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对策
邓小平多次强调: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页)而农村人口增长过快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是我国当前一项难度极大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1) 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切实抓好全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特别是党政干部的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要使八亿农民真正认识到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不仅关系到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从而自觉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本来就是为了摆脱贫困,使我们的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许多农民由于思想文化素质和经济状况限制,在思想认识和生育意愿上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深入细致地向农民群众讲清楚实行计划生育的道理,特别是要进村人户,通过算帐对比,使计划生育政策为广大农民群众接受并自觉执行。
(2) 要坚定不移地稳定和贯彻现行的农村人口生育政策。我国现行的农村人口生育政策的核心和基本特点是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能动摇。执行这一政策的关键和重点则是坚决杜绝农村的多胎生育,至于某些确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可以在达到规定的间隔时间后生二胎,但必须在确保完成当地人口计划的前提下,经过审批之后有计划地安排。这样的政策,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广大农民的利益,实践证明,也是为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的,我们要通过认真仔细的宣传,把这一政策落到实处,决不能随意收紧或放宽。
(3) 要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两种生产” 一起抓,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都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首先,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要协调一致,为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政治社会环境。其次,实行领导责任制,把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纳入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规划,层层落实 ,把完成人口控制责任目标与完成经济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并以此作为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一条重要标准。近几年来,许多地方的党委和政府陆续实行了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把 “两种生产”的目标同时下达,把完成人口控制计划的好坏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层层签订责任书,这项措施有力地增强了各级领导的人口意识和控制人口增长的责任感,调动了他们 “两种生产” 一起抓,“两个文明” 一起建的积极性,对保证实现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的目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4)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这是控制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改变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的基本格局,控制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明确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变农民旧的传统生育观念,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老无所依的后顾之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从而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也为解决我国的农村人口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