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伏牛花 伏牛花 fúniúhuā 亦稱“隔虎刺花”。茜科植物虎刺之花。花小,白色或淡紅色,花冠上大下小,裂片四。主治風濕𤷒痛,頭眩頭痛,四肢拘攣。宋·蘇頌《本草圖經·草部·伏牛花》:“伏牛花生蜀地,葉青細,似黄檗葉而不光。莖赤有刺,開花淡黄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采,陰乾。”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伏牛花》:“〔釋名〕隔虎刺花。”又引宋·馬志《開寳本草》:“主治久風濕𤷒,四肢拘攣,骨肉疼痛。作湯,治風眩頭痛,五痔下血。” 伏牛花fú niú huā《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伏牛花(12)。药名。 【基原】为茜草科植物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f.的花。 【别名】隔虎刺花(《开宝本草》)。 【性味】《开宝本草》:“苦甘,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止痛。治风湿痹痛,头痛,四肢拘挛。 ❶《开宝本草》:“疗久风湿痹,四肢拘挛,骨肉疼痛。作汤主风眩、头痛,五痔下血。” ❷《本草蒙筌》:“主大风便身碎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