维撰,卷数不详。《隋书·经籍志》未著录,今佚。竺法维生平无考,有学者疑其为晋时曾游历西域之僧人。《通典》、《太平寰宇记》、《水经注》均多处引用此书材料。另一同名书参见*《法显传》。

☚ 外国事   法显传 ☛
佛国记

佛国记

书名。竺法维撰,卷数不详。《隋书·经籍志》未著录,今佚。竺法维生平无考,有学者疑其为晋时曾游历西域之僧人。《通典》、《太平寰宇记》、《水经注》均多处引用此书材料。另一同名书参见*《法显传》。

☚ 外国事   法显传 ☛
佛国记

035 佛国记

旅行传记。原名《历游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东晋法显著。1卷,作者曾往天竺求佛经,归国后撰写此书,记述旅途见闻。是世界最古老的纪实游记。全书历述30余国,详记佛教故事与传播情况,保留了许多西域、南海的地理资料,涉及到沙漠、冰川等地貌内容。书中贯穿着扼要的地理叙述,内容真实可信。是中国记述中亚与印度的第一部著作。

☚ 汉书   水经注 ☛
佛国记

佛国记foguoji

原名 《历游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古代著名的旅行传记,一卷。东晋僧法显著。法显,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坦县)人,中国僧人到古印度留学的先驱者。自从通西域之路被打开后,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从1世纪起逐渐传入中国,但传入的佛经数量较少,且多纰漏,法显乃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 (399) 65岁时偕同学慧景、道整等10人从长安(今西安)西行求法、渡流沙、越葱岭、周游北、西、中、东天竺等地,后赴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苏门答腊,于义熙八年(412)取道南海、东海,到青州长广郡牢山(今青岛市崂山)登陆,前后历时13年又4个月。回来时只剩他一个人,时年78岁。以后在建康(今南京市)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合译经律论六部、二十四卷。他又于416年写成 《佛国记》,文字优美,共9900多字,记录了34国情况,是目前遗存下来记述中亚、南亚和南海山川形势、地理风俗、经济生活等的第一部著作,对研究和考证1500多年前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是书还保存下来有关海上交通的最早详细史料,弥足珍贵。19世纪时,法、英等国先后出版了译本。近人丁谦著《佛国记地理考证》,日人足立喜六著有 《考证法显传》,可供参考。

☚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

佛国记

原名《历游天竺记传》。亦称《法显传》。东晋法显撰。一卷。作者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偕同慧景等九人,从今西安市出发,直过葱岭,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求取佛经。后飘海经今爪哇岛、台湾海峡、青岛崂山回国。历时14年,行程达数万里,最后只存他一人。回国后将所经历30余国的山川、风物、寺庙古迹记述下来,成为最早研究陆海交通的重要资料,有英、法等文的译本,近人有丁谦《佛国记地理考证》和日人足立喜六《考证法显传》等。

佛国记

晋代竺法维(生卒年不详)撰。竺法维,很可能是晋代来华的一天竺沙门。所作《佛国记》一书,早已亡佚。《通典》卷一百九十三、《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八十三、《水经注》卷一、《高僧传》卷二,均有引自 《佛国记》一书之文。其《高僧传》卷二昙无忏传末曾载: “又有竺法维、释僧表,并经往佛国云云”。《法苑珠林》卷一百九十载:“自后康僧会、竺法维、佛图澄、鸠摩罗什接踵来仪,盛宣方等……。”上述记载足以证实,此书不是法显所作的 《佛国记》。乃实属同名异书。因竺法维所作此书早已亡佚,故难以述列详情,只好片言以证,念有此书。现见版本有辑佚本。


佛国记

一卷。法显撰。原书名《游历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法显 (约337—约422)。东晋平阳武阳(今山西)人。俗姓龚,早年出家为僧。为寻求佛典,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与慧景、道整等同道一起,从长安(今西安)往天竺(今印度)求经。向西经青海东部,越祁连山、过张掖,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帕米尔,一路跋山涉水,遍历天竺各地。最后到达师子国 (今斯里兰卡)。于义熙八年 (公元412),从师子国出发,经海道,于义熙九年 (公元413) 秋,返抵青州长广郡界(今山东青岛崂山)。前后经历十四年,游历三十国。携回亲手抄写的六部约百万言的佛教梵本经典。此书为作者返国后记述其求佛行程之作。对所经历各国的山川景物,都有扼要的记载。并记述了五世纪初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交往情况。是关于中国海上交通史的最早的史料记载。书中亦记有很多佛事、佛迹,也是研究中亚、南亚等国佛教发展的宝贵文献。书名下有“东晋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的题记。书末有晋义熙十二年(416)一位和尚的跋语。十九世纪,法、英等国曾先后出版过此书的译本。清人丁谦著有《佛国记地理考证》、日本人足立喜六亦著有《法显传考证》,对此书都进行过考证。此书版本较多。有《汉魏丛书》本、《唐宋丛书》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秘册汇函》本,佛藏本等。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北京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

佛国记

《佛国记》

亦称《高僧法显传》或《历游天竺记》。佛教史籍。东晋僧人法显撰,1卷。该书是他亲身经历的游记。法显于东晋隆安三年 (399) 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僧人从长安出发,至印度寻求戒律,历游30余国,于义熙八年 (412) 乘船返归。书中详细记载了所游各国的山川地势、风土人情、物产气候、宗教信仰、佛教胜迹、语言文字等,内容非常丰富。为以后西行求法的僧人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研究印度古代历史,宗教的宝贵资料,现已有多种文字的译本。

☚ 佛教音乐   佛光山寺 ☛

《佛国记》

原名《历游天竺记传》,又名《高僧法显传》 ,东晋高僧法显所撰的旅行记。晋义熙十二年(416年)成书,1卷。书中记载了作者游历30余国的山川风物,不仅是翔实可信的亚洲佛教史料,也是中印文化思想交往的珍贵文献。近人丁谦有《佛国记地理考证》 ,日本人足立喜久著有《考证法显传》 ,英法等国均有译本出版。

佛国记fo guo ji

Records of Buddhist Kingdoms (by Buddhist monk Fa Xian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佛国记》fo guo ji

Record of Buddhist Kingdoms→法显 (Fa Xi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